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个大清皇室宗亲组成的清初理政三王,能力究竟如何?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21)260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清朝,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

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独掌朝纲、大权在握的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宣告了多尔衮当政时期的结束,顺治皇帝得以正式亲政,大清王朝的更高权力回归正统。多尔衮宣告倒台,但此时才13岁的顺治皇帝还必须依靠满洲贵族或者皇室宗亲处理朝政,于是三个大清皇室宗亲,顺治皇帝的三个堂兄走向权力舞台,成为“清初理政三王”。

他们分别是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的第三子爱新觉罗·尼堪、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的第三子爱新觉罗·博洛和努尔哈赤次子代善的第七子爱新觉罗·满达海。

无一例外,顺治皇帝选择的都是当初直接或间接支持自己继位的皇室宗亲,而且他舍弃了自己的父辈只选择自己的同辈,以便于更好的掌控和钳制他们对于权力的掌握。三位王爷虽然都是顺治皇帝的同辈,但年龄最小的满达海也比顺治皇帝年长18岁,他们都在清军入关和入关后平定中原的无数战场上屡立战功,具有一定的声望和威信。由此看来,顺治皇帝选择这三位宗亲为理政王爷并不是盲目选择,而是经过了理性分析和权力平衡之后的正确决定。

可是,等到了顺治十六年,三位理政王爷均已去世以后,顺治皇帝突然圣宠大改,将尼堪、博洛、满达海三人逐一清算,而且清算起因都是源于9年前的多尔衮案。满达海和博洛均被削除王爵,剥夺谥号;仅有为国捐躯的尼堪,侥幸保留了爵位。

那么,这三位王爷为何在短短的九年间,从位极人臣直接落到了死后不得安宁的地步呢?顺治十六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能让顺治皇帝一改常态,必须清算为清初政坛稳固和国家治理做出巨大贡献的“理政三王”呢?

首先,我们要弄明白“理政三王”被处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三个人都牵扯到顺治朝初期的户部尚书舒穆禄·谭泰,罪过是因惧怕谭泰而包庇、纵容其罪行。那么,这个谭泰又是谁呢?为何能让这三位努尔哈赤的亲孙子如此惧怕呢?

三个大清皇室宗亲组成的清初理政三王,能力究竟如何?

谭泰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背后依附的那个人,他就是摄政王多尔衮。说到底,三位王爷是因为多尔衮而获罪的!顺治七年,在多尔衮去世两个月以后,被多尔衮压制和欺凌了七年之久的顺治皇帝开始了对多尔衮及其党羽的清算和打击。多尔衮得到的报复不必多说,那个多尔衮身边最坚实的追随者,当时由户部尚书改为吏部尚书的谭泰因党附多尔衮,而被顺治皇帝下令抄家处死。

那么,既然顺治皇帝早就知道三位宗亲王爷因惧怕谭泰的巨大势力而没有举报谭泰的罪过,甚至包庇、纵容其罪行,为何不但当时不治他们的罪,反将他们抬高人臣之巅,非要等到他们死后的顺治十六年才做处理呢?

三个大清皇室宗亲组成的清初理政三王,能力究竟如何?

其实,这一切和当时的政治局面,还有顺治十六年推行一项皇室宗亲世职承袭制度有关。

顺治皇帝和多尔衮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仇恨,我们不必多说。这个从摄政王一路晋升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除了没有皇帝称号,其余一切都在顺治皇帝之上的实权派人物,牢牢掌握了大清朝政长达7年,换成任何一个正常人在他的压制和欺凌下,都会崩溃,掌权后都会实施报复。多尔衮去世两个月后,顺治皇帝网罗了其十四条大罪罪状,将其夺爵并掘坟鞭尸,其多年来培植的党羽也很快得到清除。

