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导: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功勋盖世却不居功自傲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王导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关琅琊王氏,有两句脍炙人口的俗语。之一句是“王与马,共天下”;第二句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句话是相当不得了的,第二句体现的是王家和谢家是当时一等一的豪族,而之一句就更厉害,在皇权至尊的时代,谁敢说哪个家族能和皇帝共治天下?就连皇室子弟自己要分一杯羹,可能都要面临皇帝本人的严厉制裁,别的姓氏的人就更别提啦。
然而,在东晋开国之初,事实却就是如此——建康的宫廷里有两个皇帝,坐着的叫司马睿,站着的叫王导。而且从一定程度上说,坐着的那个,还真不一定如站着的那个说话管用。
这说的有点后来刘瑾和朱厚照之间的关系了,不过,司马睿还没有朱厚照那么 *** ,而王导不仅生理功能完好无损,人品也比明朝那个立皇帝要好得多,更关键的是,他所倚仗的并不全是皇权,还有他家族的权力。
这就牵涉到我们所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士族,是一个豪门望族说话算数的时代。
*** 的历史,如果按统治阶级来划分的话,大体可以分为三段——贵族地主时期,士族地主时期和庶族地主时期。贵族地主时期是秦汉,庶族地主时期是隋至清朝,而士族地主主导的年代,正是魏晋南北朝这近四百年的时间。
这些大族,依靠两汉之交的农业大发展逐渐成为了地主,有了经济基础;而在那个造纸术还没出现、印刷术更是没影儿的时代,想读书就必须家里有钱,这些大地主也就垄断了读书的权利。
而在哪朝哪代,做官的基本要求都是要能读书,这些垄断读书权利的地主家族从而也就垄断了仕途。至于其它运气比较好能读上书的寒门子弟,也不得不成为他们的弟子、学生或是女婿。而这些豪族自己更是反复联姻,最终构成了一个巨大的家族网。
这些豪族厉害到了什么程度呢?三国时期,袁绍之所以能在北方兴风作浪,就是因为背后有冀州豪族的支持;蜀汉之所以速兴骤亡,也是因为刘备、诸葛亮等领导人不向益州士族妥协;东吴之所以在灭国之际还有无数人拼死抵抗,也是因为东吴政权向吴地士族彻底妥协的缘故。
而把这一切制度化的则是曹丕,尽管他的父亲生前已经意识到士族的强大并坚决予以镇压,他却向士族妥协,批准了陈平的九品中正制,规定以后选官必须根据家境出身。这不但将曹操一生的心血——唯才是举给倒进了垃圾桶,也为曹魏的短命埋下了伏笔。
曹丕再怎么向士族妥协,他也改变不了自己“赘阉遗丑”的身份。而当曹家政权传到第四代的时候,年纪尚小的小皇帝已经控制不了朝局,大权就落入到了温县豪族司马家族手里了。而士族们也非常乐意这位士族的代言人成为皇帝。
前面说过,为了对抗士族,司马炎布下了三招,结果还是失败,并且是比预想后果更完全的溃败。那么,到了东晋,就不能再犯当年司马炎的错误。政权,也必须由皇帝交出来,至少是和士族们一起分享。
因此,王与马共天下的局面,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这实在是之前近百年的兜兜转转和试错所验证的最合适的权力分配方式。而所幸,王导也实在是不辱使命。
王导的上位,是有其必然性的。在他出现在历史舞台之前,琅琊王氏就已经是西晋朝堂上权倾一时的豪族了。王戎和王衍这对族兄弟先后出任三公,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晋的历史。而在衣冠南渡之后,王敦坐镇荆州,王澄出镇青州,与建康形成拱卫之势,在司马睿身边的王导,也就无可争议的成为了东晋之一重臣、开国之一丞相。
相当难得的是,尽管出身豪门,又见惯了洛阳的繁华,王导却依然克勤克俭,并且还劝说已经称自己为仲父、将自己比作萧何的司马睿也要勤俭节约:
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帝克己励节,匡主宁邦。……对曰:自魏氏以来,迄于太康之际,公卿世族,豪侈相高,政教陵迟,不遵法度,群公卿士,皆餍于安息,遂使人乘衅,有亏至道。然否终斯泰,天道之常。大王方立命世之勋,一匡九合,管仲、乐毅,于是乎在,岂区区国臣所可拟议!
相比之下,被后世视作风流绝代的名相谢安,也还有着奢靡成风的毛病。像王导这样功勋盖世又知进退、避风头的人,实在可以称得上是无双国士。
而司马睿也是真的把王导当做了他的人生导师,在他眼里,王导就是他的诸葛亮(虽然他未必觉得自己是刘禅),甚至在登基的时候还拉着王导和自己同坐一起接受百官朝贺。毫无疑问,王导也拒绝了,并说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话:“若太阳下同万物,苍生何由仰照!”
是啊,太阳如果跑到地面上,那苍生万物又靠谁普渡?只不过,包括司马睿在内的所有人都知道,彼时的东晋,真正的太阳未必是龙床上的司马睿,却很有可能是王导。
平心而论,倘若真的做皇帝的那个人是王导的话,也许东晋的命运会更好一些。因为他有着一切优秀的开国之君的素质:
他不仅要求皇帝勤俭节约,自己也是克己奉公,史书上说他“简素寡欲,仓无储谷,衣不重帛”;
他自己功勋盖世,却又绝不居功自傲,别人哪怕是开玩笑地给他说要加九锡,温文尔雅的他都要发怒,和对方断交;
他待人温和宽厚,却对北伐事业极其上心,绝不同于南渡的其他人等,还曾面对着因为家园沦陷哭哭啼啼的南渡士子们说过这样的名言:“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因此,有着这样的能力、 背景的王导,还能忠心耿耿侍奉司马睿,以及他的儿子孙子三代皇帝二十年,就实在是一件极其令后人敬佩的事情了。
当然,温厚的人可以霸气外露,而哭泣的人也不一定就是懦夫。而那些哭泣的人的首领,就是王导的挚友、后来却因王导而死的周顗。
有关周顗,也有一句极其著名的话流传后世:“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这句话的主人,也是王导。有关周顗之死,是王丞相毕生最痛惜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