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武将家族折家是中什么样的存在?200年为国而战
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武将家族折家是中什么样的存在,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明朝时期,演义小说盛行,由“秦淮墨客”和“烟波钓叟”二人写成的长篇小说《杨家府演义》一经问世,便洛阳纸贵,到了明朝末年,“杨家将”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童叟皆知。在历史上,杨家将大部分故事是虚构的。而宋朝真正牛掰的武将家族,并不是杨家,而是折家。
“杨家将”的故事中,杨老令公杨继业的夫人佘太君,是“杨家”更具威望的人物,在部分戏曲中,给她杜撰了一个名字:佘赛花。但是,根据《岢岚州志》记载:
“杨业‘娶折德扆女’,‘折性敏慧,尝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
意思是说,在历史上杨业的夫人并非姓佘,而是姓折(shé),是折德扆的女儿,因为两字谐音,被后世误传为姓佘。
折氏聪慧过人,曾辅佐杨业立下战功,外号“杨无敌”。其实,在折氏的背后,有一个更牛的家族——府州折氏。
早在汉朝时期,西羌族内迁青海,经过汉朝文化的同化,形成了特殊的“党项人”,到了隋唐时期,隋文帝和武则天两次将党项人内迁,杂居于甘肃、陕西、山西一带,而折家,就是众多党项家族之一。唐朝末年,折氏一族出了一位大人物,此人名叫折宗本,他生逢乱世,依靠不怕死的勇气,争得了一个都知兵马使的职位,带领绥德、麟州等兵马,盘踞陕北榆林一带,成为一时豪强,唐末藩镇林立,却无人敢轻视折宗本,折宗本因而成为折家腾飞的奠基者。
折宗本去世后,他的儿子折嗣伦(第二代)更是一位悍将,他不仅善于带兵,还怜惜百姓,奖励农耕,51岁时累死于任上。折嗣伦的儿子折从阮(第三代)也不含糊,不仅袭承了祖、父的官爵,迁居府州,折家用三代人,在西北坐稳了世袭藩镇的交椅,纵然在黄巢起义后的乱世,折家也稳如泰山。
折家有一个世代相传的座右铭,那就是永远忠于中原王朝。即使这样,折从阮还是被出卖了,后晋开国皇帝石敬瑭为了拉拢折家,一度给折从阮高官厚禄,当时唐朝已经灭亡,折从阮认为后晋也是中原王朝之一,便举家投奔了石敬瑭。不料,石敬瑭却对契丹称臣,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而身在河西之地的折家,也被石敬瑭拱手送人。
折从阮知道后,怒发冲冠,他带领府的将士和百姓守住险隘,力拒契丹人前来收编,几度打败辽国,因此,当十六州大部土地归辽国所有时,府州仍然是一片“净土”。
郭威建立后周后,折从阮不远千里派人给郭威送信,表示愿意归降大周,从此,折家军又成为了中原王朝的西部屏障。
折从阮去世后,他的儿子折德扆(第四代)接过来家族的大旗,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去了后周的政权,建立宋朝,折德扆果断带领家族归附宋朝,赵匡胤大喜,召折德扆到开封,给予厚赏,并追赠他的父亲折从阮为中书令。并承诺:
折氏子孙遂世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
意思是说,折家人的知府、知州是可以世袭的,你只要帮我守住府州,我就永远保你家族富贵。
赵匡胤不愧为驭人的高手,在他的一番操作下,惠而不费,就套牢了折氏一族,折德扆感激涕零,表示一定忠于宋朝,从此,折氏一族,前赴后继,世代不负宋朝。
《宋史·折德扆传》云:
自(折)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为西北之捍,可谓无负於宋者矣。
折氏一族所在的府州,在宋朝是一个天然要冲,此地远在西北,汉夷杂居,西边是草原,东边是黄河,最要命的是,府州恰好在宋、辽、西夏三者的交界处,宋朝要抵御辽国和西夏,府州成为之一道屏障,而身在府州的折氏一族,成了屏障的之一道人墙。
折德扆在宋朝建立之初,为赵匡胤稳定了府州要冲,作用甚大,另外,他有一个女儿折氏,嫁给了北宋名将杨业,“杨家将”中的佘太君和杨继业,就是以此二人为原型的。
折德扆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折御勋(第五代)、折御卿(第五代),折御勋为折家第五代掌门人,由于折御勋先后几次立功,战功赫赫,他被改任为泰宁军节度使,升官外放,他的弟弟折御卿继承了折家府州的职位,成为了家族实际的领导者。
折御卿也不含糊,作为“佘太君”的亲哥哥,在宋史上,他曾叱咤风云过。宋太宗道元年(995年),辽国丞相韩德让派亲弟弟韩德威率军南下,韩德威是个不折不扣的猛将,他曾前后9次发动对外战争,取胜了8次,唯独对上折御卿的时候,韩德威一败涂地。这就是著名得子河汊之战。
此战,折御卿派间谍提前得知了韩德威的进军路线,在子河汊成功伏击韩德威,辽国兵马损失惨重,只逃走了100多人,折御卿还趁机收复15座州县,从此,辽国人看到折御卿的大旗后都不战而栗。
宋太宗自己打不过辽国,看到折御卿一次次击败辽人,笑得合不拢嘴,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尴尬。
折御卿38岁那年病重,韩德威听闻折御卿久病不起,大喜过望,立即重整兵马打算报仇雪恨,折御卿听闻韩德威要来,让人将自己强扶上马,走在宋朝大军的最前面,辽人看到折御卿本人还在领兵,纷纷弃旗,不战而溃。当时,折御卿已经病入膏肓,他的母亲派人劝他回去养病,折御卿回答说:
家世受国恩,敌寇未灭,安可弃士卒自便?死于军中,盖其分也。为白太夫人,无念我,忠孝岂得两全?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上面的话,是折御卿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辽军退兵之后,折御卿终于支撑不住,当晚死于军中,年仅38岁!
