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自己的雄才伟略成长起来的曹操,为什么会被后人诟病?
曹操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说起曹操,人们总要将他称为“枭雄”或“奸雄”,这都是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所赐。尤其是那句著名的“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被后人诟病。
而真实历史中的曹操,其实是靠自己的雄才伟略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一生南征北战,最终成为三国时期魏国的奠基人。
出生豪族
《三国志》中记载,曹操乃是曹参的后人,就是当年跟随刘邦建立汉室王朝的开国功臣曹参。
东汉末年,有个宦官叫曹腾,兢兢业业侍奉了4代皇帝,他收养了一个义子名叫曹嵩,而曹操正是曹嵩的儿子,也就是宦官曹腾的孙子。其后曹嵩继承了养父曹腾的爵位,后来还当上了太尉。
曹操出生在这样的豪门望族之中,不仅机智过人,还博览群书,尤其熟读兵法,还撰写了《兵书接要》和《孙子略解》等著作。
甚至在后来形成了一套“兵以义动”的战争观,意为出师必有名,所以才有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却不自立为帝。
严刑峻法
曹操年轻时候被封洛阳北部尉,刚一上任,便申明禁令、严刑峻法,将这个皇亲国戚遍地都是的洛阳城治理得井井有条。
后因镇压黄巾军有功被封济南相,曹操同样严厉整治,贪赃枉法之徒纷纷逃窜。
而后在与各诸侯征战中,他治军严明,甚至行军途中都不许战马践踏麦地,所有经过麦田之处都要下马步行。即使他的战马因受到惊吓践踏了麦田,他都要割下自己一缕头发以作惩处。
军事奇才
说曹操是军事奇才一点都不为过,从小熟读兵书,而后镇压黄巾军、大败袁绍、远征乌桓,再后来与蜀汉、孙吴的战争中,也充分发挥出其优秀的军事才能。
除了经《三国演义》渲染夸张过的赤壁之战惨败,征战一生都没打过几次败仗。尤其是在官渡,曹操仅以两万兵马打败袁绍的11万大军,把袁绍赶回了河北,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北部地区。
曹操用兵在战略战术层面上灵活多变,兵不厌诈。战争中常用避实就虚、声东击西、包抄、突袭、埋伏、离间计、劫粮道、弃物诱敌、“围魏救赵”等战术。
唯才是举
曹操是出了名的爱才,我们都听过曹操和关羽之间的故事,还有赤脚出迎许攸等等故事,这里就不详细举例了。
在他一生征战当中,不断有敌方大将来降。一方面是这些降将们认清了当前局势,再一方面他们知道曹操爱才,在其手下能够被委以重任,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
尤其在赤壁之战惨败以后,曹操马上下了一道《求贤令》,不管你人品怎么样,只要有才就能受到我曹操的重用。在公元210年到217年之间,他先后下了3次《求贤令》,不光将天下贤能为己所用,还有效抑制了豪门贵族,加强了集权统治。
从公元191年至208年,这17年间,曹操征战四方,将各路军阀尽数剿灭,最终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曹魏政权,也为后来司马炎统一中国建立西晋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奈何曹操一世英名竟因罗贯中的一部小说《三国演义》,被后人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