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24)260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以悲剧性的结局而收场,这种悲剧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如果单单从弘光朝内部矛盾来看,左良玉起兵有其正当性和进步性。马、阮集团把持朝政,政治腐败,大肆打击迫害东林党复社人士,百姓也怨声载道,皆斥马、阮为祸国殃民的奸臣,弘光朝廷存在仅仅一年,就有马士英、阮大铖两人名列《明史》奸臣传中。左良玉起兵“清君侧”除奸党,也可称之为义举。但左良玉起兵却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与响应,以致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什么?

之一,左良玉军队成分复杂,军纪败坏,战斗力严重下降。左良玉军队一向以纪律败坏、骚扰百姓而闻名,特别是江南的士民们对左军在崇祯十六年沿江东下大掠、滋害扰民的情形还记忆犹新,心有余悸,?“左良玉兵半群盗,甚淫毒,没入民家索贿,用板夹爇之,肥者或脂流于地。又所掠妇女,公淫于市,若入舟后,或注目岸上,望父夫若泣,则身首立分”。左军“所过焚庐舍,夷井灶,鸡犬无所留,千里一空,江左大震”。此外,左良玉长期不听节制,飞扬跋扈,此次率大军东下,又有避免与李自成农民军作战之嫌,难免给人以口实,难为公论所容,难以取得士民的理解和支持。左良玉死后,左梦庚既无治军之才,又无统帅之能,难以服众,左军实际上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再加上左军成分复杂,多乌合之众,板子矶一战即被黄得功击溃,可见战斗力之差。

第二,以文官治国,以文臣制约武帅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士大夫们对武将保持戒备心理,对武将以武力的方式来干预朝政之行为丝毫不能容忍。尽管马、阮集团大肆打击、迫害东林党复社人士,但东林党复社人士从未想过借用左良玉的力量以武力来解决马、阮集团,以袁继咸的好友张自烈的一段话可为代表,张自烈对袁继咸说: “ (左)良玉恣睢日久,若借援于彼,得安其位,必窃谓江督博我声援,宜德我,如是必事事唯良玉意所欲为,少与龃龉,必致撼,不肯下。且中外又谓良玉久据上游,使正人不受祸,寇贼不敢肆,皆其首功,良玉自此成尾大之形,它镇自此贻跋扈之渐,恶再能安身以安朝廷哉!”可见,当时的清流文人士大夫们仍然拘泥于传统的政治伦理道德,对武将仍然不加信任,持戒备心理。左良玉起兵时,想邀请何腾蛟、袁继咸共同起事,被二人拒绝,也恰好验证了这一点。左良玉起兵时,尽管一再大造舆论,企图取得东林党复社等清流人士的支持,形成广泛的同盟军,结果却是四方毫无响应,使左良玉处于孤立无援之境地。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什么?

第三,政治上的不成熟。左良玉本人行伍出身,晓畅军事,但在政治上则显得很不成熟,且左良玉起兵“清君侧”时,已老弱多病,对天下局势缺乏清醒的判断能力,其军队也难以约束,因而易受鼓动仓促行事,导致选择起兵东下的时机错误,?“海内望是久矣。无不喜其来,而悲其晚”。当时清兵南下,大敌当前,应以抵御清兵为首要任务,而左良玉却一心以剪除马、阮集团为首要,挑起内战,不以大局为重,难以取得广大士民的支持。马士英、阮大铖一向对左良玉防备甚严,除了在板子矶筑城防卫,又尽撤江北劲兵来截击左军,同时马、阮把持朝政,掌握了政治话语权,对左良玉大加讨伐,斥为叛逆,也使左良玉处于不力境地。江北诸镇一向以定策功自居,与马士英、阮大铖有着共同的政治利益,同时又畏惧北来的清兵,自然也乐于以“勤王”的名义响应马士英的号召,率兵去讨伐被视为叛军的左良玉,从而使左良玉在政治、军事上处于不利地位。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什么?

左良玉起兵东下,其主观上想铲除祸国殃民的马、阮集团,解救被迫害的太子及东林复社人士,具有一定的正当性,但在客观上,同室操戈,帮助了清军南下,使清军不费吹灰之力迅速灭亡了弘光朝廷。因此,尽管有人认为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不是反叛,但在清军大举南下,弘光政权危若累卵之时,左良玉不顾大局,一意孤行,起兵东下,仍属不明智之举,对弘光政权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以失败而结束,不但未能铲除马、阮集团力挽狂澜以救国,反而加速了弘光朝廷的灭亡。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101407.html

“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为何以失败告终?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赵光义在继承赵匡胤的皇位后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皇嫂和侄子的

对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皇嫂和两个侄子如此冷淡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宗即位之事本就迷雾重重,自古以来争议极多,真相已经无从得知。那么赵光义继位之后为何对兄嫂和两位侄子如此冷淡呢?赵光义继位之后,兄嫂宋皇后被冷落于东宫,八年后郁郁而终。而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德芳因...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历史上朱允炆为何会着急削藩?

朱允炆,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1398)年登基,次年改号为“建文”。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朱允炆削藩失败,最后造成自己丢了皇位。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是削藩操过急。一年之内就一连削掉了五个藩王。而且削藩所用的理由,都不充分。同时,对所削藩王的处理,...

司马炎最后继位给司马衷与贾南风有何关系?

司马炎最后继位给司马衷与贾南风有何关系?

司马炎,晋朝开国皇帝,谥号武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晋武帝司马炎并非昏君,他儿子众多,为何非得立一个智力堪忧的儿子当继承人呢,主要是封建帝制不容随便推翻,加之他为了稳定自己的长久统治,所以才把司马衷推上王座。一、关于“嫡长子继承制”众所周知,古代帝王传...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曹操五子良将手下有多少人 他们是怎么排序的

对曹操手下有五子良将,他们手中各有多少兵力,按照多少如何排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志卷十七》中为曹魏的五员名将合传,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和徐晃。在对五人的评价中说道,“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因此后人由此将这五人称为曹操的“五子良将...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为何会请周亚夫吃饭?背后有何政治目的?

汉景帝刘启,西汉第六位皇帝,前157年—前141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有句古话叫“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周亚夫曾是汉代两朝元老,战功赫赫,不论是治理军队,还是官至宰相,都是一位讲原则、讲规矩之人。但恰恰就是因为他的原则性,才出现了汉景...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王温舒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他最后的下场怎么样?

多行不义必自毙出自《左传·隐公元年》,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不义的事情做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王温舒,阳陵人。和所有的酷吏一样,王温舒算不上好人,他年轻的时候游手好闲,以杀人越货为业,还做过盗贼。之后进入官府获得张汤的赏识,张汤是当时著名的酷吏,看中了王温舒暴虐的性格,用他做廷尉史,负责督察盗贼。他到任之...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末时期武之望与孙元化两位大臣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明末,天下大乱,很多明朝官员因为剿匪或抗清不利,结局悲惨。不过,既然做官,为国捐躯也好,因罪自尽也好,这是他们应该承担的因果,无可厚非。但其中,也有部分比较可惜的官员,比如,科学家式的技术型官员...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朝时期的南北榜之争是怎么回事?朱元璋是如何解决的?

明太祖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明洪武三十年,明朝迎来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经会试考核,以78岁高龄的大儒刘三吾为主考的考官们选出贡士51名,均为南方考生。因此,大批北方落榜考生鸣冤告状,“科场舞弊”成为当时最大的话题。随后,朱元璋下诏彻查此事,经数日复核,调查组得...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