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是怎样的?通过衣服颜色决定尊卑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27)140

不同于今日时装的五颜六色,古人衣服的颜色并不多,这与古代纺织和印染技术不发达有很大关系。

有一个寓言故事叫“齐桓公好服紫”,说得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爱好穿着紫色的衣服。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齐国上下于是都爱穿紫色衣服。

在当时,因为紫色染料价格不菲,所以紫色布料也非常昂贵。于是,齐桓公便以紫色染料难闻为由,狠狠刹住了齐国的奢侈风。

这个故事说明,在古代,从一个人的衣服颜色是可以甄别出他的社会地位的。这一点,在后来的唐朝发展成一项制度,人们可以直接通过颜 *** 别官员的品阶。

白居易曾经写过一首《琵琶行》,其中最后一句是:“客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江州司马”这个品阶的官,只能穿青色的官服。

而对颜色做出规定的,正是唐代的“官品服色制”。

一、“官品服色制”的渊源

1、儒家的“穿衣经”

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对我国历史的影响最为深远。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十分看重“礼”,强调人们的衣食住行,都要合乎“礼”的规范。

而什么是“礼”呢?一言以蔽之,那就是要人们的行为适应社会等级制度。

所以,除了遮羞蔽体的基本功能外,儒家思想更加强调穿衣的“社会功能”,即“昭名分,辨等威”,也就是“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用衣服的样式、材质、颜色等作为区分人们等级、贵贱的标签。

作为一个社会人来讲,穿什么样衣服,就是其社会地位、人格气象、精神面貌、道德修养的最直观体现。

2、古代王朝的颜色观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邹衍的阴阳家,之一次将阴阳五行学说与历代王朝的更迭联系起来,提出了“五德终始说”。

他认为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之间的周而复始、循环往复,跟古代王朝兴衰更替是有联系的。

后来,他的这套理论,成为了改朝换代的理论工具。比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同时也是终结了周朝的统治,他按照邹衍“水德代周而行”的理论,认为自己的王朝属于水德。

而五行与五方(东西南北中)、五色(青赤黄白黑)又存在着一定联系:“东青龙,色青,属木;西白虎,色白,属金;南朱雀,色赤,属火;北玄武,色元黑、皂、玄,属水;中无极,色黄,属土。”

因此,秦朝崇尚黑色,上至皇帝、下至官吏,皆穿黑色,这也成为官服有固定颜色的开始。但在隋唐以前,单从服色是无法判断官员品阶高低的。

只有到了隋唐,儒家的“穿衣经”加上王朝的颜色观,就生成了极富特色的“官品服色制”,但因为隋朝国祚太短,这种制度在唐朝才真正走向了成熟。

二、“官品服色制”的成熟

“五德终始说”至秦汉开始,虽然中间经过了南北朝的混乱时期,但还是延续到了唐代。

唐以“土德”自居,尚黄色(确切的说是赤黄色,即黄中带红的颜色),因此,在我们现在看到的唐朝皇帝画像里,全部是身穿黄色的龙袍。而唐代皇帝以道家创始人老子的后人自居,也像道家一样崇尚紫色。

唐朝初建时,为了恢复在隋末大乱中开始走向混乱的品服制度,唐高祖李渊命令对服饰制度进行重新调整,在君臣服饰的颜色、材质、配饰等方面都做出明确且严格的规定。

但是,此时的皇帝和大臣都可以穿紫色和黄色,君臣之间的区别还不是那么明显。直到后来,唐朝才禁止皇帝以外的人着赤黄色,“天子常服唯以黄袍及衫,后渐用赤黄,遂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旧唐书》)

到了唐太宗时期,朝廷开始认识到,如果不在服装颜色上加以区分,就无法有效彰显贵贱之别,于是对当时官员的常服颜色进行了如下规定:

“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上绿,八品、九品以上青”(《通典》)

至此,唐代的服色制度大体确定下来,后来即便有调整,也是在“紫”、“绯”、“绿”、“青”这4种颜色基础上做出微调。

比如说,以上4种颜色只是对官员品阶进行了一个粗略的划分,如何进一步区分“四品和五品”、“六品和七品”以及“八品和九品”呢?

