让蔺相如大出风头的渑池之会在历史上有何影响?
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秦昭襄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会晤,史称“渑池之会”。赵国大臣蔺相如在“渑池会”上大出风头,甚至以此成为上卿。然而从之后的历史来看,“渑池之会”是赵国的战略失误。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在“渑池之会”举行的周赧王三十六年(前279年),东方六国已经没有实力单独与秦国抗衡,赵国也只是在军事上能单独抵挡秦国而已。在这种情况下,秦国的对外战略也从争霸天下逐渐转变为统一天下。
要想达成统一天下的目标,秦国必须消灭相邻的几个大诸侯,即“三晋(赵、魏、韩)”和楚国,其中楚国的实力最强。于是秦昭襄王决定先进攻楚国,等把楚国基本打垮后进攻三晋,与赵国展开战略决战。
为了能集中力量进攻楚国,秦国要保证“三晋”在秦楚交战时不会出兵攻秦或者救楚,特别是“三晋”中最强的赵国。正因如此,秦昭襄王才会邀请赵惠文王在渑池会晤,想以此与赵国交好,从而放心地攻楚。
对于赵国来说,正确的战略决策应该是拒绝参加渑池会或者在渑池会上保持对秦国的战略压力并与楚国交好,让秦国不敢集中力量进攻楚国。而只要楚国不被打垮,秦国也不敢对赵国发动大规模战略决战。
可是蔺相如虽然在“渑池会”上为赵国挣来了与秦国平等的面子和赵惠文王的安全,但却让秦国达到了与赵国交好从而全力进攻楚国的战略目标。等到楚国被打垮后,赵国便孤立无援,最终也被秦国打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