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牛人班超是什么实力?他到底有多猛?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汉朝班超的故事。
汉朝的强盛离不开汉武帝等明君,也离不开贤臣名将。汉朝牛人特别多,今天来说说中国历史上千古牛人班超的故事。特别是当你在新疆旅游,看着新疆的美丽景色的时候,你就更能体会班超对中国历史的巨大贡献。
班超到底有多牛?不仅取决于强大的汉朝作为后盾,更取决于班超个人的成长环境,个人能力和胆识谋略。
一、
出身世家,背景太牛,不是一般的好
班超(公元32年-102年)出生于扶风郡平陵县(陕西咸阳东北),字仲升,东汉名将,集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于一身,官至当时的“西域都护”,被封为“定远侯”。
班超之所以这么牛,跟他的出身背景也有很大关系,想平凡过一生都很难。汉哀帝时的广平太守班稚是他的祖父。他父亲班彪是史学家和文学家,作《后传》60余篇,曾官至徐县令。史学家和文学家班固是他哥哥,官至中护军,编成《汉书》。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国历史上之一个女历史学家,也是文学家,班固去世后,《汉书》最终也是由班昭补充完整的。
班超出身史学世家,博览群书,口才很好,经常阅读《公羊春秋》。他虽从小有大志向,不拘小节,但为人孝谨,居家操持勤苦,且并不以为耻。可以说,修身齐家这两方面做得很好。
如果说班昭一家主要是研究记录历史的话,班超则是一个另类,他要自己去创造历史让后人铭记。
二、
转行太牛,41岁前做文章,41岁后投笔从戎,带领36人平定西域50多国,专治各种不服
班超父亲班彪去世得早,因此班超家贫,因文学功底深厚,班超常常替官府抄写文书赚钱维持生计,奉养母亲。
班超长得额头如燕,颈脖如虎,虎背熊腰,相面的人说他将来会万里封侯。抄写文书这样没出息的工作与他心中的理想严重不符。
当他41岁时,有一天,他不想再压抑自己的理想和天性,他决定“投笔从戎”,弃文从武,跟大将军窦固去西域建功立业。
西汉时被卫青、霍去病击败的匈奴,到东汉时又卷土重来。公元73年,41岁的东汉大龄有志青年班超,跟随窦固出击北匈奴,他率兵攻打伊吾(新疆哈密西四堡),与北匈奴大战于在蒲类海(新疆巴里昆湖),战绩颇丰,展现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受到窦固的赏识。窦固派班超保护从事郭恂出使西域诸国。郭恂为正使,班超为副使。手下还有36人。
班超出使西域之一站是鄯善。到了鄯善后,一开始鄯善王广很热情招待班超他们,后面冷淡起来。班超猜测一定是匈奴使者来了,鄯善王纠结不知如何是好。于是班超召来西域的侍者,骗他说:“我知道匈奴使者来了好些天了,他们现在住何处?”西域侍者一听,惊恐万分,说出了全部实情。班超把侍者关了起来,以防走漏消息。
班超跟属下36人说:“我们更好趁着夜色,用火攻击他们,他们不清楚我们有多少人,必定非常惊慌,我们趁机将他们全部消灭。鄯善王必定被吓破胆。”有人问要不要和郭从事商量一下。班超担心郭从事因害怕而暴露他们,因此决定瞒着他干这件大事。
刚天黑,班超就带领属下直扑匈奴人的营地。彼时正在刮大风,班超令10人带上鼓,藏在匈奴人住所的后方,并让大家看见大火一烧就一起击鼓大喊。 其他人带着武器潜伏在门两边。
接着,班超顺着风纵起了火,住所前后的人一起击鼓大喊。匈奴人惊慌失措。匈奴使者及其部下不是被杀就是被烧死,班超还亲手杀了其中三人。接着,班超召见鄯善王广,鄯善王被匈奴使者的首级吓得脸色大变,鄯善举国颤抖。
最终鄯善王愿意归附汉朝,并送儿子到汉朝做人质。就这样,班超凭着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带领36人即收服了鄯善国,树立了汉朝的天威。
班超完成使命后回到汉朝向窦固汇报情况。窦固向汉明帝上奏了班超的功绩,汉明帝很欣赏班超的胆识韬略,并封他为军司马,命他再次出使西域。这次上级想多给班超点人马,但班超只要原来那三十多人,说人多累赘。
第二次出使西域,不久后到了于阗国(新疆和田)。当时北匈奴已控制于阗,并派使者监视。
班超到了于阗后,于阗王招待不热情。于阗的巫师想把汉使的马用来祭祀。宰相私来比奉于阗王的命令来索要马匹,班超让巫师自己来牵。
没想到班超直接诛杀巫师,痛打私来比。班超将巫师的头颅送给于阗王,并从利害关系和道义方面教育和大骂了他一顿。于阗王想起了班超在鄯善国一晚诛杀完北匈奴使者的手段,心生恐惧,于是马上处死北匈奴使者,并重新归顺了大汉朝廷。
班超带领36人的属下来去西域各国之间,驰骋西域31年,最终平定西域诸国,收服西域55个国家归顺汉朝,重回汉帝国版图,保住了汉朝三分之一的领土。
班超凭着超人胆识和谋略,仅仅带领36人,以夷制夷,合纵连横,纵横捭阖,四两拨千斤,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建立了丰功伟绩,令人折服。
班超有多猛,带领36人横行万里之遥的西域,对西域诸国国王,想骂就骂,想杀就杀,想抓就抓,古今很难找到比班超更奇智神勇的牛人了。
班超建立的千古奇功,除了有东汉帝国强大国力作为后盾,更多的是班超的个人志向和努力练就的强大个人能力,特别是他的胆识、谋略、口才。可以说国家成就了个人,个人成就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