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真的是无能之辈吗?从这五件事救可以看出来
都说明亡于阉祸和党争,而阉党和东林党在明末,可以说是恩恩怨怨,纠缠不清。
说起东林党,那要从东林书院说起。无锡东林书院,原为宋 *** 学家杨时讲学处。
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吏部郎中顾宪成罢官回乡,与同志高攀龙等聚会讲学,抨击宦官,被称为“东林党”,由此开了在野议政的一代风气。
天启年间,魏忠贤专权,东林党人前赴后继地上书弹劾,无奈朝政均在魏忠贤手中把持。1624年,魏忠贤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将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下狱迫害,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自此权势达到顶点。
从史书上看,魏忠贤属于阉党,东林党属于文人清流,宦官当政自然是黑暗统治,民不聊生。可事实上,真的是如此吗?
魏忠贤(1568-1627),原名李进忠,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市井无赖,后为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在宫中结交太子宫太监王安,得其佑庇。后又结识皇长孙朱由校奶妈客氏,与之对食。对皇长孙,则极尽谄媚,甚得欢心。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朱由校即位,是为熹宗。魏升为司礼秉笔太监。
明熹宗喜欢刀锯斧凿油漆的工作,“朝夕营造”,“每营造得意,即膳饮可忘,寒暑罔觉”。魏忠贤逐渐专擅朝政。
1627年崇祯帝朱由检登位以后,遭到弹劾,被流放凤阳,在途中畏罪自杀。
崇祯元年,接连发生了三次欠饷兵变——蓟镇兵变,宁远兵变,固原兵变,并且一次比一次闹的大,最直接的原因就在于魏忠贤的倒台,在这种军国大事上,魏忠贤,远比所谓的文人清流看的清。
东林党上台之后,自然将魏忠贤说的一无是处,但透过这五件小事看魏忠贤,他真的一无是处吗?
之一件事。皇太极攻打锦州时,关宁锦防线已经是岌岌可危,袁崇焕勒令下属不得出战,将一只孤军丢在了城外。但手下满桂悍然出兵,血战皇太极,最终挽回了战局,取得了宁锦大捷。战后,魏忠贤论功行赏,并不是因为谁跟他关系近就升谁的官。袁崇焕带头拍他九千岁的马屁,可还是被罢了官。
还有,皮岛毛文龙,东林党人,但因为有战功,魏忠贤也没有说压着他,还是升了他的官,给了应有的赏赐。天启年间,辽东的战局相对还算是积极,这其中不无魏忠贤的功劳。
第二件事。魏忠贤接连起用的一系列大臣,并不全都是自己人,至少在边关战事方面,比如说兵部尚书赵南星、孙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人,都属于清流官,文人,一直是和阉党作对的。虽然对内魏忠贤胡搞乱搞,但是对待打仗,并没有胡闹,这些人有本事,那就委以重任。
第三件事。明末的军饷和粮草,明显是不够用的,但魏忠贤就能拿出自己的腰包来补充,袁崇焕说他“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虽说九千岁吃像难看,但至少还懂得维持着朝政。反观那些东林党人,背后的闽浙海商转的盆满钵满,但还是一味的哭穷,当了 *** 还想立牌坊,实在是可耻。
第四件事。在两浙受灾时,魏忠贤冒着得罪皇家和整个太监群体的风险,免除了为皇家输送物品的专营户向内库交纳的费用,减少了索贿受贿的流程。
第五件事。辽东战事吃紧,急需马匹,魏忠贤出了一个馊主意,一下子赐给几百名太监在宫中骑马的特权,而后就不断地降谕旨让他们进献马匹,逼得这些太监直骂娘。但是客观上,为前线解决了一点马匹问题。
这些小事并不足以为魏忠贤翻案,毕竟他在位期间,也确实在朝政方面干了不少错事,但至少整个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的时候,对内老百姓还算是过的去,对外战争上面从来都没有怂,也没有干糊涂事,客观上让大明得到了一定的喘息。东林党上台之后,那才是真的胡搞瞎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