唐高宗时期对官服颜色做了这样的规定:“四品服深绯,五品服浅绯,并金带。六品服深绿,七品服浅绿,并银带。八品服深青,九品服浅青,并鍮石带。”(《旧唐书》)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是怎样的?通过衣服颜色决定尊卑

唐高宗通过对官服颜色的深浅以及所佩戴的腰带质地,让所有官员之间品阶的高低,都能得到了最为直观的表现。

唐代官员最尊贵者穿紫色官服,最卑微者穿浅青色官服。所以,在我们文章开头所举的白居易的例子中,这个“青衫”实际上代表了诗人十分尴尬的官场地位(从九品)。当时白居易无辜被贬,沦落江州,所以才会对那个身世凄惨的琵琶女报以同情,二人实则是同病相怜。

三、“官品服色制”的衰落

1、禁止僭越

“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唐朝之所以要费力劳神的研究如此多的官服颜色,目的就是明贵贱、彰显地位差别。

然而,与今天一些“山寨”名牌包包、手表层出不穷类似,在唐代,因为人们对于达官显贵的向往,也出现了类似的“山寨”仿冒行为。

比较通常的做法是:一些平民百姓和下级官吏,专门 *** 紫色或者绯色的短衫、袄子,穿在外衣的下面。然而他们要是在家穿穿也就罢了,还要公然穿出去时不时炫耀一番,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在当时的统治者看来是非常严重的结果:“贵贱莫辩”。

于是,在唐高宗时期,曾经专门下达了一条敕令:

“自今以后,衣服上下,各依品秩。上得通下,下不得僭上。仍令有司,严加禁断。”(《唐会要》)

也就是说,人们只能穿着与身份地位相同的颜色,起码不可以穿着超越自己身份地位的颜色,否则就是僭越之罪,要严加处置。

而具体要如何惩处呢?《唐律疏议》中记载:“违式文而著服色者,笞四十。”翻译过来就是鞭打或杖击40下,依照行刑人的心情,轻者伤,重者可致残或致死。

然而,尽管有如此严格的规定,依然没能抵挡人们对“尊贵”颜色的追捧,特别是在朝廷自己坏了自己的规矩以后,唐朝的“官品服色制”开始走向了衰落。

2、服色泛滥

“官品服色制”走向衰落,跟唐朝“散官”的泛滥有莫大的关系。

什么叫“散官”呢?“散官”起源于隋朝,成熟于唐朝,是有官名而无职事的官称。通俗的理解:“散官”有一定的级别,但无实际职务。

比如说,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宰相都是朝廷里的一品大员,但狄仁杰后期官至宰相,却只是一个三品官。但他这个三品,“含金量”非常高,因为这是“职事官”,而像骠骑大将军(从一品)、辅国大将军( 正二品)这种,听着威武霸气,级别也不低,但实际上类似于荣誉称号,享受一定待遇,但实际权力根本无法跟狄仁杰这个三品相比。

唐太宗、唐高宗确立“官品服色制”时,对于三品以上的高级“散官”的人数数量控制还算严格,但随着时过境迁,后世的皇帝们往往会在重大节庆之日,给文武大臣提升一定的品阶,这被称为“泛阶”。

而这样就造成了大量官员的品阶提升速度过快,特别是“三品”和“五品”这两道坎,被很快迈过。一些该穿绿色官服的,很快就能换上绯色官服;一些该穿绯色官服的,也能快速混上紫色官服。

特别是到了唐朝中后期,由于政局不稳,皇帝为了拉拢亲近大臣,更是大量晋升“散官”。安史之乱后,由于财力匮乏,朝廷为了嘉奖有功将士,也大开以官爵赏功之门,这也就造成了身穿绯袍、紫袍者越来越多。

