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给8岁儿子写的《诫子书》,其中一句流传千年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诸葛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诸葛亮54岁时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一份《诫子书》,其中有几句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致远,从字面上看是指内心里平静就能到达更远的地方,也就是要心无旁骛的专心去做一件事情,干事情不能浮躁,要有耐力和耐心。
这几个字作为励志名言一直以来被大家所喜爱,人们一遍遍把它写下来悬挂在厅堂之上作为座右铭,看见它一颗烦乱的心仿佛真的就能静下来。
诸葛亮说“宁静致远”的这一年,他的生命其实已经走到了尽头,他肯定也意识到了什么,所以专门给年龄尚小的儿子留几句话,因为是写给儿子的私信,所以一定不是废话、套话和假话,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是一生体验的高度浓缩和总结。
诸葛亮的一生尽管也有不少争论,但没有人否认他干出了辉煌的业绩,成为那个时代读书人的榜样。诸葛亮年轻时眼界就很高,他自比管仲、乐毅,他评价朋友们说你们都可以当个刺史、太守,朋友们问他自己适合做什么,诸葛亮笑而不答。
诸葛亮初见刘备,即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他对天下形势分析得很透彻,就连实践经验丰富的刘备也佩服得要命。刘备不是一般的人,他虽然出身贫寒,但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本人既聪明又勤奋,更重要的是,他东奔西走,亲历了无数重大历史事件,与当时天下许多重量级人物都打过交道,他本人不是最顶尖的人才,但他知道谁是。
诸葛亮大部分时间是在书斋里度过,读过不少书,但还未有行万里路的经验,可是他对天下形势的分析和见解让刘备眼前一亮,刘备认定诸葛亮是个罕见的战略性人才。
刘备那时勉强有一处借来的地方栖身,虽然自己有个左将军的名号,但想必朝廷早已不再认可,刘备马上能兑现给诸葛亮的基本上什么都没有,只有对未来事业的美好憧景。
赤壁之战前诸葛亮出使江东,史书上没有记载他以什么身份去的,可能直到此时他仍然没有具体职务,派他出使江东只是看中他有个哥哥在孙权手下担任要职。诸葛亮这趟出使干得很出色,圆满完成了任务,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因功被授予军师中郎将一职,这个职务不算低但也不算太高。刘备派他到江南的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也就是从事经济方面的工作,但又不是郡太守,算是个临时成立的财税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地点在临烝。
这项工作诸葛亮一干就是三四年,直到刘备入益州时才把他调回来,协助关羽守荆州。在此期间,围绕着争夺南郡的大小战事诸葛亮都没有参与。刘备很欣赏他的才干,但他还没有进入到刘备集团一线人物的行列。
在镇守荆州期间,不是诸葛亮领导关羽,而是关羽领导诸葛亮。早在赤壁之战后,关羽就被授予荡寇将军,比诸葛亮至少高两级,刘备入益州后,又明确关羽“董督荆州事”,当时诸葛亮连一个郡太守都不是,地位还不如麋芳等人。
马超归降后被刘备授予很高的职务,关羽有些不高兴,关羽给诸葛亮写了封信,问马超跟谁可比。诸葛亮回信说:“马超是个文武全才,雄烈过人,是一世之杰,属于黥布、彭越那样的人,可以与张飞将军并驱争先,但是比起美髯公您来说,还稍差一些。”
关羽有美髯,诸葛亮称他为美髯公,关羽接到这封信后心情大好。诸葛亮做事比较周全,不过给关羽的这封信稍有奉承之嫌,那是因为关羽曾是他的上司。
刘备平定益州期间身边的主要谋士是庞统和法正,他们受重用的程度超过诸葛亮。刘备定成都后,诸葛亮的职务才是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不过,局事平定下来后,诸葛亮的作用开始渐渐发挥,刘备外出作战,诸葛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回顾这些历程,是想说诸葛亮并非一夜功成名就,而是一步一个脚印基层干上来的。在他决定投身刘备阵营之前他有许多选择,他也知道跟随刘备风险更大,而且不会得到太高的职务,但诸葛亮看好刘备的未来,在以后的日子里他没有因为长期得不到重用而急躁,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一点一点展露自己的才干。
宁静致远,这正是诸葛亮对自己人生经验的概括,诸葛亮的一生是这几个字更好的注脚。了解诸葛亮的奋斗历程,能这几个的内涵就会有更深刻的认知。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还叮嘱自己的儿子:“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也就是说,成就大事不仅要有大志,刻苦勤学,而且不能“险躁”。
年轻人希望一入职场就有一个好位子,有人在跳槽的时候非有好位子不去。但现实往往比理想严峻,有好位子竞争也激烈,勉强坐上好位子一不小心就会被挤下来。
好位子只能靠自己干出来,一点一点的努力,一滴一滴的汗水,换来他人的认可、领导的赏识、自己的信心。一步一个台阶,不追求“大起”,因而也不惧“大落”,时机成熟时一切水到渠成,应该得到的自然会得到。
从这个意义上说,起点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方向和态度。方向是正确还是南辕北辙,是上升还是下降,这些远比现在的坐标重要得多。而态度也很重要,把握住正确的方向,在前进的路上坚持不懈地向前走,慢一点也没有关系,重要的是坚持,这样目标迟早会触手可及。
这大概才是“宁静致远”的内涵,是诸葛亮最想给年幼儿子说的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