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北科故居在哪里?贵屿黄门第
“黄门第”(又称国舅府)始建于明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是贵屿人陈北科的府宅。陈北科曾在朝任大理寺少卿。“黄门第”建筑面积不大,只有60多平方米。据传说当年陈北科建府第时,陈北科的政敌从中作梗,未完工时就谎报已建成,遂使朝廷停止供应材料,以至半途而废。今日的“黄门第”位于贵屿闹市,门面已十分逼仄,但其气势仍在。
汕头市潮阳区贵屿镇华美村,靠练江岸畔,有座“陈北科府”。陈北科府建筑不算宏伟,但却因明代名臣陈北科而闻名遐迩。
陈北科府为陈北科故居。是一座潮汕老式房屋建筑,正门有“黄门第”石刻大字,朱红门上镶着圆形铜钉。进入室内,大厅雕梁画栋,两个卧室古色古香。整座故居只有60多平方米面积,尚不及居民“四点金”的一半,堂堂朝内官,故居为何如此简陋?得从陈北科其人其事说起。
陈北科是贵屿镇(明称贵山都)华美村人,原名陈光,字世杰,别号东石先生,明正德六年中进士。相传陈北科上京赴试,途中结识一姓陈举子,结拜为兄弟。陈某之姐乃正德皇帝妃子,到京师之后,陈妃认陈北科为“义弟”。民间称陈北科为“国舅”,陈北科府在海内外又被称为“国舅府”。陈北科先授官户部给事中,后步步高升,至大理寺少卿。陈北科在朝为官20年,刚直不阿,甚得朝中同僚信服,也为潮州人民办了不少好事。据史料记载,正德十四年,正德皇帝游江南,曾要潮州府年年进贡“江南苎麻白布,岭南荔枝,江河鲤鲜”。“光一一婉言谏免”。不久,正德驾崩,嘉靖继位,仍横征暴敛。陈光向嘉靖皇帝上疏,奏明一些权臣欺君误国,特别指出“潮州旱涝灾害猖獗,十年三收,百姓艰辛”,请“免征民役”。但因此引起朝中权臣妒恨,嘉靖十年,陈北科被“恩准归梓”(即被罢官回乡)。
陈北科建故居,相传也有一段波折,原来该故居的规模为现在的两倍,开工后不久其政敌向朝廷谎奏陈北科故居已建成,朝廷中止拨款,陈北科两袖清风,建筑中断,只好草草竣工。
陈北科回到华美村时,并无金银财宝,只带回两箱当时书画家作品,乡人争相到府观赏,陈北科便把所带回书画摆挂于贵屿商店门顶;数百件书画使乡邻大开眼界。此后代代相相传至今,贵屿仍一年举办一次“街路书画展”(当代群众称“街路棚”)。
陈北科回到家乡,壮志未酬,心中愤愤,每每以诗词发泄内心感慨,在《南海歌渔》一诗中,有“岂肯埋首到白头”之句,想重回朝内做官。然而,嘉靖是个糊涂的皇帝,忠言逆耳,陈北科悲愤交集,嘉靖十二年忧郁成疾,不治而死,终年五十五岁。
据华美村的民众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日寇飞机轰炸贵屿,陈北科故居也难以幸免,大半建筑被炸毁。前几年,海内外同胞捐资,把陈北科府按原貌修葺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