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韩王信真的勾结匈奴,背叛刘邦了吗?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3-08)480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韩王信的故事。

韩王韩信,与“汉初三杰”之一的淮阴侯韩信同名同姓,为了加以区分,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韩王信本是韩国宗室后裔,秦末乱世和楚汉争霸期间,长期跟随刘邦作战,因而被封为韩王。不过,在西汉初的“七国八王”之中,韩王信与燕王卢绾算是最为特殊的两个,而韩王信之所以会反叛,从汉初的形势分析,自有其必然。

韩王信真的勾结匈奴,背叛刘邦了吗?真相是什么

韩王信本为韩国宗室后裔,秦末天下大乱后被封为韩王

韩王信本是韩襄王的庶孙,虽然身高八尺五寸、孔武有力,但秦灭六国之后,他便也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富贵。

在项梁拥立楚怀王熊心之时,六国后裔已经纷纷复国,唯有韩国没有,张良认为韩国诸公子中韩成最为贤能,因而劝说项梁立韩成为王,并协助其在颍川一带打游击,后因项梁战死,韩成投奔楚怀王。刘邦西入关中之时,张良率领军队跟随刘邦,在刘邦的协助下攻占韩国故地十余座城邑,并在攻打阳城时得到韩王信,便任命其为韩国将军,率领韩国军队追随刘邦西入关中。

项羽西入关中灭秦之后,大封天下十八路诸侯,张良通过项伯也为韩成求取了韩王之位,但项羽却认为韩成没有战功,因而不许其返回封地,反而将其带回西楚,不久后降封为列侯,后于汉元年(前206年)七月将其杀死。刘邦重新杀回关中统一三秦之后,为防备刘邦东进,项羽改封郑昌为韩王。

韩王信真的勾结匈奴,背叛刘邦了吗?真相是什么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刘邦东进,韩信平定了韩国的十几座城池,韩王郑昌也被迫投降,刘邦于是立韩王信为韩王,此后韩信便带领韩地军队长期跟随刘邦作战。彭城之战刘邦战败,韩王信随刘邦撤退至荥阳,与项羽陷入对峙当中。

汉高祖三年(前204年),刘邦撤出荥阳,留韩信和周苛等人守卫荥阳,结果在项羽的共计之下最终失守,韩王信投降楚军,但不久后便又逃出,重新投向了刘邦,刘邦则再次立其为韩王,并在之后跟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建立西汉。

西汉立国之后,刘邦正式封韩王信为韩王,最初封地在颍川。然而,刘邦认为颍川北靠近巩县、洛阳,南逼近宛县、叶县,东边则是重镇淮阳,战略位置太过重要,于是改封其到太原以北地区,使其抵抗匈奴,建都晋阳。结果,韩王信又上书表示为了更好抵御匈奴,请求建都马邑,刘邦同意。然而,在匈奴的进攻之下,韩王信私通并转投匈奴,结果最终被汉将柴武斩杀。韩王信为何反叛西汉,内在原因与外在形势共同作用的结果

西汉初共存在七大诸侯国、八大异姓王,而在这些人当中,韩王信和燕王卢绾则是最为特殊的两个。其他诸侯国,要么是项羽早期分封的诸侯,要么是楚汉争霸过程中刘邦所分封,这些诸侯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根基稳固和相对独立,而卢绾则是由于刘邦想要将燕地收回中央管辖才分封,而韩王信则长期跟随刘邦作战,且韩地长期被项羽占据,根基其实并不稳固。

至于韩王信为何会背叛西汉转投匈奴,则主要是内在因素和外在形式共同作用的结果:

韩王信真的勾结匈奴,背叛刘邦了吗?真相是什么

1、外在形式:马邑是匈奴南下必经之路。太原地区,历来都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的战略要地,将韩王信改封到太原以北,的确可以抵御匈奴的南下,但那是建立在韩王信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下。如前文所说,韩王信本就是汉初异姓王之中实力较弱的一个,再加上又是刚刚改封到此、根基不稳,而匈奴却早已趁秦末中原大乱时崛起,以韩王信的实力,他根本不是匈奴大军的对手。与此同时,刘邦的力量主要集中于关中地区,一旦匈奴南下,想要从关中发兵前往救援,时间上也根本来不及。这种情况下,一旦匈奴南下,韩王信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拼个鱼死网破,要么只能选择与匈奴勾结。

