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张飞为什么不喜欢诸葛亮?诸葛亮做了什么?
关羽张飞为什么不喜欢诸葛亮?诸葛亮做了什么?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熟悉三国历史或故事的人都知道,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中后期的重要人物,他在跟刘备集团的元老人物,关羽张飞等人接触,磨合的过程中,经历了很多不愉快的事,特别是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这段描写更加明显。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关张二人便因为陪着刘备两次寻访未果,以及第三次还要的等待诸葛亮休息,对这个特别能“装”,没事就摆架子,但是却没有什么力量的“穷酸书生”心怀不满,如果不是刘备管得严,张飞可能早就一把火烧了卧龙草芦了。
等到刘备请出孔明先生后,更像是鱼儿遇到水一样,欢畅不已,整体围在军师前后,恭恭敬敬地向诸葛亮请教各种问题,这便更让关张二人嫉妒,毕竟他们才是大哥刘备最亲近,最信赖的人,怎么能让刘备在得到这个只会动嘴,不会动手的家伙后,就对自己哥两个疏远了?因此,他们嘴上也抱怨,行动更直接,反正就是怎么样,都看不上诸葛亮。
结果,双方证明自己的机会很快就来了,夏侯惇亲率大军,前来攻打刘备驻守的弹丸小城新野,诸葛亮镇定自若,胸有成竹地分兵派将,但是在下军令之前,他也知道,关羽张飞这两位“爷”不好惹,只能提前做好准备,跟刘备要来了印信和宝剑,这两样意味着主公权威的工具一到手,就算关张两大将军不给诸葛军师面子,也要考虑到大哥的面子,更重要的是,不能拿领导的军令开玩笑,因此,尽管二人满脸的不情愿,可是也只能按照诸葛亮吩咐的去做。
诸葛亮何尝不知道他们是口服心不服,因此,他将最为重要的任务,也就是诱骗夏侯惇进埋伏圈的人,选择在了赵云的头上,结果子龙将军二话不说,成功地将夏侯惇带进了博望坡陷阱,而后一把大火烧得他晕头转向,直到这时,关张才逐渐对诸葛亮的本事有所服气,并且随着第二把火,火烧新野后,不敢再对诸葛亮有所不敬。但是在内心当中,还是有些不服的,特别是关羽,他的性格缺陷就是对士大夫从来不够恭敬,所以长期以来,他跟诸葛亮的关系,始终是有些尴尬的。这也是诸葛亮为什么对赵云更加亲近,后来的立功机会也多数给了赵云,并且间接促成了赵云常胜将军的形象。
当然,有一点是需要说明的,那就是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等故事虽然精彩,但仅限于小说之中,历史上用大火烧走夏侯惇的具体人物,并没有明确指出来,所以史书便把这个功绩直接记到了刘备的头上。而后,小说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为了集中体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便一股脑地将这些神乎其神的故事,全分给诸葛亮了。但有一点却不能否认,那就是关羽和张飞,的确是不喜欢诸葛亮的,这也像是小说中介绍的那样吗?其实仔细想想,这个答案非常简单,我们只是被艺术作品的固定化形象,限制住了思维,因为无论是戏剧舞台,还是连环画,绣像插图等内容中,诸葛亮都是一副玉面长髯的中年智者的样子,使得很多人忽略了一点,那就是诸葛亮的年龄。
要知道,诸葛亮作为公元181年生人,他就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八零后,可是关羽张飞呢?由于他们的出生年份不可考,但通过跟刘备的关系推算,两位大将最小也是六零后。如果想明白这点,这个道理是不是就很简单了?放在今天也一样,任何一个单位或团体中,一个刚刚踏入职场的八零后,就成为一群六零后功勋老员工的领导,试问谁的工作能好干呢?所以,关羽张飞不喜欢诸葛亮,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诸葛亮和刘备关系的羡慕嫉妒,最重要的,还是年龄和资历形成的逆差,导致了矛盾的存在。关于这些话题,老乐无意讨论年龄资历和工作能力的关系,只是想表明一个观点,有的时候,我们不要认为表面的定格现象,是一件事儿的全过程,诸葛亮的形象,就是个更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