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了14个儿子的李世民 一生竟然只爱她一人
最是无情帝王家,却总有那么几个对爱情坚贞不渝的,比较出名的便是明宪宗朱见深、隋文帝杨坚。大家万万想不到的是,生了十四个儿子、二十四个女儿的李世民,却也是一个情痴,他一生真正爱的人只有结发夫妻长孙皇后一人。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结合是典型的封建家族式的联姻。长孙皇后的父亲是长孙晟,不过在她八岁的时候父亲便已经去世了。随后,她便跟随舅舅高士廉和哥哥长孙无忌生活,当然主要还是高士廉来抚养的。我们都知道,李渊父子起兵是在公元617年,然而早在这之前长孙皇后便嫁到了秦王府。原来,高士廉与李渊同朝为官,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到李渊的二儿子也就是李世民,觉得他很有才能,将来必定有大出息,于是便和妹妹商量(长孙皇后的母亲并没有去世)将外甥女嫁给了李世民。长孙皇后出生于公元601年,嫁给李世民的时候年仅13岁,可以说,长孙皇后与李世民之间是一桩政治婚姻,刚开始并无感情可言。
*** 配图
俗话说的好,感情是培养出来的。13岁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古代13岁嫁人也并不稀奇。说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感情一直很融洽可能也不太准确,毕竟13岁的孩子还是会有点小脾气的。他们之间感情的升华,个人以为是在公元613年。公元613年五月,李世民母亲窦氏族病重最后去世,李世民夫妇二人始终在床前精心照顾;次月高士廉也因为受到杨玄感造反的牵连而被贬官外放。一个是生身母亲,一个是如父亲般的舅舅,让两个年轻人感同身受,心真正地走在了一起。在之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李世民始终与长孙皇后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长孙皇后还亲自鼓励将士。
从史料来看,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爱是非常深的,这体现在了对长孙家族以及长孙皇后所出嫡子的态度上。大家都知道,长孙无忌是长孙皇后的亲哥哥,虽然长孙无忌本身与李世民从小就认识,但是对于长孙无忌这个人李世民看的很重,让他在皇宫之中自由出去,病逝之后的顾命大臣也是以长孙无忌为首,予以了充分的信任。至于对嫡子们,那更是恩宠有加。李世民刚一继位,便立长孙皇后长子李承乾为太子,没有丝毫的犹豫。对于儿子李泰更是恩宠有加,在两个儿子犯错之后,李世民最终还是很坚决的选择了嫡子李治,而不是年纪更大、更像自己的李恪。
*** 配图
有的人会质疑我的观点,他们的理由是李世民更爱的是李恪的生母杨妃。我想,持这种观点的人可能更多的是受到电视剧渲染的影响,现在电视剧总是爱描写李世民与前朝公主的爱恨情仇。的确,李世民确实与这个表妹有过关系,还生下了两个皇子,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李世民生的儿子多了,他的妻妾成群。其实,从各个皇子取名,便知道李世民的态度了。长孙皇后的儿子,除了李承乾是李渊取的之外,其他的都是李世民自己取的,一个李泰一个李治,这是国泰民安、天下大治的含义,反观其他的儿子,如齐王李佑、纪王李慎包括李恪在内,都没有相应的意思。至于李世民喜欢李恪,更多的还是因为李恪身上能找到李世民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
还有一点,从李世民的子女出生的时间也能看出点端倪来。长孙皇后寿命比较短,她在贞观十年的时候便早早去世了,即便这样她和李世民也整整在一起生活了二十年。再看看皇子们的出生时间,最小的儿子李明生卒年不详,但是第二小的儿子生于贞观八年,基本可以确定他所有的儿子都是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前便已经出生了。最小的女儿新城公主是长孙皇后嫡出,唐高宗李治的亲妹妹,由此可见,在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基本上很少去后宫与嫔妃们玩乐,或者说根本没有。对于帝王而言,这个就很能说明问题。
有的人又会问了,这只能表示长孙皇后去世以后李世民很想念她。确实是这样的,不过我们换个思维想一想,如果不是喜欢长孙皇后会为她哭泣、为他做出这么大牺牲吗?根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年轻的时候还是蛮风流的,至少和其弟媳搞出了一些暧昧。不过,作为现代人,我们不可以从我们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作为一名皇帝,李世民有的时候也需要逢场作戏,至于与弟媳的关系我看利用的成分更多一些。
*** 配图
再看看李世民的贵妃们的待遇,您就知道她们和长孙皇后的差别有多大了。唐因隋制,正一品四夫人的封号以贵淑德贤为序,韦贵妃在武德年间便选入了秦王府,但是她自身除了身份比较高之外并无特殊的宠幸,她的子女也无一人因母而贵。韦贵妃所生的女儿临川公主直到18岁才册封为公主,纪王李慎在诸子之中也是比较有才干的,也没有受到过多的关注。至于其他的妃嫔,身份地位更低,加入李世民真的喜欢她们也不可能给她们更高的待遇。其他的妃嫔身份更低,无需多说。李恪的生母杨妃在《旧唐书》只有“恪母,隋炀帝女也”这么一句话,说明她在后宫之中地位是比较低的,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册封过,也不是很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