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楚霸王项羽不过乌江 竟是因为封锁过不去?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一首《题乌江亭》让我们看到了古人对项羽的怅惘。是的,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项羽为何就偏偏和乌江执拗起来了呢?
流传最为广泛的说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从速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 配图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不是不想过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江。中国著名学者冯其庸在其文章《项羽不死于乌江考》中,具体论证了《史记》、《汉书》、《楚汉春秋》对于项羽之死的描述,指出《史记》有关项羽之死的悉数文字,除《项羽本纪》中有“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船待”两处涉及乌江外,其余无一处写到项羽乌江自刎。反倒是清晰提到:项羽“身死东城”,“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等。他还通过《括地志》和《江表传》等篇章作了对于地理位置的考察,通过实地查勘考证,项羽确死于东城,即今天的安徽定远县,此地离乌江有120千米。至于《项羽本纪》中两处涉及乌江的记述,冯先生认为是司马迁记叙上的错误,并导致了今后的以讹传讹。
*** 配图
这种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计正山先生依据《史记》、《汉书》中的“灌婴传”,认为项羽并非在乌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远东城就被“搏杀而死”。
但这种说法同样充满了推测和猜想,遭到许多学者的对立。根据《太平寰宇记》等资料记载,两汉时期的东城县,是江淮之间的一个辖境宽广的大县。从现在定远东南的池河上中游区域,越过江淮分水岭,包含今滁县西南境、肥东东境、全椒西南境,直到今和县乌江的沿江一带。晋太康六年在设东城县界设置单独的乌江县。
*** 配图
章学诚在《和州志补沿革》曾指出:“秦为九江郡之历阳及东城乌江亭地……晋太康元年属淮郡,其历阳及东城乌江亭地如故。”也就是说,在楚汉战争时期,东城是一个范围宽广的行政区域,乌江是包含在东城县内的,因此司马迁所说的“身死东城”与“乌江自刎”并不矛盾,而是为避免同义重复而使用的描绘 *** 。
那么事实到底是怎样的呢?这终究是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