但是,顺治皇帝的雷霆手段根本无法清除多年来依附在多尔衮身边的党羽成员,毕竟就连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对多尔衮也只能无可奈何。另外,多尔衮在清朝建立、八旗军队挥师入关和入关后的中原平定和巩固清朝统治等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不是随便几条罪状就能抹杀掉的,更不是失去理智的毁坟鞭尸能掩盖住的。多尔衮虽然已经去世,其党羽势力也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但顺治皇帝的皇帝之位坐的并不安稳,并不得人心。

这个时候的小皇帝最需要什么?最需要的就是拉拢那些看不惯自己做法、甚至被自己的做法弄得心灰意冷的皇室宗亲们,只有先赢得了他们的支持,顺治皇帝才能真正的君临天下,大权在握。于是,尼堪、博洛、满达海这三个手握军权的近支皇室宗亲便走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辅助皇帝处理朝政的理政亲王。

顺治九年,15岁的顺治皇帝已经重新培植了一批忠心之臣紧紧地围绕在自己身边,基本掌握了朝政大权。而三位理政王爷都是在顺治九年去世,虽然去世的理由不尽相同,但年龄相差很大的他们去世时间却如此的接近,不免让人怀疑他们死亡的非正常性。

顺治十六年,朝廷制定了世职承袭制度,对于皇室宗亲的爵位降级承袭制度作出了详细规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逐步降低皇室宗亲的爵位等级,削弱宗亲们的势力,以降低他们对皇权统治的威胁。在中央集权道路上越走越顺畅的顺治皇帝对其余功劳不高、爵位不高的皇室宗亲们只需要轻轻惩治,便能控制住他们的爵位从此远离权利中心,甚至逐渐没落。对于继多尔衮以后,最有权力的“理政三王”,他们的后代仍然牢牢掌握了大清王朝的部分实权,顺治皇帝断不能留下这些对皇权集中的威胁。所以,这三位为清初政局稳定和皇权统治做出巨大的贡献的理政王爷也未能逃脱政治牺牲的命运,被逐一清算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5/63859.html

“三个大清皇室宗亲组成的清初理政三王,能力究竟如何?” 的相关文章

司马懿临死前不让自己的后代扫墓 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司马懿临死前不让自己的后代扫墓 司马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对司马懿临终遗言:子孙不准扫墓!这是为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自古以来,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 ,不论你是什么达官贵人,哪怕是至高无上的皇帝,哪一个朝代不是别人的万千尸骨登上那至尊之位。而我们经常听到三国中比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司马懿等等,为了成就后...

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感情很深吗

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两人感情很深吗

对汉武帝和卫青的关系到底有多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卫青在时,武帝安抚太子,都不会亲自去说,是通过卫青告诉太子爹很看好,卫青死后再也没有这样的中间人了。武帝这样刚愎自用的皇帝怎么也不像是会和儿子聊家常的人。汉武帝刚开始还是为了联合大月氏打击匈奴。当然,汉武帝这个目标...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韩信当初要是没有离开项羽 刘邦还能击败项羽吗

如果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刘邦能击败项羽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韩信国士无双,是实至名归的战争奇才。正是在韩信的帮助下,刘邦才能够战胜项羽,赢得天下。假如韩信一直留在项羽身边,没有去往汉军,那么,刘邦还能够击败项羽吗?其实最后刘邦赢得胜利,更多...

从鱼水君臣到观念分野 刘备和诸葛亮关系为何会这样

从鱼水君臣到观念分野 刘备和诸葛亮关系为何会这样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刘备与诸葛亮:从“鱼水君臣”到“观念分野”,关键因为他的背叛的故事,欢迎关注哦。(1)刘备迫不及待要称帝小混混出身的刘备中了称帝的心魔。公元221年,曹丕篡汉建魏后,刘备迫不及待地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过去,刘备一直高举匡扶汉室的“招牌”,圈粉无数...

后世是如何评价姜维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姜维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祯是...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还不知道:同样功勋卓著,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是刘彻而不是刘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其功勋自不必多说,然而在后世,很少有人称高祖刘邦为千古一帝,反倒是汉武帝刘彻多被这样称呼。甚至在诗词中,常常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帝并列出现。显而易见,在后世...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