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为什么还能控制的住朝廷?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嘉靖帝二十年不上朝仍控制朝廷,看他的帝王术多厉害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事情还要从嘉靖帝的出身说起,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驾崩,但他一直耽于逸乐,连孩子都没生,再落水后生了一次大病后凉凉了。
明武宗没有子嗣,张皇后和首辅杨廷和就按照《皇明祖训》中:“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原则,让他的弟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首辅杨廷和集团认为嘉靖帝只是个14岁的孩子,小皇帝比较容易控制,可他错了,在后来的“大礼议”政治事件中,他逐渐了解了嘉靖帝的真实实力。
1521年,明世宗正式登基,年号“嘉靖”,可不久嘉靖帝就和以杨廷和、毛澄为首的明武宗旧臣(杨廷和集团)发生严重冲突:到底谁是嘉靖帝的皇考?
①杨廷和集团认为嘉靖帝应该“继嗣”,该换父母,认哥哥明武宗的父母为父母
②而当时观政进士张璁则反对杨廷和集团,力挺嘉靖帝,主张“继统”,就是把嘉靖帝的亲生父母入驻到皇陵中,坚持嘉靖帝和亲生父亲兴献王(藩王)的关系。
在这过程中群臣们拼死进谏,但嘉靖帝仍不为所动,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群臣们包括九卿二十三人等各级官员二百余人的庞大队伍,集体跪在左顺门外求情皇帝“继嗣”,可最后结果是什么呢?
哭谏的大臣全部被逮捕,大臣们受到了处罚。四品以上夺俸,五品以下手杖,受杖者一百八十多人,十七人被杖死。
这就是举国震惊的“左顺门案”。
为时三年的“大礼议”政治事件以嘉靖帝的胜利而落下帷幕。
那么“大礼议”和嘉靖帝的不上朝有关系吗?
有,而且有很大的关系。
不久,权倾朝野是首辅杨廷和被嘉靖帝削职为民,这也意味着杨廷和集团的失利中断了杨廷和在明武宗去世之后推行的政治和经济改革,嘉靖帝日渐腐化,大肆兴建、迷信方士、不理朝政,此后明朝政治风气愈发颓废。
嘉靖十七年后,14个内阁辅臣中有9人是靠写青词(嘉靖帝喜好)上位。
至此,嘉靖帝将朝政打击权臣,提拔好谄媚阿上的官员,政风逐渐败坏,而朝廷大权都掌握在嘉靖帝手中,无人敢于皇帝抗衡。
嘉靖帝懂得制衡群臣,即使自己不上朝,也可以掌握权力控制大局,上文说到,在“大礼议”之争中,学士张璁、桂萼坚定地站在皇帝这一边,等到事情结束,张璁就被皇帝认作心腹,并顺利进入内阁,成为“群辅”中的一员。
张璁进入内阁后,无法与嘉靖帝直接联系,只能通过“票拟”程序联系皇帝,而当时内阁首辅是杨一清,而偏偏杨一清又看不上他,因为张璁的资历尚浅且进士名次低,让旁人觉得他是靠嘉靖帝的信任而扶摇直上的,但嘉靖帝现在急需张璁为首的诸臣支持(毕竟皇帝刚杖过群臣)。
嘉靖帝就想出一个绝妙的办法,他赐给张璁两枚银章。
这个银章作用可大了去了,一般张璁的票拟,要先经过首辅杨一清之手,内阁再转交给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最后再交给嘉靖帝。
而有了这银章,就和其他票拟区分开来,首辅和太监头头们都不能私自拆开看,这相当于嘉靖帝给了张璁密折专奏的机会,和清朝康熙皇帝的密折制度很相似。
后来支持嘉靖帝的桂萼也被准许进入内阁,并且也赐给他两枚银章。也给了桂萼密折专奏之权,这就像第二个张璁。
之后嘉靖帝为了防止两人勾结,以公报私,制衡后,嘉靖帝又赐给内阁首辅杨一清两枚银章,杨一清作为首辅,竟然也有了密折专奏之权。
群臣们就这样被嘉靖帝玩弄地团团转,而嘉靖帝真正依靠的是那些司礼监的太监,他们拥有重大权力,嘉靖帝让宦官集团来制衡内乱的文官集团。
不得不说,嘉靖帝的帝王术实在是高。
而这仅仅是嘉靖帝的一个例子,可想他在位45年不上朝20多年,用尽手段和手段来制衡群臣,稳当幕后操盘手,别看利益集团们闹得有多凶,只是皇帝不想管太多,皇帝一句话,就决定了这场“游戏”的胜负(严嵩权倾朝野,嘉靖帝让他一夜削官回乡,死无葬身之地)。
一方面是因为嘉靖帝的手段多样,另一方面也看出在封建社会天下皆为皇帝所有,皇权的排他性和至高无上也决定群臣只是皇帝的“奴仆”,生杀大权还不是主人所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