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氏孤儿案跟屠岸贾有什么关系?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19)13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氏孤儿”纯粹是家族丑闻引发的惨案,跟屠岸贾毫无关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需要说明的是,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历史上真有屠岸贾(念“古”)这个人,即便真有,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大夫,一个普通的大夫想跟在晋国树大根深的赵氏家族作对,无异于蚍蜉撼树。

现在人们所熟知的,以及诸多影视剧里演绎的“赵氏孤儿”大约取材于史记,但史记,大家也知道,即便英明如太史公者也会有诸多错误。

如记载最详细的《史记·赵世家》中说,“赵氏孤儿”,也就是所谓的原屏之难、庄姬之乱等发生在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597年,可事实上呢,公元前597年,“赵氏孤儿”一案中遇难的赵朔正在参加晋楚之间的邲之战,之后就因在这一战中立下大功,才娶了晋景公的姑姑赵庄姬。

也就是说,这一年赵朔还在打仗,他即便效率再高,也不可能当年就生下赵武,没有赵武,又哪会有屠岸贾的搜宫。

见一斑可窥全豹,由此可知,史记中关于这件事的记载是不可信的,既然史记不可信,那么,还有别的版本吗。

《左传·成公八年》中就有详细的记录,并且某些重要人物的活动与《史记·晋世家》、《史记·韩世家》中的记录相吻合,所以,关于“赵氏孤儿”,我们有理由相信,《左传》才是最合理的版本。

《左传》对这桩惨案是怎么记载的呢,我们会惊讶的发现,“赵氏孤儿”纯粹是家族丑闻引发的惨案,跟屠岸贾毫无关系,而且也没有演义里描述的那么复杂。

这件事情的起因,跟一个女人,即赵武的母亲赵庄姬有关,也就是说,灭掉赵氏一门的,并不是所谓的屠岸贾,而是赵武的母亲——赵庄姬。

这件事说起来很有意思,由于这家人关系比较混乱,所以在讲述这个故事之前,我们先理一下他们的关系。

众所周知,赵氏的发家人就是有“冬日暖阳”之称,号称“文公五贤”之一的赵衰。赵衰有四个儿子,即翟人之女叔隗生下的赵盾以及原配赵姬生下的赵括、赵同、赵婴齐,也叫赵婴。

其中叔隗立为正妻,原配赵姬倒成了小妾。

赵盾以后接替了赵衰的位子,当上了晋国的正卿,可他那几个异母弟怎么办?

赵盾也很聪明,晚年恢复了晋献公废掉三四十年之久的公族大夫制,并举荐赵括当了首席公族大夫和赵氏宗主,立赵同、赵婴齐当了馀子,也就是改变他们庶子的身份,提拔他们当了赵氏家族的嫡子。

庶子、嫡子虽然仅一字之差,可在古代,在家族里的地位可是天差地远的。

赵同、赵括等就因为当了嫡子,所以有资格获得封地。

其中赵同封在原地,又称为原同;赵括封在屏地,又称为屏括,一家人就这么和睦无比。

赵盾死后,儿子赵朔接替他的职位进入六卿,其后因在邲之战中有功,所以迎娶了晋成公的姐姐,晋景公的姑姑赵庄姬。

这回跟公族又是亲上加亲,你以为关系会好的更加蜜里调油吗?

恐怕谁也没想到,娶了赵庄姬,就等于把他们赵氏家族的掘墓人给娶进家了。

当然,赵朔、赵庄姬两口子的关系还是很好的,奈何赵朔非常短命,结婚大约十来年左右便撒手西去。

留下这个赵庄姬怎么办?

赵庄姬什么人,赵朔的老婆,原本要叫赵婴齐叔叔的,可侄子一死,她就和叔叔产生了感情,虽然春秋时期还没什么男女大防的概念,但两人这么不讲究,总有人会很在意的。

这人不是别人, 当了馀子没几年的赵同,以及赵氏宗主,晋国首席公族大夫赵括。

他俩知道这桩家族丑闻后怎么办?

自然大为恼火,赵家何等门风,怎么能出这么不要脸的事情,于是,两人联手将赵婴齐赶出晋国。

赵婴齐临走的时候说:

赵氏孤儿案跟屠岸贾有什么关系?

我在,故栾氏不作。我亡,吾二昆其忧哉!且人各有能有不能,舍我何害?

赵盾死后,六卿当中的栾氏、郤氏就一直跟我们过不去,我在,他们还不敢有什么作为,我走,你们难道就能高枕无忧吗,况且,人各有所长,我对家族还是有点作用的,赶走我,对你们能有什么好处呢。

赵婴齐当了西门大官人之后还这么倔强,赵括、赵同等能听吗,没有,愉快的把他赶到齐国反省去了。

赵婴齐一走,赵庄姬又闲了下来,回想起两人以前的幸福时光,对赵括、赵同等越来越是痛恨,痛恨怎么办?

