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谥号为什么是文皇帝?文皇帝的分量有多重?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朱棣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朱棣的谥号全称是“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明朝皇帝的谥号除了朱元璋之外都是17个字,只有朱元璋是21个字,“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通常谥号的最后一个字是更具代表性的,所以朱棣的确可以称为“文皇帝”,而朱元璋可以称为“高皇帝”。
大家发现了吗?就连以战功起家的朱元璋,总结性的谥号也是“高”而不是“武”,为什么呢?因为每一朝的开国皇帝,谥号通常都是高皇帝,比如汉朝的刘邦。
这也就说明了一件事情,皇帝的谥号虽然是对其一生功绩的高度总结,但更重要的则是摆正他的位置。朱元璋虽然善武,但他是开国皇帝,更适合用高字,同理,朱棣虽然酷爱行军打仗,但他的文治也不差,谥为“文皇帝”并没有什么问题。
何况,谥号分为美谥、平谥、恶谥。像厉、灵、戾、炀等字样,都属于恶谥,怀、悼、哀、闵、思、等字样是平谥,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等是美谥。
而对于皇帝来说,“文”是更高赞誉。好比“文正”是文臣的终极追求,死后被谥为“文皇帝”也是皇帝们的梦想。
世所公认的明君李世民,最初的谥号就是文皇帝。若论打仗,他打的仗可不比朱棣少,为什么唐朝大臣们没有为他上谥号“武皇帝”?正是因为按照约定俗成的隐形规则,“文”的格调比“武”高得多。
还有隋朝的杨坚,谥号也是“文皇帝”。
刘彻的谥号是“孝武皇帝”,通常称为汉武帝。虽然在后世很多人看来,“武帝”这种称呼非常拉风,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武”其实含有贬意,暗示他穷兵黩武。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认知?我觉得应该是因为从朝臣到百姓,都认为打仗不是什么好事,和平才是最重要的。所以“文皇帝”就成了“高皇帝”之下更好的谥号。
只有那些各方面都很好、并且很得人心的皇帝才能被谥为“文皇帝”。朱棣得此谥号,不是大臣们忘记了他的战功,而是认为他值得更好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