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历史:张俊诬杀岳飞的更大帮凶很是传奇
杭州岳飞墓前只有4个奸臣跪像,江西岳母墓前铸造了5位奸臣的跪像,这多出者便是诬告岳飞的张俊。
张俊(1086年-1154年),字伯英,凤翔府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南宋将领,曾与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并称南宋中兴四将,后转主和派,成为谋杀岳飞的帮凶之一,并以此博得宋高宗深宠。晚年封清河郡王,显赫一时。绍兴二十一年10月,张俊大排筵宴,以奉高宗,留下中国历史上更大的一桌筵席。张俊却以此宴而闻名。
图片来源于 ***
此人盗贼出身,政和七年改投 *** 军,在和西夏人的作战中立过一些小功,被收编入种师中的“种家军”中。靖康元年,种师中任制置副使前去救援太原,在榆次杀熊岭被围,全军基本覆灭,张俊见机得快,早早溜之大吉,沿路收集了几百人溃兵,并以此为资本,在信德府整军。如果事情到此为止,张俊不过是历史上一个无名小兵痞,仅此而已。然而,几个月后,他迎来了生命中的转机。金人攻打汴京,赵构在开德府开设大元帅府,张俊二话不说,立刻勒兵来投。
从信德到开德,路程短,报到比别人快,而他本人又长得高大英伟,一下子就给赵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一路升迁,风光无限。先是任大元帅府的后军统制,后转荣州刺史、桂州团练使兼贵州防御使、徐州观察使。赵构在应天称帝,张俊劝进最积极,拥戴得最起劲,深得赵构好感。
初置御营司,就以张俊为御营前军统制,担任要职,并交给了他一项光辉的任务:回汴京张邦昌处迎取隆祐太后。应该说,这是一项难度系数极低的任务,却是张俊担任朝廷大将以后带兵亲历亲为的唯一一项军事行动——如果这也能称军事行动的话。
果然,一路没有出什么意外,任务胜利完成。张俊因此获得了赵构的高度赞扬,又权领秦凤兵马钤辖。苗傅、刘正彦兵变,作为赵构的铁杆粉丝,张俊反应最快,他带领所部八千人火速赶到平江,向文臣之首的张浚(名字还真像)请示:下一步怎么办?要不要救赵构?瞧,这不是废话吗?
这一年,张俊四十二岁,年纪不算小了,而人家张浚才不过三十四岁。就这点素质,就这点觉悟,还出来混,唉。张浚指示他抓紧和刘光世、韩世忠合兵,火速展开营救行动。
图片来源于 ***
张俊于是非常慷慨地把自己的军队交给韩世忠,要韩世忠在前面开路。赵构复辟成功,认为多亏张俊提供了这八千军马,张俊功劳更大,出力最多,“嘉劳久之”,拜其为镇西军节度使、御前右军都统制,想想觉得不足以表示自己的谢意,又擢升为浙东制置使。刚升浙东制置使那阵子,张俊的内心的确乐开了花。可是,正是这个浙东制置使的位子差点要了他的老命。金军第四次入侵,分兵深入,渡江攻浙,吓得赵构出海逃生,留下负责浙东战事的张俊拒敌。哎哟哎,我的亲娘,这不是要我做替死鬼吗?!张俊敢怒不敢言,竖着耳朵听赵构的吩咐。赵构说:“国家没有你,则谁先倡导忠义?
我没有你,则前功俱废。希望你能力歼灭敌兵,一战成功,加封王爵。”这番话可谓推心置腹,一般的武夫,立马会被收买,即便暴尸街头,也心甘情愿。张俊不。
当年除夕,金军兵至明州城下,张俊命部下杨沂中、田师中、赵密拼死力战,自己金蝉脱壳,往台州而去。明州一战,死于战火中的居民占了十分之七八。这样一场战争,张俊竟好意思向赵构请功,自吹自擂,大肆宣扬,说自己歼敌无数,空前胜利。
因为吹得太逼真了,竟然骗过了当朝史官,被选入了“南渡中兴十三功”中。张俊也由此升为两浙西路、江南东路制置使,除了刘光世、韩世忠的军队之外,其余军队全部接受他的节度。该年度六月,赵构又改御前五军为神武军,张俊本军为神武右军都统制,除检校少保、定江昭庆军节度使。也是这一年,张俊一军在军事史上大放异彩——因为赵构将已经独立成军的岳飞岳家军划到了张俊的属下。时逢乱世,许多乱军乱匪叛乱为盗,割据称王,其中有孔彦舟据武陵;张用据襄汉;李成更是据江、淮、湖湘十余州,连兵数万,有席卷东南意,张俊改任江、淮路招讨使。岳飞为其麾下先锋,连番力战,将群盗悉数荡平。赵构认为,这些功劳全在于张俊指挥有方,张俊由此功高盖世,拜太尉。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十月,金军和刘豫分道入侵,南宋举朝震恐,很多人主张跑路,避敌锋芒。对这种逃跑主义,张俊表现得非常不屑,他大声疾呼道:“往哪儿跑?往哪儿跑?现在只能进,不能退,我当聚天下兵守平江。”
然而,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敌人真正来了,张俊却声称自己骑马摔伤了手臂,不能上阵作战,也无法到军事指挥部指挥作战了。所幸韩世忠在大仪镇和金军连番厮杀,朝廷这才化险为夷。绍兴五年,张俊将同样的情节又演了一遍。这一次,金军并不参与作战,只是伪齐的单方面入侵,张俊依然被吓得屁滚尿流,他和刘光世一道,一个退回太平州(今安徽当涂),一个逃到泗上,十足窝囊废。气得赵构直跳脚,声嘶力竭地叫道:“若有一人渡江,即斩以徇!”于是张俊派出张宗颜、王玮、田师中,刘光世则派出王德,协同杨沂中在藕塘展开血战,才将伪齐军队赶跑。
图片来源于 ***
赵构这才松了口气。鉴于张俊长期卖阵脱逃的劣迹,赵构曾打算解除他的兵权。但张浚在调整刘光世一军时,玩出了火,郦琼裹胁十余万军民集体投奔伪齐,赵构也因此暂时停止了对张俊的处理。宋、金签订了“绍兴之一次和议”,接替张浚相位的赵鼎秉承了张浚的想法,准备将张俊的兵权回收朝廷。副相王庶对此举双手赞成,他和赵鼎订下了一个解兵方案:借视师江淮之机,逐步调离分开张俊的诸部,最终将他架空,再动手。张俊作战虽然怯懦,却狡猾阴诈,很快嗅出了朝廷解兵的味道。王庶刚将他的部将张宗颜部移驻庐州,他就觉察到了王庶的想法,他设宴招待王庶属下的钱粮官刘时,对刘时说:“麻烦你向王庶递个话,他搞这种小动作瞒得过别人瞒不过我,朝中大事还不到他说了算的地步,他那个位置恐怕坐不了几天,照顾好他自己就行,别多管闲事。”
王庶虽是文人,上马打仗的次数还要比张俊多,哪里会被张俊的恫吓吓到?他不妥协,不退让,对刘时说:“你回去告诉张俊,不管我在这个位子坐多少天,只要坐一天就要尽一天的责。”将相之间弩张剑拔,一触即发。不过这场收兵权行动却因为金人渝盟、举兵南下而不了了之。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十一月,宋金签订了第二份和约书,史称“绍兴第二次和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