宋真宗登基后,宋辽签订澶渊之盟,折氏一族在接下来的几十年内,终于不用面对辽人了,因为他们要把防御的盾牌对准西夏。
折御卿有四个儿子,其中最著名的是次子折惟昌(第六代),此人也是一位猛人,宋真宗咸平二年,敌寇入侵,折惟昌出战劲敌,他的马屁中箭,折惟昌深陷重围,但他毫不惧色,只靠一把弓箭突围而出。后来,折惟昌设下伏兵,一次性歼敌数万人,威震西北,宋真宗大喜,升任他为兴州刺史。只可惜,折惟昌虽然勇猛,但却因病督粮,病逝于军中,年仅37岁。
折氏一族第七代出名的有三人,老大折继宣(第七代)本是家族继承人,只可惜他为人残暴,不惜百姓,被宋朝罢免后,改由他的二弟折继闵折继闵(第七代)担任管理府州,折继闵又是一员汉将,他22岁那年,正逢西夏入侵,折继闵带领府州兵马在好水川击败了西夏李元昊,李元昊不服,过了两个月又派两万兵马围攻府州,折继闵手中只有六千兵马,他凭借地理优势御敌,史载:
继闵督麾下六千官兵防守不懈,并射杀敌酋,夏军死伤千余,积尸蔽野,损失惨重,激战七日,夏军铩羽而遁……
以六千敌两万,鏖战七日,将对方逼退,或许折氏一族的血液里就没有不善战的细胞。
折继闵有一位三弟,名叫折继祖(第七代),此人也是一位名将。宋仁宗年间,西北发生叛乱,宋仁宗发兵一万,命折继祖为先锋官,带领两千人马开道,还未等主力大军赶来,折继祖所带领的先锋营已经将叛军摁在地上摩擦了,宋仁宗惊叹不已。
折家第八代亦有两位名将,分别是折克柔(第八代)、折克行(第八代)二人,折克柔是宋朝征讨西夏的勇将,宋朝收复哕兀城的时候,折克柔之一个爬上城头。折克行更加厉害,他十余岁之一次带兵,正逢西夏入侵环庆,折克行初生牛犊不怕虎,一阵猛冲,杀敌400人,招降1000多人,凭此战担任知州。
折氏家族第九代出了4位名将,首先是折可大和折可,还有最著名的折可适(第九代),折可适被《宋史》独立立传,《宋史》云:
可适未冠有勇,驰射不习而能。鄜延郭逵见之,叹曰 :“真将种也!”
折可适少年时就展现出了将门之勇,后来,西夏10万大军入侵,折可适装扮成敌军首领的样子,杀入敌军后方,全胜而归。在“尾丁涂之战”中,折可适在山崖旁伏击西夏兵马,把敌军3000人逼得跳入悬崖,宋神宗亲自在文德殿为折可适设庆功酒。
折可适镇守西北40多年,和西夏打了几百仗,屡立奇功,宋徽宗年间,折可适走完了自己的彪悍人生,享年61岁,折氏一族在折可适的时代,是最后一个 *** ,他死后,折氏一族的大旗由他的弟弟折可求扛起。
北宋文学家在给折可适写墓志铭时,写道:
“四十余年,每一日不在兵间,每战必克,屡立奇功,恩威并行,诸将无复居其右。”
这段墓志铭几乎无人反对,可见折可适是多么牛掰。
靖康之变,是所有宋朝人的转折点,靖康之变时,折家军在没有接到朝廷诏命的情况下,折可求(第九代,折可适之弟)倾巢而出,直扑汴梁,打算和金人血拼,然而,当时的主将刘光世临阵脱逃,折家军被友军出卖,很快陷入重围,折可求在绝境中没有给祖宗丢脸,折家军拼尽了最后的力气,血战到底,这场战役的结果,史书用5个字来概括:十丧七八分!
在这场战役中,折可求的儿子折彦文(第十代)表现非常勇猛,他杀敌上百人,但身受重伤后被金军所俘。宋徽宗和宋钦宗被俘后,折可求退守西北,此时的折家军,仅仅只剩下一块招牌,精明勇将早已死在了金人的刀下。在折可求去世后,折氏一族群龙无首,西夏人趁机攻占了府州,多年来的积怨让西夏人挥起屠刀,尽更大可能的屠戮折氏后裔,折氏一族,从此倒下了。
南宋建立后,折可适之子折彦质(第十代)逃离西夏人的屠刀,投奔宋高宗,他成为主战派的一员,极力劝谏宋高宗收复失地,并且亲自指挥宋军在河南的布防,折彦质一度位极中枢,他认为自己是复兴折氏一族的希望,不曾想,他一味主战,遭到了奸臣秦桧的报复,秦桧诬陷折彦质,将他流放到了海南。折彦质痛骂秦桧之余,只能眼看着大宋河山一步步被金人践踏。
从唐末的折宗本算起,折氏一族在西北历经10代人,共14位名将(折宗本,折嗣伦,折从阮,折德扆,折御勋、折御卿,折惟昌,折继闵,折继祖,折克柔、折克行,折可适,折可求,折彦质)。其中,从折从阮抗辽,被宋朝追封为中书令开始,折家有八代人为宋朝效力,前赴后继,为国而战200余年,8代人不负宋朝!这样的武将家族,纵观宋史,仅此一份!
正是:八代人前赴后继血染征袍,两百年轰轰烈烈保家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