2、内在因素:韩王信立场不坚多次反叛。从秦末乱世以来韩王信的经历来看,他显然不是个立场坚定的人物,为了生存他根本不在乎反叛,可以说是为了自身利益可以随意改变阵营,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荥阳之战,项羽攻破荥阳之后,周苛坚决不降被杀,结果韩王信转眼便投降了项羽。而在刘邦重新稳住阵脚之后,韩王信又逃出项羽阵营,重新投向了刘邦。因此,在西汉立国,韩王信拥有了自己的封地之后,为了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在无法抵御匈奴进攻的情况下,他的投降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综上所述,韩王信的背叛其实可以说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实上,韩王信被灭之后,刘邦将自己的兄长刘喜封为了代王,然而刘喜也无法抵御匈奴的南下,虽然没有像韩王信那样投降匈奴,结果也是弃国独自逃回洛阳。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3/51055.html

“韩王信真的勾结匈奴,背叛刘邦了吗?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刘备在攻打东吴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带上诸葛亮

对刘备讨伐东吴,为何不带上诸葛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并非诸葛亮不支持伐吴那么简单!本质原因乃是刘备不信任诸葛亮!夷陵之战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刘备走向人生巅峰的一年,因为这一年刘备首次在正面对战中击败了曹操,取得了汉中大捷!然而,这一年也是刘备人生最黑...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斗,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演义》中有“周鲂断发赚曹休”的经典桥段,描写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石亭之战。228年曹魏方面出动十多万大军,陆逊率五万人在石亭大破曹休,不久曹休羞愧而死,第二年孙权凭借此战声势称帝。石亭之战的主角是陆逊和曹休,...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开府治事,以为丞相府令史,迁相府主簿,赞为“良士”。累迁尚书仆射,封南乡侯。尚书令陈祗去世后,继任尚书令。景耀四年(261年),迁任辅国大将军,与卫将军诸葛瞻并为平尚书事,连同侍...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刘备在选择托孤大臣的时候 刘备为什么选李严而不是赵云

还不知道:刘备选择托孤大臣,在一文一武的情况下,为何选李严而不是赵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在封建王朝时期,君主在去世之前,一般会指定一些自己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辅佐新皇帝顺利登基,那些辅佐新皇帝登基的大臣也被称为托孤大臣。古代的托孤大臣很多,比如唐太宗的托孤...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康君立是什么人?他最后的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康君立是李克用十三太保之十二太保,与八太保李存璋两人是十三太保里最早跟随李克用起兵的功臣。康君立在帮助李克用崛起的过程中立了很大功劳,最后仅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被李克用赐死。为何立下大功的康君立会因为一句话被杀呢一,...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东汉时期名臣,曾与杨秉一同奏免贪吏五十余人

周景(?—168年),字仲飨,东汉名臣,山阳太守周荣之孙,尚书郎周兴之子,东汉末年名将周瑜之从祖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初为大将军梁冀掾属,迁豫州刺史,转河内太守。梁冀被诛后,以梁冀故吏连坐,遭到免官禁锢。后以贤名,征召入朝,迁将作大匠、尚书令、司空,累官太尉,曾与杨秉...

在军事、教育方面,谢石有哪些成就?

在军事、教育方面,谢石有哪些成就?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人。东晋时期名将,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谢石出身“陈郡谢氏”,门荫入仕,起家历任秘书郎迁黄门侍郎。曾领水军在涂中抵御前秦,册封兴平县伯,升任尚书仆射。太元八年(383年),前秦天王苻坚南侵...

楚国衰落是因为张仪 齐国的灭亡又和谁有关

楚国衰落是因为张仪 齐国的灭亡又和谁有关

楚国走向衰落是因为张仪,那齐国灭亡又是因为谁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张仪“诈楚”楚怀王客死在秦国,楚国的国势也迅速衰落,换句话来说,楚国的衰落和张仪有莫大的关系,但其根源不在张仪,而是在楚国本身,齐国作为战国时期的霸主之一,最终被秦国所灭,既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