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能一直姓李跟狄仁杰有什么关系?原因什么
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大唐能一直姓“李”,还得感谢这个人,若不是他,早就改名换姓了。
唐贞观年间,大唐风头正劲,是万国朝拜的圣地,然而到了李治统治时期沉迷在武则天的温柔乡中,竟然搞出了二圣临朝的好戏,最终唐朝大乱,经历了一番血雨腥风。
永淳二年,李治驾崩,一般来说皇帝在临死前都会选好接班人,继任皇位的则是太子李显,李显虽然遵从遗诏登基为帝,但是一切军政大权都在把持在天后武则天手中,李显上位尊武则天为皇太后。
按理来说这些没有什么出格之处,李显作为武则天的儿子,尊母后为皇太后无可厚非,但是他却把军政大权一并都让了出去,武则天名义上是在辅佐李显,但是尝到了权力的滋味以后,越发不可收拾,朝中大小官员都在其控制下,军国大事统统由武则天做主,皇帝只不过是一个摆设而已。
李显上位之后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想要扶持岳父韦玄贞登上宰相之位,两人想得不错,然而以裴炎为首的大臣们怎么会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何况他们背后有武则天撑腰,仗着宠信丝毫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公然反对韦玄贞做宰相,李显年轻气盛,又是一国之君,哪里想到会有人反对,叫嚣“朕是一国之君,就算把整个天下送给韦玄贞又有何不可呢?哪里有你们说话的份”。
本来这就是一句气话却掀起了轩然 *** ,很快就传到了武则天耳朵里,武则天早就对李显不满,借着这个机会彻底废了李显,甚至为了以绝后患将李显赶出长安,武则天环顾四周根本无人能接受皇位,而且她也不会允许手中的权力分散,干脆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武则天成了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登基之后武则天也开始考虑将来,准备在后人中选出继任者,一般来说封建王朝立储君都是嫡长子优先,只有夏朝之前才是禅让制,此后都是家天下,没有人会白白让出天下大权,武则天也是如此,开始在武氏后人中选取皇储。
然而男权社会当道,武则天的儿子都跟随李治姓李,总不能让儿子们改姓吧,别说武则天还真是这样做了,将第四子李旦改姓武,武则天这样做就是为了将来让李旦接班,但是在武家却出现了发对声音,为何会有人表示不满呢?
在他们看来李唐王朝早就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武家天下了,江山都改名换姓了,为何还要由李旦接管皇权呢?为了表达不满,武则天的几个侄子在朝中拉帮结派,企图得到政治支持,让武则天看到武家势力,当然这些都是武三思两人私底下活动,要知道阻碍立储可是大罪,稍有不慎就会掉了脑袋。
武三思也算有本事,让他找来了不少朝中大臣,王庆等一干老家伙一同上奏希望能立武家后人为太子,还推荐了一个人选——武承嗣,武则天对此不置可否,说道:“爱卿可知道费立太子关乎国体,为什么会在此时要朕改立武承嗣呢?”,对此王庆等人说自古以外皇帝传位从没有传给外姓人一说,希望武则天能采纳建议。
一句话让武则天顿时醒悟,认为李旦虽然暂时改姓,保不准在他登基之后脱离控制,继续推行李氏王朝,如此一来自己辛辛苦苦打拼的武周又有什么意义呢?虽然这样想但是武则天也没想过要让武承嗣继位,相比之下,她更看好武三思。
说干就干,武则天表达了要立武三思的想法,找来群臣询问他们的意见,此时朝局发生了变化,“拥唐派”人数越来越多,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武三思,间接的反对武则天,为此武则天大开杀戒,处死了很多拥戴李唐王朝的大臣,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敢公然反对,但是立储的事情也因此耽误了。
直到公元698年,狄仁杰上奏天后的时候,再次提起了立储的事情,武则天询问他,自己想要立武三思为储君,狄仁杰对此有什么看法?
狄仁杰是个聪明人,对武则天说李显是天后的儿子,武三思则是侄子,哪一个更亲近不言而喻,如果天后能立李显为储君,将来肯定会进入李氏宗庙,与先帝一同受人供奉,如果立武三思为帝,这些礼遇从何而来呢?
一句话就说出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武则天意识到无论自己现在有多大的权势,死后也只能是一个身份,李治的皇后,在后世看来武则天终归只是一个女人,自己所做的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想明白过来的武则天重新接回李显,让他继任太子位。
为何是李显而不是李旦呢?想来武则天也想通了,接纳了“无嫡立长”的原则,当然更大的原因是由不得她,神龙政变爆发,武则天的男宠皆被杀死,自己被逼退位,只能将皇位传给李显,李显登基恢复李唐统治。
等到武则天死后,所有的一切都烟消云散,李氏宗族重新掌权,武三思等人计划落空,不甘心就此失败,因此联合韦皇后母女,想要废掉太子李重俊,结果反被太子算计,武三思等人一同被杀,武氏宗族实力大损,再也掀不起什么风浪,至此一场闹剧也算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