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后一次北伐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1-03)220

前言: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在连续取得上邽,卤城之战的胜利的情况下,由于李严延误粮草而被迫撤退,撤军途中,反杀了前来追击的张郃。

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后一次北伐

三年以来,蜀汉在诸葛亮的冶理下,国治兵强。诸葛亮本可效仿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待准备充分以后,再图谋恢复中原。“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时间不等人,岁月蹉跎催人老。由于三年的操劳过度,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诸葛亮认为他死了以后,就真的没有能够去收复中原,和强大的魏国抗衡的人了。所以不顾众大臣的反对,力排众议,进行了最后一次北伐。

【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其武。——三国志】

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后一次北伐

当时有人劝说诸葛亮:“多次兴师动众都没能成功,丞相何必逆天而行?”诸葛亮却笑道:“亮如果相信天命,当初就不会跟随先帝出山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颠沛流离,一无所有。卧龙出山,方以隆中对策,定天下三分)

最后一次北伐是准备最充分的一次,动用了能够动用的所有力量,尽起倾国之兵10万北伐中原。并且联络东吴,同时出兵。与上一次北伐不同的是,诸葛亮并没有从祁山出兵,而是直接走斜谷道,兵临渭水,剑指长安。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三国志】

诸葛亮出兵斜谷,司马懿又领兵抵抗,知道了诸葛亮的部队没有逼近渭水,于是率领军队渡河,背靠渭水筑下营垒。诸葛亮的大军将要逼近渭水河畔,众将士因为还没有从卤城之战的阴影中走出来,都有些惧怕诸葛亮。为了安抚军心,司马懿说道:“诸葛亮如果勇敢的话,应当兵出武功,依山列阵。如果向西上五丈原,各军将无事。”

司马懿还是了解诸葛亮的,谨慎的诸葛亮果然没有选择东出武功逼迫司马懿部与之决战,而是选择移军五丈原。按照这个看法,诸葛亮正确的选择应该是顺渭河谷地向东攻击,而不是来到原上据守,一向深通兵法的诸葛亮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后一次北伐

原来魏国的国力实在是太过强大,如果贸然出击,一旦失败必然倾覆,诸葛亮已经赌不起了。诸葛亮的目的一直不是直取长安,而是先夺取陇右地区。以陇右为基本,对关中地区形成包围网。又可以招纳骁勇善战的凉州铁骑(当年董卓,凭此入关),此消彼长下,提升蜀汉的实力,步步为营,蚕食曹魏。

【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三国志】

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后一次北伐

郭淮认为诸葛亮一定会去争夺北原,应该先要在北原一线布置防守,可是诸将都不以为然。就连司马懿也认为就算诸葛亮夺取了北原,也不能对我军造成威胁。分兵去驻守北原,反而削弱了我军的力量。如果诸葛亮是假装进攻北原,趁我军分兵去驻守,然后强渡渭水怎么办?

【策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议者多谓不然。——三国志】

然后郭淮说出了他的理由:如果诸葛亮跨过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连兵北山,断绝陇道,惊吓臣民和胡人,此乃国家安危之大患。

【“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三国志】

司马懿这才采纳了郭淮的建议,让郭淮去驻守北原。战壕还没修好,蜀军压境,郭淮奋力回击。但是由于司马懿不敢用主力去守北原,并没有拔给郭淮足够多的兵力,诸葛亮依然强行攻破了北原。然而诸葛亮却高兴不起来,他实际上的战略目的并不仅仅是郭淮说的“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而且为了诱出坚守不战的司马懿部。

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后一次北伐

诸葛亮又想到了声东击西的策略。大军假装要西向进攻司马懿的驻军地,诸将领都认为诸葛亮想攻西围。只有郭淮一人认为,这是诸葛亮虚张声势,是要让魏军大举回应,而他一定会进攻阳遂。那天夜里,蜀军果然进攻阳遂。因为城中有防备,所以诸葛亮的谋算没有成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1/103090.html

“为什么诸葛亮死前不顾众大臣的反对,执意要最后一次北伐” 的相关文章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最后为何会死在女人手里

韩信打仗那么厉害 韩信最后为何会死在女人手里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韩信在战场上百战百胜,为何却折在女人手上?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昔日,淮阴侯韩信在战场上,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初次独自带兵,便好似不费吹灰之力一般,直接灭了魏国,生擒了魏国国王魏王豹,还为刘邦带回一个薄姓女人,薄姓女人后来为刘邦生下了汉文帝。接着,韩信又带兵灭了代国,...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为权利反目成仇?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为权利反目成仇?

司马氏自高平陵之变以后便牢牢掌握了曹魏大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古代的人为了争夺储位,兄弟相杀的情况非常普遍。比如李世民和李建成,为了争夺太子之位,李建成曾多次谋害李世民,差点把李世民毒死。而最后,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再比如,曹操的儿子曹丕...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得诸葛亮器重

马谡: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深得诸葛亮器重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有智谋但性格奢侈放恣

羊琇: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有智谋但性格奢侈放恣

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人。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研究学问而有智谋。年轻时,与司马炎同门。司马炎任抚军将军后,以为参军,迁左卫将军,封甘露...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郭子仪最后能得以善终,是怎么做到的?

自古伴君如伴虎,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郭子仪(691—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父亲郭敬之,曾任刺史。他不仅长相魁梧、面貌英俊,就是现在流行语所说的帅呆了酷毙了,还是一个刚强勇敢、公正无私之人,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做过官。据传他遇难时李白救过他,尔后两人相交为友...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282年~347年),本名谢魮,字幼儒,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散骑常侍谢衡的儿子,太保谢安的父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陈郡谢氏,才兼文武。永嘉年间,起家琅琊王(司马睿)掾、丞相参军。晋元帝即位,授丹阳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永和三年(347...

隋文帝杨坚的晚年生活如何?与早年有何不同?

隋文帝杨坚的晚年生活如何?与早年有何不同?

隋文帝杨坚,581年-604年在位,隋朝的开国皇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隋朝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短命王朝,国祚不过37年。但其缔造者隋文帝杨坚却青史留名,不但实现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而且还创建了“开皇之治”,被誉为千古一帝。杨坚在开国之初,曾颁布...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平阳公主与柴绍之间有何故事?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柴绍之妻。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柴绍与平阳公主都是唐朝名将,为唐朝立足关中立下汗马功劳,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基础。那柴绍与平阳公主是如何为大唐建功立业的呢一,结为夫妻柴绍是北周骠骑大将军、冠军县公柴烈之孙,隋朝太子右内率、钜鹿郡公柴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