她还是很有本事的,知道亲侄子晋景公忌讳什么?

赵氏家族掌权多年,国内国外代表晋国也就算了,关键是他们还弑杀过一任国君那,虽然当时没有惩罚,但不代表不记黑账,你想想,国君在大臣面前抬不起头来,他能舒服的了吗。

于是,赵庄姬就抓住这一点,于公元前583年,直接对晋景公说:

原、屏将为乱。

赵同、赵括想要造反。

姑姑都这么说,这事儿能有假吗?

正在晋景公半信半疑的时候,六卿当中的栾氏、郤氏赶紧过来给赵庄姬作证,说的确有这样的事,当年他们不就干过一回吗, 在这方面,他们是老手了。

事实证明,有矛盾还是早点解决的好,埋藏下来是迟早都会爆发的。

正是基于这个原理,晋景公就再也忍不住了。

赵氏孤儿案跟屠岸贾有什么关系?

当年便突然发难,联合栾氏、郤氏的力量,将赵氏一门满门抄斩,赵庄姬因首告有功,幸免于难,才留下赵武这一支。

赵同、赵括被杀以后,晋景公原本想把赵氏的土地赏给新晋大臣祁奚的,可这时候呢,与赵氏瓜葛甚深的韩武子韩厥就站出来求情说:

成季之勋,宣孟之忠,而无后,为善者其惧矣。三代之令王,皆数百年保天之禄。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周书》曰:“不敢侮鳏寡。”所以明德也。

说人话就是:赵氏一族对晋国有大功,我们能让赵衰、赵盾的在天之灵无人祭祀吗,这是圣明的君王都不忍心去做的事情。

灭祀,对一个功臣来讲的确有点太过严厉,晋景公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于是让赵武延续赵氏宗祀,并将赵氏家族的田产全部还给赵武。

赵武这一支才得以留存下来,经七年隐忍,到晋厉公末期,也就是公元前576年左右,栾、郤二族作大,局势有些难以控制,晋厉公为了平衡,才重新起用赵武,赵氏家族便又重出江湖了。

“赵氏孤儿”就这么回事,你瞅瞅,纯粹是家族丑闻引发的惨案,跟屠岸贾毫无关系,他即便存在,估计也是做人太坏,所以就背了黑锅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10/89971.html

“赵氏孤儿案跟屠岸贾有什么关系?” 的相关文章

太平公主实力如何 李隆基为何与她联手对付韦后

太平公主实力如何 李隆基为何与她联手对付韦后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唐玄宗为什么要联合太平公主才敢对付韦后?太平公主很厉害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看看唐玄宗在对付韦后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唐玄宗,在清朝以后,为避康熙名讳,一般称为唐明皇,是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点“盛唐”、“开元盛世”的开创者。然而,不...

王观:北宋时期词人,与秦观并称二观

王观:北宋时期词人,与秦观并称二观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号逐客,泰州如皋(现江苏如皋)人,为胡瑗门人,北宋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观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项羽输给刘邦真正的原因是什么 刚愎自用还是另有别的原因

对霸王项羽败给刘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中有言:“昔项籍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一朝失势而身死国亡者,恃勇无谋故也。”秦末乱世,一代霸王项羽怀揣着自己的英雄梦想,带领着江东的才俊们南征北战,从此占一方势力,书写一生传奇威名。横空出世的项羽,战...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刘备三顾茅庐只为了一个诸葛亮吗 背后还有什么目的存在

还不知道:刘备不惜三顾茅庐,只为得到一个诸葛亮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一、荆州名士集团三顾茅庐,是世人津津乐道,传颂已久的佳话,刘备礼贤下士,孔明玄德君臣知遇,但也有人从现代视角出发,将其解读为诸葛亮自我炒作的产物。其实诸葛亮的脱颖而出,自然是由于他不世出的才能...

为得到姜维,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姜维究竟有多厉害

为得到姜维,诸葛亮可谓煞费苦心 姜维究竟有多厉害

对诸葛亮为了得到姜维可谓煞费苦心,那么这个姜维到底有多厉害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姜维,字伯约,姜维最初为魏国将领的,却不受重用。诸葛亮北伐看出姜维是个文武双全的良将,出于爱才之心使用反间计得到姜维。姜维来到蜀汉收到诸葛亮重用,诸葛亮以接班人来培养。诸葛亮为了得到姜...

历史上邓愈有什么能力?朱元璋有多看重他?

历史上邓愈有什么能力?朱元璋有多看重他?

明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封功臣爵位,邓愈受封世袭卫国公,是当时受封的六大国公之一,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邓愈是明朝名将,十六岁就统兵万人,骁勇善战,为朱元璋立足江南,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因此被其誉为“长城”,深受重视。那邓愈是如何为明朝建功立业的呢一,归顺朱...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明朝官员、散文家,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归有光(1507年1月6日-1571年2月7日),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