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咸丰最初禁止宣传37名妇女自尽殉夫,到了第二年为什么又下令表彰她们?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25)150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37名妇女自尽殉夫 咸丰最初禁止宣传 为何第二年又下令表彰?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东周末年,孔子创立儒家学说,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理论,希望在那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让人们重新遵守一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来维护国家的正常运转。

然而,在孔子去世,儒家成为儒教后,孔子的学说不断被后人根据时代的需要而阐释和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偏离了最初的原意。

比如上面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本意应是社会中的每个人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遵守相应的秩序。但到汉朝时,董仲舒将其阐发为“三纲五常”,其中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将其解释为了后者对前者的绝对服从关系。而两宋理学兴起之后,儒教理学家们的观点更为偏激,将臣、子、妻完全阐述为君、父、夫的附属品。

例如理学大家朱熹认为,妻子应对丈夫保有绝对的忠诚,“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反人道主义的思想盛行。

而且在丈夫去世后,妻子为守节而自尽殉夫的行为,也被儒教所大力推崇。但凡有以死殉夫的“烈妇”,往往会得到朝廷的公开表彰,这也使得此类行为在民间妇女中盛行。

在清朝时,满人为巩固统治,大体上接受了 *** 的儒家文化,因此清 *** 也沿用过去做法,对殉夫的“烈妇”,以及那些为救病重父母割肉致死的“孝子”们进行表彰。

但是在具体做法上,与之前有所不同。对各省地方官上报的烈妇和孝子事迹,清 *** 只对其中一小部分典型案例进行旌表,大约只占上报总数的十分之一。清朝对待“烈妇”“孝子”事迹态度的转变,始于康熙时期。

咸丰最初禁止宣传37名妇女自尽殉夫,到了第二年为什么又下令表彰她们?

对国家的统治者而言,如何把握对此类行为的表彰力度,实际上是个权衡利弊的问题。如果正面宣传力度过大,那么民间必然纷纷效仿,好处是可以让三纲五常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让百姓成为顺民,起来反抗朝廷统治的可能性减小,但会让更多的老百姓因为所谓的贞洁和愚孝而枉死。

况且这些为 *** 、为人子之人,若为了自己的荣誉一死了之,还会让还活着的亲人们更加痛苦。康熙是个爱民的君主,不希望因为对烈妇的过度宣传制造更多的家庭悲剧,采取了能不表彰尽量不表彰的态度。

不过康熙也没有搞“一刀切”,虽然不一定表彰,但还是允许各地官员上报此类事迹,如果遇到确实值得宣传的典型案例,也会给予褒奖,但不鼓励百姓为了这样的荣誉而选择自尽。

康熙制定的这个规则,被清朝历代统治者们较好地传承了下来。在道光三十年(1850年)冬,礼部给刚登基没多久的咸丰皇帝上奏,说上年全国共有37名烈妇自尽殉夫,是否要进行表彰。当时咸丰按照祖宗过往的做法,说以仁爱为年,对此不予表彰,防止民间妇女争相效仿。

然而仅仅两个月之后,咸丰的态度突然来了180度大转弯,下令旌表前面提到的这37名贞洁烈女。而咸丰给出的理由,是“上年冬至以后,雪泽稀少,气候颇形乾暵。入春来冷暖不时,昨已节过春分,密霰凝寒,本日始于暄霁。”说是因为这一年气候反常,担心是因为自己没有表彰这37名烈女,导致上天示警的缘故。

当然,所谓天气反常,只是咸丰的托辞。真正的原因是自道光末年以来,民间叛乱迭起,咸丰主要考虑的问题已经从如何保护百姓生命,变成了如何让百姓变得更加听话,因此才加大了对烈妇等事迹的宣传力度,让百姓变得更加温驯,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0/91064.html

“咸丰最初禁止宣传37名妇女自尽殉夫,到了第二年为什么又下令表彰她们?” 的相关文章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266年),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东汉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之孙,东郡太守王机之子,司空王昶之侄。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史学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沈少年失去父母,被叔叔王昶收养,王沈善写文章,最初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后升任中书门下侍郎,高平陵政变后,王...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孙綝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孙綝字子通,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权臣,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的一个存在。东汉末年,先有董卓,后有曹操,这都是大家最熟悉的。三国鼎立时的司马懿父子,有些诸葛亮的黑粉,认为诸葛亮是蜀汉的权臣,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国最年轻的权臣——孙綝!宗室出身,年少掌...

司马家族作为百年贵族却被灭族 司马家到底得罪了谁

司马家族作为百年贵族却被灭族 司马家到底得罪了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司马家族到底得罪了谁?一个绵延百年的贵族,为啥被灭全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三国演义》的影视剧或小说,一说起它,人们就会想到一位经典的人物曹操。他有勇有谋,但身边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人,那就是魏国大军师司马懿。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在他之前的祖祖辈辈,...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性情简单直接、不拘小节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孙权当初固守江东52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迟迟没有称帝

孙权当初固守江东52年时间 孙权为什么迟迟没有称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凭什么固守江东52年,又为何迟迟不称帝,看孙策遗言就知道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孙权剧照人们对三国的认知,大多来自于《三国演义》。在小说里,作者给孙权集团的评语是占了“地利”的便宜。这句评语的确不假,但东吴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得益于一种不健康...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两次废黜胤礽的太子之位,康熙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在古代皇帝贵为九五之尊,总揽大权,是站在权力顶峰的存在。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清朝历史上,有一位皇帝很有作为,削三藩,平定噶尔丹,废止“圈田令”、创立“多伦会盟”等。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的败笔就是他两度废立太子,造成了储位之争,使王朝出现内耗。康熙皇帝废立太子的事,是历史上的老话...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诸葛亮火烧上方谷时为何会下雨 诸葛亮是真的失算了吗

还不知道:上方谷火烧司马懿,为啥会突然下雨?真是诸葛亮失算了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是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帮助刘备建立起了西蜀的基业,在刘备死后,又忠心辅佐刘备的儿子刘禅,虽然刘禅始终都是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从来没有过二心。诸葛亮多次北伐,其中好几次都取得...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在扳倒鳌拜以后,康熙做了哪些事情?

玄烨,清朝第四位皇帝,年号康熙。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康熙在扳倒鳌拜以后,对鳌拜的处罚,有很多让人不太理解的地方。为了搞清楚康熙是怎么处理鳌拜的,我们先来看两段史料。第一段史料《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庚申,王大臣议鳌拜狱上,列陈大罪三十,请族诛。诏曰:‘鳌拜愚悖无知,诚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