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国一直强大的根本原因!诸葛亮看的最为透彻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8-26)300

不论是从三足鼎立的雏形刚刚开始,一直到最后司马氏篡政灭吴,一直想不通为何魏国内部经历了几次政事动荡,却依然以一种巨无霸的形式凌驾于吴蜀两国之上,直到最近重读了诸葛亮传,才发现了其中的根本原因,这首先要从两个人说起。

魏国一直强大的根本原因!诸葛亮看的最为透彻

*** 配图

徐庶自元直,原本名字叫单福,年轻时行侠仗义,习得一手好剑法,为人报仇杀了人结果被官府所抓。后来被朋友们救出来的单福放弃了仗剑走天涯的大侠梦,开始虚心求学,逐渐习得满腹经纶,是最初跟随刘备的智囊之一。

徐庶这个人是个大才,读书时别人看不起他杀人犯的身份,他就对人家愈发尊敬有加,求学的态度十分谦恭。一个人从性格暴躁的游侠到尊师敬道的学者,面对侮辱自己的人还能保持谦和,徐庶这份心境显然就是一个可成大器的人。后来曹操破荆州,抓了徐庶老母,徐庶自觉方寸大乱,已经不能进静下心来谋划出策,便辞别了刘备,北附曹操。

魏国一直强大的根本原因!诸葛亮看的最为透彻

*** 配图

另一个人是颍川石韬,字广元,是诸葛亮,庞统和徐庶的密友,史书上记载不多,但我想就凭前三个人的才华和名声,能和他们成为密友,自然才华应该不差多少,后来也和徐庶一同归附曹操。

这两个人和诸葛亮关系匪浅,诸葛亮也看重他们的才能,直到后来诸葛亮北伐中原,专门向俘虏问了下他俩的情况,得知俩人仕官都不高,才怅然感叹道:

“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意思就是,曹魏的人才为何如此之多,这俩人的才能难道都不值得重用么。

就这一句话,道尽了曹魏一直强势的根本原因,从曹操时代就开始,唯才是举,不论品德,不论出身,只要有才就重用,只要有能就提拔。这一制度也一直影响着曹魏后世的帝王和官员,曹家和夏侯家本来就是人才济济,曹仁,曹洪到曹真,曹休;夏侯惇,夏侯渊到夏侯尚,夏侯玄,还有出身平民或俘虏的五子良将到后期背景平凡的邓艾,杜预等等,魏国在人才的选拔这一方面远远超越了吴蜀两国。

蜀国本来就地处偏僻,人心难附,再加上刘备夷陵之战死的死降的降,早已凋零大半,以至于后期执政的蒋琬,费祎,都是刘备留下来的人才,就一个姜维,是刘备死后唯一自己提拔起来的大将。 吴国一直采取门阀制,子承父爵,子带父兵,这些公子哥仗着先辈们出生入死换来的荣耀却难以有大的建树,自从陆逊死后,人才彻底凋零,不论是诸葛恪还是孙峻,都是世家大族留下的纸上谈兵之辈。唯有一个延续国祚的陆抗,也是难以得到信任,自叹力不能及。

魏国一直强大的根本原因!诸葛亮看的最为透彻

*** 配图

三国兴衰,其实国力的影响并不是主要因素,历史上以小搏大的例子不在少数,诸葛亮在世时照样把军事奇才司马懿打的坚守不出,畏蜀如畏虎。他们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匮乏,魏国不论谁当政,从未听过宦官干政的丑闻,就算是位列《佞幸传》的秦朗,都能带兵打败十万鲜卑铁骑,对比刘禅,孙皓,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所以说,诸葛亮这一句话,便是已经看透了三国的成败,当然,人才再多,也得有一个可以用人的君主,能够驭才的领导,要不,司马懿就是例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8/143735.html

“魏国一直强大的根本原因!诸葛亮看的最为透彻” 的相关文章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徐邈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张裔是什么人?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三国时期,人才辈出,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这不用细说,能入诸葛亮法眼的,很少很少,而能被诸葛亮和孙权同时看中,更是少之又少。偏偏就有一位,诸葛亮和孙权都来争抢他,他是谁呢?他是张裔,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

良妃被称辛者库贱婢是因为什么?

良妃被称辛者库贱婢是因为什么?

良妃,卫氏,满洲正黄旗人,内管领阿布鼐女,康熙帝妃嫔。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辛者库是包衣的一种,和包衣佐领一样,为皇室服务。辛者库虽然是奴才的意思,可是满清官员在皇帝面前都称奴才,例如和珅在乾隆皇帝面前就是满口奴才。辛者库出身的人身份也不是那么低贱。他们可以有自己的家奴,佣人。他们可以参加科举,做...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都说皇家无情 司马师和司马昭为何没有因权力反目成仇

对司马家的两兄弟司马师和司马昭,在权力面前为何没有反目成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时代的最终胜利者是司马家,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最终走上了老东家曹操的路线,控制了曹魏的政权,最终得到了天下,让三家归晋,不过晋朝的建立是经过司马懿祖孙三代人的经营才成功的,这与曹操经过...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对同治皇帝年少继位,登基之后没过几年便因病去世,驾崩时只有19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正是因为皇帝能够享有非常庞大的权利,所以很多人对于皇位都趋之若鹜。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绝大多数皇帝因为在位期间碌碌无为,...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张温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黄武三年(224),以辅义中郎将身份出使蜀汉,孙权原先害怕诸葛亮会有意留难张温,但张温不担心。在呈...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三国时期东吴官员,爱好学习,信守情义

陆瑁(?―239年),字子璋,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丞相陆逊之弟。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爱好学习,信守情义。孙权曾因为公孙渊巧诈反复而意欲亲征公孙渊,陆瑁两次上疏劝谏,孙权乃止。赤乌二年(239年),因病去世。人物生平好学守义陆瑁(?―239年),...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282年~347年),本名谢魮,字幼儒,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散骑常侍谢衡的儿子,太保谢安的父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陈郡谢氏,才兼文武。永嘉年间,起家琅琊王(司马睿)掾、丞相参军。晋元帝即位,授丹阳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永和三年(347...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