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一个错误决定,导致东吴走向了衰亡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孙权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熟悉三国历史的人都知道,魏蜀吴三国涌现了一大批被后人铭记的英雄人物,他们或慷慨激昂,或满腹经纶,或放荡不羁,都以自己独特的品行和事迹,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其中,就有一位被曹操大家赞许的人物,他就是东吴的开国皇帝孙权,也被称为吴大帝。
孙权小的时候就气度不凡,甚至,曹操见到后,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所谓的孙仲谋就是孙权,可见,能让老英雄曹操都赞许的人,他的能力之强是毫无疑问的。当然,开国君主的能力都很强,他能够以一己之力,建立三国鼎立的吴国,已足以说明他超强的能力了。
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个英雄人物,在他的晚年却做出了很多令人不解的事情,直接导致了吴国的衰落。
孙权原本并不是一个野心非常大的人,甚至,称帝都是在三个国家中最后称帝的,所以,他本人还是很低调的。当然,这种低调也是一种政治智慧,如果,汉献帝还在位的时候,他敢在江南地区称帝,那就是直接挑战全国诸侯、士大夫的伦理底线。因此,他选择了最安全、最稳妥的方案,就是:看曹操家族和刘备家族这两股势力怎么行动,他就亦步亦趋跟在后面捡桃子。
后来,等曹丕、刘备相继破例称帝之后,他孙权再称帝,这样,天下的舆论阻力就小了很多。毕竟,在曹丕、刘备称帝之后,人们就已经慢慢习惯,并接受这样的现实了。对于称帝一事,大家也就怪罪不到他的头上了,这真是一个猴精的人啊。但是,人也是会变的,在他在位的后期,就做了很多糊涂的事,甚至,还为此失去了一个儿子。
话说,为了稳定东吴的民心,孙权也立了一个太子,为国家树立一个储君,毕竟,在动乱的年代,提前为国家选择接班人,还是有利于政局的稳定的。这个太子就是孙和,他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王夫人的儿子,各方面也比较优秀,因此,也得到了大臣们的拥护。但是,孙权又把太子的弟弟孙霸封为了鲁王,并且,十分的宠爱他。
由于,鲁王的很多礼仪、用品都与太子一个样,时间一长,就让鲁王有了取代哥哥的心思。
按照古代的封建礼仪,藩王的礼仪等级,肯定是要低于太子礼仪等级的。毕竟,太子就是未来的皇帝,他的礼仪等级是在各个皇子之上的。孙权让鲁王和太子用一样的礼仪,实际上,也是一种腐败,是制度上的腐败,更加腐蚀了鲁王的思想,让他误认为:自己可以与太子平起平坐,并有朝一日能够继承父亲的位置。
那么,古代的礼仪制度有多么重要呢
如果,太子平常不用规定的礼仪制度,那么,就会引发很多不可预测的灾祸。比如:康熙朝的时候,康熙对于太子十分宠爱,让太子超越规定,用皇帝的仪仗和物品,最终,导致太子非常的骄横,甚至,在后来有了谋杀康熙而自立的想法,这也是康熙太子被废掉的缘由之一。所以,作为太子一定要有自己固定礼仪,其他的皇子也不能超越自己该有的礼仪规定。
但是,孙权竟然让鲁王和太子享受同样的待遇,他是真糊涂了吗?连最基本的道理都不懂吗?或许是他老了,有点为所欲为的心思,他心里喜欢谁就让谁受宠。鲁王因为得到了孙权的宠爱,也积极地拉帮结派,针对太子进行了很多的阴谋活动,其目的,就是为了未来能够取代太子而自立。
这期间,很多大臣都看到了其中的危险,也向孙权建议:让他降低鲁王的礼仪规格,这样才能够让他守本分,否则,会传递出错误的信号。其中,就有曾经火烧连营打的刘备狼狈逃窜的东吴将领陆逊,他坚决反对让鲁王和太子享用一样的礼仪规格。而后,又有很多大臣紧随陆逊之后,力劝孙权明确太子和鲁王的嫡庶之分,打消一些人的不轨念头。
但是,孙权没有同意。这就更加助长了鲁王党的嚣张气焰,针对那些反对自己的大臣,鲁王党们积极的编织罪名,最终,使得那些大臣被杀的被杀,降级的降级,太子的势力也极大的受损了。这里被处理的官员可都是东吴的精英啊,孙权竟然任由他们消失。后来,鲁王党们又再接再厉,最终,把太子搞下台了。
最终,孙权将孙和流放到故鄣,群臣中因劝谏而被诛杀流放的多达几十人。但是,满朝的文武看到鲁王党的跋扈,也是不依不饶,整个朝堂一片混乱。孙权为了维持稳定,不惜又将鲁王党的党羽们一网打尽,还挥泪将自己宠爱的鲁王孙霸杀掉,以换取东吴的安定团结。就这样,孙权最终因为自己的失误,让自己的儿子一死一废。
据《资治通鉴》记载:“吴主以鲁王霸结朋党以害其兄,心亦恶之,谓侍中孙峻曰:‘子弟不睦,臣下分部,将有袁氏之败,为天下笑。若使一人立者,安得不乱乎!’”这个说辞可谓是掩耳盗铃,可笑孙权早知道这个道理,却依然纵容鲁王与太子相争。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结局也是挺让人惋惜的。
晚年的孙权也后悔之前废掉孙和的举动,也想着再把他立为太子,但是,这时候已经物是人非了,那些曾经拥护太子孙和的人已经让孙霸给处理完了。也就是说,太子孙和已经没有了一个可以依靠的大臣去帮他处理朝政。没有亲信,就算得了政权,也有可能被其他的众大臣架空,成为一个光杆司令。所以,对于此事孙权也只好作罢了。
这时候,经过这一番折腾,东吴已经没有多少精英了,孙权的儿子里面也没有特别出色的人,更无法扛起发展吴国的重任,这对于孙权来说,简直就是后继无人。吴国也从此开始走了下坡路,很多小人也被委以重任,更是成为了吴国灭亡的导火索。景帝孙休即位后,封孙和的儿子孙皓为乌程侯,自新都迁到封邑乌程。
永安七年,孙休去世,末帝孙皓继承皇位,当年就追谥父亲孙和为“文皇帝”,改葬明陵,设置守护陵园的人二百户,设立奉侍守墓的令、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