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清帝逊位前,溥仪身边的禁卫军去哪了?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06)140

清朝末年,清朝从皇帝到大臣并非无所作为,清朝也意识到,必须建立一支强大的军队才能与外国列强对抗,于是北洋新军也在危机中应运而生。为了确保皇家安全,清朝还单独组建了一支禁卫军。“禁卫军”就是皇帝身边的亲军,这支亲军最早是由八旗兵组成。而维护京城的外围安全则交给绿营兵。清朝末年组建的禁卫军虽然在原有基础上组建,但这支皇帝亲军的装备与体制很先进,全部效仿德国普鲁士军队而建,相当于一支现代化的护卫军,与之前清军已经完全不同。

编制

清朝禁卫军的组建与醇亲王载沣有关,他曾去德国等欧洲国家访问,当他看到德国先进的军队后,便提出组建清朝禁卫军的奏议。1907年,当上摄政王的载沣可以在儿子溥仪的关照下,甩开膀子实现自己的愿望。因此禁卫军在载沣的推进下,很快组建成功,最初编有两个师的兵力,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只编了一个师。所选的士兵也都是京城的满清八旗后裔,而骑兵则主要来自蒙古,还有河北、山东的 *** 组成。

清朝的禁卫军编制并非一成不变。禁卫军也扩充过,曾有两个步兵旅四个步兵团,还有骑兵团、炮兵团,工兵、辎重、军乐、警察、机关炮各编一营,人数一度达到一万两千人。

禁卫军的任务就是保卫皇室,因此,这支清军是清朝中待遇更好、装备更好,当时就有18门先进的150野战炮,还有30挺马克沁重机枪。

因为禁卫军职责是保卫皇帝及皇室的,因此由载沣统一指挥管理,还编有禁卫大臣,载涛、铁良等人都担任过此职。在载沣心里,这支禁卫军主要应对不测,万一清朝局势有变,或许这支禁卫军就是一支奇兵,能够扭转大局。

但从史料记载看,清朝灭亡时,并未看到清朝禁卫军有任何作为,也没有进行丝毫的抵抗。在后人眼里,这支“豪华”军队受皇室直接管辖,为什么突然销声匿迹了呢?

交权

清朝灭亡时,禁卫军未发挥一点作用,着实让人不解。但这并不能怪禁卫军,只怪当时的局势与禁卫军的领导者。

武昌起义后,国内时局变化非常快,而且不到两月时间,15个省都相继宣布脱离清朝管理而自立,曾经庞大的清朝,一时间有一半省份自立,清朝已经无法掌控当时的局势。即使有的省没有自立,表面上拥护清室,实际上他们在观望等待时机变化。

此时掌握禁军的载沣曾想调动北洋三个师南下平乱,但他发现自己根本调动不了这支部队。因为北洋军都听袁项城的,载沣很上火,但他又没有办法,不过庆亲王奕劻等人可不想去平叛,他们早就与袁项城穿一条裤子了。因此,奕劻劝载沣让袁项城出来平乱,天下就能太平,清朝就能转危为安。

清帝逊位前,溥仪身边的禁卫军去哪了?

袁项城复出后,快速组建起自己的核心权力,并掌握了清朝的军政大权。此时载沣有上当的感觉,但也无奈,他只好放弃监国大权,袁项城下令让冯国璋率军南下平乱,去夺取武汉三镇,但又撤回命令,改由段祺瑞去平乱。

不得不承认,袁项城的聪明,他表面上要平乱,实际早就派人去南方与革命军谈判推翻清朝的事宜了。不过让清朝皇帝下台是有前提的,袁项城必须当大总统。

此时载沣完全可以发动禁卫军,把袁赶走,夺过大权,但禁卫军并没有任何动作。因为掌管禁卫军的是载涛也就是溥仪的叔叔,此人是个胆小鬼,他害怕去南方打仗,于是就向袁提出,辞去禁卫军的统领一职。袁高兴的不得了,立即任命冯国璋为禁军统领,此时清朝最后一张“王牌军”拱手让出。

