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云和姜维打,哪个会赢?
老年赵云吃了亏,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云,几个回合能斩少年姜维?在这篇文章,历史网小编就来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少年英杰出天水,将才砥柱中流间。
铁马不掩书生气,精忠何畏蜀道难?
三更挑灯谋大略,九伐策马越关山。
人生莫以成败论,留得雄烈震宇圜。
蜀汉大将军姜维,少年英武,多谋妙算,天水关下,逼退威震天下的蜀汉名将常山赵子龙,可谓是一战成名。
当时赵云已是“寿已七旬,英勇如昨”,凤鸣山一战,灭了大魏西凉“万夫不当之勇”猛将韩德之满门,力敌八将,所到之处,无人敢当。当时赵云可以说是天下之一猛将,世间再无敌手。那么,天水关一战,为何又会被少年姜维逼退呢?
诸葛亮设下“调虎离山”之计,意欲将天水城中的魏军主力诈出城外,然后乘虚攻下城池。但这个阴谋被姜维识破,将计就计,假装主力出城而去,实则早早埋下伏兵,专等蜀军上钩。
赵云奉军师诸葛亮之命,探知天水关内魏军出城,立即率兵杀至城下,威胁守城将士出降。但被关上嘲笑“汝中吾姜伯约之计”。赵云当然不能被他们的只言片语就唬住了,于是准备攻城,但此时“喊声大震,四面火光冲天”,姜维率伏兵冲出来了。
此时,久经沙场的赵云当然能够意识到,前有坚城,后有伏兵,先前制定的战斗计划已经失败了,攻下城池是不可能了。当务之急应该是迅速率领部队撤离战场,更大可能地保存有生力量。赵云并不怕被包围,他这一生中陷入包围圈的次数太多了,而赵云是三分时代突围能力最强的猛将,所以他也根本没在乎。
赵云突围有个鲜明的特点――斩将破围。总是把敌将干掉以后,震慑敌军士卒不敢穷追,然后从容而退,如磐河之诛麹义,穰山之挑高览,长坂坡之斩五十余曹将,马首山杀朱然。有经验的敌将都知道,想拦阻赵云突围,比与他正常厮杀都危险。所以米仓山破围时,徐晃、张郃都“心惊胆战”,不敢迎敌。
按照以往的惯例,赵云立即“挺枪直取姜维”,但一交手,赵云发觉情况不对,“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在短时间内无法迅速解决掉敌将,而敌人的包围圈却越收越紧,“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诈作出城的魏军也回来了,若再打下去,即使赵云能够突围,他部下的将士们也必然遭到惨重的损失。赵云选择了立即撤退,“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
所以我们可以确定:并不是赵云的武艺不如姜维,而是当时的战斗形势不允许赵云继续厮杀下去了。赵云是个很理智的武将,绝不会为了自己“常胜将军”的面子而浪费麾下将士们的性命。
那么,如果不是在这种特殊的战场形势下,而赵云仍在青壮年巅峰期,两军阵前堂堂正正地厮杀,姜维又能抵挡赵云多少回合呢?咱们就根据姜维的武力值来分析一下。
其实即使是在后期蜀军中,姜维也并不是武艺更高强的。比如说,诸葛亮数次北进中原,都曾经遭到魏军猛将张郃的全力阻击,当时天下能征善战武艺高强的名将逐步凋零,张郃在战场上基本就没什么对手了,诸葛亮为了对付张郃,每次都是派魏延去与之抗衡;后来,魏军中涌现出一个猛将王双,诸葛亮也是派魏延去执行干掉他的任务;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领兵在南郑关堵截蜀军主力,而姜维仍然忌惮“魏延勇猛”。可见当时蜀军中武力值排在之一的乃是魏延而非姜维。
姜维在冀州城驻守时,率兵出城劫夺蜀军粮车,正遇蜀将张翼,“二将交锋,战不数合”,王平赶到,与张翼一同夹击姜维,“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以王平的武艺,也就是个二流水准,而张翼则是个三流武将,姜维以一敌二,尚力穷不敌,可见其武艺如果放到三分前期,太过平平。而赵云则是实打实的“超级猛将”,对付起几个二三流武将的围攻简直不要太轻松,即使是张郃、徐晃这样的一流猛将,尚且不敢合力直缨其锋。可见姜维与赵云相比,两人之间武力值的差距还是相当巨大的。
以姜维的武艺来说,在三国武力排名榜上属于“弱一流”的层次,与臧霸、乐进相近,而强于李典、曹仁。与巅峰期赵云“超级猛将”相比,还差着两个档次。
结论:如果巅峰期的赵云在两军阵前与姜维单挑厮杀,姜维顶多撑住二十余合就得败下阵去,若死战不退,性命难保。
当然,由于后三国时代诸将武力值普遍下降,自魏延死后,姜维也曾经坐过一段时间的“天下之一猛将”的宝座,直到文鸯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