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安世明明没有什么功绩却可以位极人臣?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17)130

张安世:资历够了,不需要政绩也可以位极人臣。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古代,尤其是讲究门第出身的隋唐以前,官员的儿子大都能继续做官。这倒不难理解,毕竟做官是个技术活,官N代们继续做官,处理起政务来更容易上手,也更能让皇帝感到舒服。

而且,皇帝也喜欢用封赏功臣儿孙的方式笼络人心,生在了官宦之家,有时候不想当官都不行。

酷吏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就是这样一个不需要怎么自我奋斗就能位极人臣的太平官。

当然了,就像清官的儿子不一定是清官一样,酷吏的儿子也不一定是酷吏——至少张安世不是。

富贵之前,无论之一代文化水平如何,后代们往往都能接受较好的教育。张安世就因为读书多学问好,得以在武帝的秘书处做文书工作。这种职位,对于普通官员来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兢兢业业地去做,而对于靠父祖荫庇得授官职的人来说,实际上却可以当作一个虚衔,并不一定真的要去做的。

可是,这张安世却是个做事极认真的人,不仅每天按时上下班点卯干活,而且遇到手头的活儿多了,还会主动加班,以至于五天一次的“休沐”也很少休——别人回家洗澡,他继续在办公室里埋头干活。

对于官宦子弟来说,这一点非常的难得。

这世上最可怕就是,人家不仅出身好,起点高,还比你努力。更可怕的是,人家还非常的聪明。

张安世之一次以自己的才能获得武帝的赏识,是因为一次丢书事件。

一次,武帝行幸河东,路上丢了三箱书,因为书实在是太多了,只知道少了三箱,不知道少的到底是些什么书。

武帝让尚书上报丢失的书单,尚书一下子抓了瞎。

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张安世举手说:“我知道。”说完提起笔,刷刷刷,不一会儿一份书单就列了出来。

众人将信将疑地把书单呈递上去,武帝看了也是将信将疑。

过了几天,丢的书被找了回来,众人拿着张安世列出来的书单一一比对,发现竟然一本不差!

张安世明明没有什么功绩却可以位极人臣?

武帝大为惊奇,立刻升任张安世做了做了自己的办公厅主任——尚书令,不久又升迁其为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

武帝死后,昭帝继位,大将军霍光执掌了大权。

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朝中大臣如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相继被诛杀,武帝旧臣老的老、杀的杀、退休的退休,其他的大都无法得到霍光信任。可是,新掌大权的霍光又不得不靠武帝旧臣撑门面,一来增加一下自己的合法性,二来拉拢一下天下人心,所以,选择一个威信高、老成持重又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与自己做搭档,就成了当务之急。

找来找去,霍光看中了张安世。

张安世出身名门,做事低调,名声极好,德高望重,人畜无害,确是不二之选。于是,霍光将张安世由光禄大夫提升为光禄勋,进而晋封为富平侯,做了自己的陪衬。

第二年,昭帝驾崩,霍光又以自己和张安世的名义,一起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这刘贺,就是墓葬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海昏侯。

刘贺做了二十多天皇帝,不合霍光的心意,于是霍光又与张安世一起废掉了刘贺,迎立皇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名义上是一起废立,实际上自然是霍光说了算。

张安世小心谨慎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他曾经举荐过某人,那人得到任命后到张府致谢,张安世竟然大为震怒,从此不与那人再有往来。有人找他请求举荐,他当面说的是:“你的功劳皇帝都知道,只要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何必这么在乎职位高低呢?更何况,哪有这么自己要求升职的呢?”可是,过不几天,此人便获得了升迁。

这么做,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惟恐被人诟病,落手把柄,免得像自己的父亲张汤那样不得好死。

那么,张安世只是一个应声虫,霍光说啥就是啥的没主意的人吗?当然也不是——胸中有丘壑,这也是霍光之所以选择他作为自己的帮衬的原因所在。

具体表现就是,每次军国大事,他都会参与其中,意见常常被采纳,但是,一旦定下大计,他又立刻赶在政策出台之前称病在家。等到诏令出台,他又会派人去丞相府里询问打听,装作事先不知底细的样子。所以,朝臣大都不知道很多军国大事都有他的参与,还以为他只是个没什么主意的木偶呢。甚至有人当面批评他身居高位,不仅对皇帝无所裨益,在人才举荐上也无所建树,纯属尸位素餐。对此,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并不辩解。

这种谨慎,与父亲张汤的影响不无关系。在重口供轻证据的当时,跟着父亲看惯了什么叫做祸从口出,看惯了什么叫做落人把柄人头不保,要想苟活性命与盛世,恐怕就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了。

与父亲明里与人为善暗里整人不断不同的是,张安世虽然明里不预政事不举人才,暗里却无论是在国家大事上还是人才举荐上都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对于他人的过失,他也是能遮掩就遮掩,因此,在口碑上,他也比自己的父亲更好。

比如,有郞官酒后在大殿上尿尿,主事者将其抓捕后告到张安世这里,张安世说:“你怎么知道那是尿呢?你看到他尿了吗?你怎么知道那摊东西不是谁泼的水呢?再者说了,因为这么点小事给他定个罪,毁了他的一生,太残忍了吧?”

