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之为神奇的一生,明宣宗朱瞻基的人物介绍
500多年前,他发动了史上之一次大规模的“扫黄行动”,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吧。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第五位皇帝,翻翻他的生平履历,凸显着“神奇”二字。电视剧《大明风华》戏说了一把他和孙若微的爱情故事,也让人们对这位缔造“仁宣之治”的皇帝萌生了一些兴趣。
朱瞻基
神奇出生。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相传他出生前,祖父朱棣做了个“天将降大任于己”的美梦,梦醒时恰好朱瞻基出生,所以朱棣对这个孙子特别看重,从小带入宫中亲自抚养,长大后带着他多次北征蒙古,经受历练。朱棣为选太子犯难时,大才子解缙提醒他有个“好皇孙”,才使他最终决断,将身有残疾的长子朱高炽立为太子。而且打破常规,在太子朱高炽健在的情况下,就立朱瞻基为皇太孙,早早确定了他接班人的位置。
影视剧中的朱瞻基
神奇接班。1425年5月的一天,明仁宗朱高炽突然病重,太子朱瞻基当时正在南京巡查,朝廷赶快派人去南京报信,召朱瞻基回京。在山东乐安就藩的汉王朱高煦一直觊觎皇位,他得到宫里线人的报信,就计划在侄子朱瞻基回京的必经之处进行截杀,并为此做了天衣无缝的布置。但他左等右等,始终没有等到朱瞻基,朱瞻基神奇地回了京、接了班。至于朱瞻基如何回的京,在历史上是一个迷。阴谋了一辈子、始终未能成功的朱高煦恼羞成怒,怒而造反,但他造反的功夫跟父亲朱棣没法比,在朱瞻基的御驾亲征下,很快土崩瓦解,朱高煦做了侄子的俘虏。
沦为阶下囚的朱高煦
神奇处罚。朱高煦造反失败,被侄子朱瞻基废为庶人,押回京城囚禁。过了一段时间,朱瞻基带着几个侍卫去探望叔叔朱高煦,看看他有无悔过之心。没想到朱高煦不但不认错,还趁朱瞻基不小心,用脚将他勾倒。这下朱瞻基忍不了了,命人抬来一个300斤重的铜缸将朱高煦罩住,朱高煦力气大,竟然顶起缸乱走。朱瞻基就让人按住铜缸,在四周架上柴火点燃,将朱高煦活活烤死了。这一神奇处罚跟江南一道名菜“叫花鸡”的做法差不多,贼心不死的朱高煦也算罪有应得。朱高煦的下场震慑了很多藩王,都乖乖地交出了兵权,明朝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朱瞻基的《行乐图》
神奇才艺。朱瞻基治国有方,他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张辅、于谦等文臣武将,整顿吏治和财政,实行休养生息,缓和社会矛盾,使得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社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营造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被人评价可以媲美“文景之治”。他是位大书画家,造诣精深,山水、人物、走兽、花鸟、草虫都画得精致逼真,一手书法外现圆熟内蕴遒劲,史家评论其“点墨写生,遂与宣和(宋徽宗)争胜”。能和艺术皇帝赵佶相提并论,朱瞻基的艺术才华确实了得!
朱瞻基与孙若微
神奇扫黄。朱瞻基在公元1429年发动了中国历史上之一次大规模的“扫黄”运动,下令查封了京师和其他大城市的大批妓院,废除原有的官办妓院制度,禁止官员携妓宿娼,但对民间娼妓业没有什么限制。在唐、宋、元三代,设有官妓,官员嫖娼不算个啥事。到了明代,穷苦出身的朱元璋革除官妓制度,规定官员嫖娼“罪亚杀人一等”,即使得到赦免,终身也不再录用。朱瞻基发扬曾祖父的光荣传统,下大气力进行扫黄,目的是要严格约束官员行为,树立各级“父母官”的良好形象,净化社会风气。
胡皇后
神奇构想。朱瞻基能干事,但又跟朱元璋、朱棣这样的“工作狂”不一样,他喜欢写字画画,喜欢斗蛐蛐,典型的工作娱乐两不误。为了减轻工作量,他创造性地实施了“皇帝 内阁 司礼监”的政务处理程序,在原先“皇帝 六部”直接处理政务的基础上,增加了内阁的“票拟”制度和司礼监的“批红”制度。六部有什么奏章,先由内阁大臣审阅,提出拟办意见,写在一张纸上,这叫“票拟”,然后贴在奏章上一起呈送,由皇帝用红字作出批示,即所谓“批红”。“批红”往往由宦官代行,这样就大大减轻了皇帝的工作量,使朱瞻基公务之余,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吟诗作画、逗弄蛐蛐。
朱瞻基的书法
神奇教育。明朝宦官参政,是从朱瞻基执政时开始的。他抬升内阁地位,帮助他处理日常政务,虽然减轻了他的工作量,但也面临着他与内阁意见不一致时的争执。内阁大臣往往是“德高望”,饱读诗书,用儒家大道与皇帝辩论起来慷慨激昂,弄得皇帝有时下不来台。这样,朱瞻基就需要一个应对内阁的缓冲层,身边的宦官就派上了用场。但宦官大多没文化,所以朱瞻基就开创了一项神奇的教育事业,在宫中设立内书堂,由翰林学士教宦官们读书写字,使他们能够处理公文,跟外面大臣联系。这样一来,宦官们就打破了朱元璋、朱棣时期“不准参政”的禁忌,堂而皇之地走上了政治舞台,他们从内心由衷感谢朱瞻基!
朱瞻基作品
其实宦官的优劣表现,还是取决于皇帝的态度。皇帝如果勤政,管的细致,宦官们就不敢乱来,只是当皇帝的传声筒。但如果遇上一位懒散撒手的皇帝,宦官们就可能“越俎代庖”,操纵朝政。因为司礼太监代掌的“批红权”,本质上就是代行皇权,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明朝后边武宗时的刘瑾、熹宗时的魏忠贤,都是大权独揽、操纵朝政的权宦,为害很深,跟朱瞻基开始对宦官们的教育重用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