“唐自肃、代以后,赏人以官爵,久至浸滥,下至州郡胥吏军班校伍,一命便带银青光禄大夫阶,殆与无官者”。(《容斋续笔》)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唐肃宗、唐代宗以后,就连州郡里面的低级官吏,都能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的散官,获得穿紫袍的机会。

“官品服色制”走到这一步,也基本上算是失灵且名存实亡了。

结语:唐朝初年,官员的品阶高低从官服颜色上就一望而知,而到了唐朝中后期,由于高阶散官的泛滥,从颜色上已经无法达到“明贵贱”的目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看到满街尽是“LV”、“CHANEL”,已经分不清到底谁才是土豪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9/86239.html

“唐朝的官品服色制是怎样的?通过衣服颜色决定尊卑” 的相关文章

刘备去东吴娶亲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带关羽和张飞而是赵云

刘备去东吴娶亲的时候 刘备为何不带关羽和张飞而是赵云

对刘备去东吴娶亲,为啥带着赵云而不带关羽和张飞?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古代著名作家罗贯中先生撰写的,现已成为一部家喻户晓的古典书集,流传至今深受读者的喜爱,特别是通过现代艺术的加工,拍成了影视作品后,更是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剧中刻画出许许多多生动...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

李善长都已经辞官回家种地了 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全家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76岁的李善长,已辞官回乡种地了,朱元璋为何还要灭他全家70余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1371年,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向朱元璋辞官回乡,开始在老家天天忙着刨土种地,不再过问朝堂之事,过起了采菊东篱下的日子。到了1390年,76岁的李善长,突然...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上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多少儿子?分别是什么结局?

刘邦驾崩后,八个儿子命运多舛。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汉高祖十二年四月甲辰(前195年6月1日),六十一岁的汉高祖刘邦在长安的长乐宫病逝。那他的妻子皇后吕雉是如何对待他的八个儿子的呢一,皇长子刘肥刘肥是刘邦的庶长子,其母为外妇曹氏,因此他未能成为皇太子而是于汉...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三国时期东吴学者,是个文武全才

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勤奋好学,早年担任王朗的功曹。后来,投奔孙策,入仕于东吴,历任富春县长。举茂才,拒绝东汉朝廷征辟,迁骑都尉,参与夺取荆州的战役。得罪孙权,流放于交州。嘉禾二年(23...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早年间曹操能吸引众多人才,靠的是什么?

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马援是东汉著名的伏波将军,也是说出“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的老将军。他本是割据势力隗嚣的大将,后来先后见了公孙述和刘秀,马援说出了上面那一段话。马援所处的时代,正是王莽代汉之后,...

诸葛亮北伐时马超没有死 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诸葛亮北伐时马超没有死 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马超不死,诸葛亮北伐就一定能成功吗,他究竟有多厉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马超在《三国》中是一个非常彪悍的人物,看过《三国》的人都送给了他一个外号";马喷子";,他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又差点杀了曹操,是一个非常嫉恶如仇的人。因为马...

清朝时期,后宫嫔妃死后她们的遗物时如何处理的?

清朝时期,后宫嫔妃死后她们的遗物时如何处理的?

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后妃的首饰包括皇帝赏赐的,也包括自己的嫁妆。这些首饰,在后妃生前有自由处理权。可以当作礼物送给其他妃嫔;可以赏赐给亲戚,下属和子女。《甄嬛传》里,甄嬛回宫当上贵妃以后,就将价值不菲的翡翠镯子送给安陵容。后...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在夷陵之战惨败的原因是什么?与陆逊有关吗

刘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三国时期,蜀汉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以为大将关羽报仇的名义,御驾亲征,亲率大军东征伐吴。初期,刘备率部一路势如破竹,水陆并进,拿下秭归,进至夷陵。东吴孙权...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