做人低调、隐人过失、奖掖人才、老成持重,不贪功、不图名,在官场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以为张安世一生宦海沉浮始终屹立不倒靠的就只是这些吗?

当然不是。

如果只靠这些,早就死翘翘了。

上面这些优秀品质只是张安世一生官场平安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他更大的护身符不在他自己这里,而在他哥哥那里。

张安世的哥哥名叫张贺,曾经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儿子太子刘据的宠臣。刘据被人诬陷谋反,后来被杀,张贺也受到了牵连。原本论律该斩,但考虑到是功臣张汤的后人,死罪被免,活罪没饶,施了宫刑。

宫刑后的张贺成了宦官,被任命为掖庭令,主管后宫女工等事。

当时,掖庭养着个孩子,是被杀的戾太子刘据的孙子,也就是武帝的曾孙,名叫刘询。由于是废太子之后,刘询很不受人待见,没人把他当回事儿,对待他的态度也很不好。

张贺是刘询爷爷的旧臣,而且始终认为刘据谋反是为人所迫,对刘询自然多了一分亲近,加之刘询当时还只是个几岁大的孩子,所以对刘询一直关爱有加。不仅管吃管穿,等刘询长大一点,还教他读书识字,等到刘谒到了娶妻的年纪,更是拿出自己的家财作为聘礼,帮刘询讨了个老婆。

因为这层关系,张贺在刘询眼里,那就是自己家人一般。

谁能想到,原本谁都不待见的废太子的孙子,有一天竟然当上了皇帝呢?

苦出身的刘询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可是,等他当上皇帝的时候,张贺已经死了。而且,在被施宫刑之前,张贺也没来得及留下后代。

但恩是要报的,既然哥哥不在了,那就报到弟弟身上好了。况且,弟弟还是迎立自己的功臣。

就这样,终宣帝之世,张安世及其后人一直深受宠信,宣帝之后,张氏一门仍然“保国持宠”,连绵不绝,所谓汉兴以来“未有若富平侯者”也。

《红楼梦》正册关于巧姐的判词写的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他妈王熙凤偶然间接济了刘姥姥,结果,多年以后,贾家破败,巧姐被卖入娼门,刘姥姥知恩图报,倾家荡产将巧姐赎了出来。

张贺当初抚养刘询之时,肯定从未想过有一天刘询能够成为皇帝,能够给自家带来富贵——单纯地做个好人,自然会有好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10/89643.html

“张安世明明没有什么功绩却可以位极人臣?” 的相关文章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 乾隆为什么要对他进行抄家

对“三朝老臣”张廷玉谨慎一生,乾隆为啥要抄他的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管是在如今的社会还是在古代封建社会,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只有领导人就能将国家领导好。他们都需要有人来帮助他们管理整个国家。在我国就是各级领导,反映到古代就是指皇帝需要贤良的大臣来辅导他们做好对国家...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汉武帝在位时期如此折腾王朝 汉朝为何没有亡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统治相当折腾,为什么没有亡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都说“秦皇汉武”,这两位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皇帝,有没有什么联系呢?“秦皇汉武”一词最早见于《文心雕龙》:“昔《储说》始出,《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意思是说,秦始皇和汉武帝都具有雄才伟...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庆是什么出身?他的生平经历如何?

石奋家族,一个西汉王朝的历史上的显赫的家族。石奋靠着言传身教,对后代子孙教育让后世几代人都成为汉朝的肱骨之臣,身居高位。连汉景帝刘启也忍不住啧啧称奇,并赐给石奋“万石君”的雅号,从此“万石君”就成了石家的光荣称号。石庆,河内郡温县人,石奋之子。石家的门风谨慎保守,举世闻名,所以石庆在年少时便十分谨慎...

在宋朝时期,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都有哪些规矩?

在宋朝时期,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都有哪些规矩?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有关宋代妇女社会地位的研究成果颇为丰富。但很多论著都没有把宋代妇女中的宗妇这个特殊群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而宗妇作为皇族宗室的正妻,既是宋代宗室成员,也是宋代社会上层女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北宋...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在东吴是什么地位?最后的结局如何?

徐盛,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以勇武而闻名。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黄武三年(224年),魏文帝曹丕以孙权不肯送儿子为质为由,大举伐吴。曹丕亲率十万大军南征,准备一举荡平江东,结果他还没有与吴军交战,就被吴将徐盛修筑的百里围墙吓退。那徐盛为何能吓退曹丕呢一,投靠孙权徐盛早年因为躲避战...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曹操屠城最少有五次记录 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

很多人都不了解曹操至少有5次屠城记录,他为啥要干这么残忍的事?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换位思考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有人把自己幻想成曹操,所以觉得屠城是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无可厚非。可世上有多少人可以做曹操呢?大部分都是老百姓。所以更多的人应该把自己放在被屠的老百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一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