覆灭

清朝禁卫军归袁后,就由不得禁卫军随意而为了。后来袁项城已经与南方谈妥,他要逼溥仪退位了。但禁卫军毕竟是清朝皇家组建的军队,对清朝还有一定感情,有人就对袁的一些做法表示不满,甚至有人想要通过反抗救大清,一时间禁卫军大有发生政变的态势。冯国璋此人也不是简单人,他知道禁卫军想什么,无非就是江山易主后,禁卫军原来的房子、银子等财产能否保住。他当众宣布,将来清朝皇帝退位后,禁卫军不仅地位不变,而且待遇也不变。

清帝逊位前,溥仪身边的禁卫军去哪了?

冯国璋的话实际上就是稳住禁卫军,告诉他们将来不保护大清了,可以保护总统,而且待遇会越来越好。他甚至拍着胸脯告诉禁卫军,如果不相信可跟着他到袁项城那里印证,如果他说的是假话,禁卫军可以一枪毙了他。

清帝逊位前,溥仪身边的禁卫军去哪了?

冯国璋的话当时就稳住了这些清军,他们出来当兵无非就是挣点钱养家糊口,至于谁当皇帝与他们无关,只要给钱就行了。后来这些清朝禁卫军真就死心塌地的跟随着冯国璋为其卖命,也见证了大清灭亡的过程,没有一人为清朝灭亡伤心而反抗。

清帝逊位前,溥仪身边的禁卫军去哪了?

后来禁卫军编为一个师,只有一个团负责保卫清朝皇城,其他都跟冯国璋走了。冯死后,禁卫军所在师就不行了,因为没人愿意要这支清军。直奉大战时,这支禁卫军竟然在战时投降了直系,后来这支清朝军队在历次改、编、撤的过程中消失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2/98225.html

“清帝逊位前,溥仪身边的禁卫军去哪了?” 的相关文章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若是不妥善安葬关羽,刘备是否就不会攻打东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当中关羽的死亡一直是三国迷心中的一个遗憾,如此忠义勇猛的一个人最终却是死于小人的算计下,落得兵败被杀的下场,而在关羽死后孙权还利用关羽的遗体大做文章,将关羽的头颅装到盒子中送...

和峤:曹魏至西晋时期官员,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和峤:曹魏至西晋时期官员,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和峤(?—公元292年),字长舆,汝南西平人。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大臣,曹魏太常和洽之孙,吏部尚书和逌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峤少有风格,常仰慕舅舅夏侯玄的为人,珍重自爱,有盛名于世,袭父爵上蔡伯,起家太子舍人。累迁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太傅从事...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三国时期此人和诸葛亮齐名 他为什么没有诸葛亮出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国时期,还有一个谋臣,与诸葛亮齐名,为何没有诸葛亮的出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代,是风云激荡的一个历史时期,东汉末年的三国争霸,不仅是中国古代史上封建王朝改朝换代最为精彩的一段华章,同时在这一历史时期所涌现出来的历史人物,也传诵千年而不朽...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乾隆真的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吗 这句话有没有道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有的人说乾隆是中国历史第一罪人?真是这样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清朝,大家一定会想到的三个皇帝,就是康熙皇帝,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他们三个打造了清朝的康乾盛世。康乾盛世从康熙开始到乾隆结束,乾隆也是将清朝的发展推到了最高朝。可是很多人说乾...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明君朱瞻基创造了仁宣之治,但是也犯了3个致命错误

众所周知朱瞻基是明君,他创造了仁宣之治,明朝老百姓真正过上好日子,就是从仁宣之治开始的。但是明君也会犯错误,那么他犯了哪三个致命错误呢?一、明宣宗重新重用宦官。朱元璋立国以后,为了吸取唐朝被宦官擅权的教训,特地立下祖训:宦官不许干政,违者斩。这事儿如果好好实行下去,对大明朝只有好处。可问题是,到了他...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万古流芳,赵光义却风评很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

吕蒙(178年-220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东汉末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年时随孙策为将,累封别部司马,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奋勇抵抗张辽军追袭,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