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打不过朱棣是因为朱元璋吗 整体失败也是在意料之中
还不知道:朱允炆打不过朱棣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明太祖朱元璋立朱标次子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闰五月,朱元璋去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卿黄子澄等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开始削藩。在削藩顺序上,先后废除周王、岷王、齐王、代王、湘王五位亲王。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正式起兵反抗明朝中央 *** ,朱允炆祭告太庙,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也决定起兵讨燕。“靖难之役”正式拉开序幕。
朱元璋
公元1402年7月13日,燕军攻入金陵,守卫金川门的李景隆开门迎降,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燕王朱棣的胜利而告终。至于朱允炆为什么打不过自己的亲叔叔朱棣呢?原因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明太祖朱元璋将当时会打仗的武将都杀光,事实上却并非如下,建文帝朱允炆的失败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决策上的失时。朱允炆刚刚继位,威信未立,人心未稳,根基未牢,外藩诸王尚未安抚,就急急忙忙开始削藩,在机时的选择上是非常不合适的。做大事,必须要坚持“天时、地利、人和”,皇位刚立,就行削藩,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一个都不占,焉能不败!
朱允炆
二、军事上的失误。“靖难之役”与汉初景帝时的“七国之乱”非常类似,双方态势也基本一致。燕王朱棣及其部属,长期在北疆与元军残部作战,久经战阵,久历军略,战斗力强,战争经验丰富,但人数少,后备军力不足;朱允炆的中央 *** ,由于朱元璋的诛杀功臣悍将,一帮能征善战的大将如蓝玉等人,被诛杀殆尽,没有突出的将帅人才,士兵又长期在内地,没有实战经验,战斗力不强,但军队人数众多,后期动员力量庞大。
在正确分析各自优劣势的基础上,原本可以针对自己优势和对方劣势,借鉴“七国之乱”的经验,提出科学的军事战略。但,偏偏在军事上出现重大失误:
一是整体战略的失误。应该前期采取守势,避其锋芒,在实战中锻炼部队、培养将帅人才,收拢各地勤王的军队;在后期,应寻找机会与其决战。朱允炆的中央 *** ,恰恰采用相反的战略,前期轻敌冒进,后期退缩求和。
二是重大战术的失误。朱允炆中央 *** 的优势是军队众多,而且各地勤王的军队还源源不断,而燕王朱棣的军队在早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尽更大可能去消耗对方的有生力量,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中央 *** 的战术也是恰恰相反,一城一城地守,一地一地地防,结果是燕王朱棣的军队越打越多,越打越强。
三是军事用人的失误。在作战前期,朱元璋留下来的唯一老将耿炳文,本就是防守的好手,又久经沙场,虽然能力不是非常出众,但也不会有大的战略失误,应该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军事统帅,但朱允炆却嫌老将进攻不力,多有败绩,换上李景隆,这是用人更大的失误。李景隆兵败涂地,把六十万大军丢得一干二净,不杀他仍让其留在军中领兵更是失误。
在长期的实战中,也已经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军事将帅之才,如瞿能、铁铉、盛庸等,都是能力出众的战将,应该早发现、早重用。没有在实战中及时发现培养将帅人才,是用人的另一个失误之处。
三、政治上的失策。军事,从来就是政治的延伸,离开政治谈军事,就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战争一开,就应实行战时政治。
一是对朱棣本人实行清算。虽然削朱棣宗室属籍,废为庶人,还不够,要全国通缉,定其死罪。看看朱允炆的错误有多严重,战争之前,下旨意晓谕全军,“毋使朕有杀叔父名”,你们不能伤害朱棣,千万别让我背上杀叔父的恶名。两军交战,还要保证不伤害敌军首领,可笑之极。结果如何呢?南军将士因为朱允炆的旨意,惧怕战后倒算,既不敢伤害朱棣,又难以活捉,只得放任自由。朱棣也恃此特权,常常单骑殿后,作为全军的盾牌挡在最后面,南军无可奈何,不敢追,又不能杀。
二是要严查附逆。但凡跟随朱棣造反的将领、官员、及士兵,要全部实行最严厉的查处,本人要通缉捉拿,家族在非燕王占领地的,全部执行关押,如及时投诚朝廷的,再行释放,限期不归的,一律处死。先拿朱棣的儿子开刀,让燕王留的京城的儿子,宣布与朱棣脱离父子关系,指控朱棣的暴行,否则以谋逆同罪论处,斩首便是。
三是严查内奸。在京城实行战时政治,之前与燕王朱棣有来往的,主动交代,既往不咎。之后再与之有来往的,特别为之通风报信的,一律处死。
朱棣
四、舆论上的失败。朱允炆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没有争议,没有悬念。正统的朝廷,本应该掌握舆论的制高点,但事实上却失败了,让燕王朱棣屡屡打悲情牌,博取各级官员和广大社会阶层的同情,这是舆论战的失败。
朱允炆一开始就应该广发檄文,大造声势,燕王朱棣反叛朝廷,是为不忠;反对建文帝,就是反对故太子朱标,就是反对朱太祖朱元璋,是为不孝;让国家重启战火,让广大老百姓处于战火之中,是为不义;主动挑起战争,生灵涂炭,白骨累累,是为不仁。如此不忠、不孝、不义、不仁的人,全体官员、全国民众,应该万众一心;如此反贼,理当齐力讨伐,人人得而诛之。将朱棣搞臭,让前线守将不敢投降,各级官员不敢归附。
五、经济上的无为。经济是军事的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朝廷、对于燕王,都是一样的。朱允炆的中央 *** 只谈军事,不管经济,是失策,更是不作为。战端一开,就一定要实行严格的战时经济管制,所有与争战有关物资,一律严控,层层设关卡,禁止北流。特别是如战马、铁器、弓箭、火药等直接军用物资,还包括重要的民生物资,如粮食、食盐等等。一旦严格管控这些物资,一是可以弱化北军,二是也可以促使北方的老百姓逃离燕军占区,从而间接弱化北军。
时机、政治、军事、舆论、经济五个方面,没有一个是胜利的,整体失败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