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什么安排关羽守华容道让曹 *** 里逃生?
罗贯中在三国的开篇,写下一首《临江仙》词。以磅礴的气势,博大的胸怀,纵观天下大势,阅尽历史沧桑,笑谈是非成败,感叹英雄豪杰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无奈。
在《三国演义》开篇之一回,首先拿刘、关、张的“桃园三结义”说事,让读者开卷就产生了一种误解,以为三国纷争,最后的得主,将是刘关张三结义的蜀汉。
书中极尽了贬斥曹操奸诈,诡谋,狠毒的章节。然而,经过多番刀枪剑影,血腥的杀戮过后,得以成就大业的,竟不是如司马水镜先生曾说的 “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的刘备。刘玄德虽然把诸葛亮和庞统二人都兼而得之,但蜀汉终归灭于曹魏。
*** 配图
吴之孙仲谋少年得志,并有风流倜傥、足智多谋的周公谨辅佐。而周氏却因气量狭窄,不堪大业,英年早逝,终归没能扶持孙权保得了江东一域,最后结局是降魏附曹,就更为悲哀可叹了。
看过三国者,对曹操此人的人性道德和政治操守,多产生两种绝然对立的结论:曹操是奸雄?是英雄?不难看出,作者罗贯中想灌输给读者的观点,不外乎把曹操当成奸雄,而永世唾弃之。
而我读过此书后,曹操在我的思想中的印象是: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不惧人言可畏,我行我素,而且都极有成效,最终能成就大业,把他当作奸雄,确实也没冤枉他。而以成王败寇的逻辑论之,他也堪当一代英雄。其后的历史也已经作出了明确的定论。
英雄也好,奸雄也罢,在中国的这部大历史中,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后人想骂的也都骂了。但他在历史上属于他的那时代里,他该得到的风光,他也都得到过了。正如作者在书的前面所写的那首《临江仙》词一样,“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英雄也好,奸雄也罢,留待后人当作故事评说。
后人看待历史,无非以史为鉴,从中得些经验教训,古为今用,益世益人。
*** 配图
我从曹操的成功中体会到的是另一种心得。
试想,尽管曹操一世奸雄,但他并非常胜不败。就说赤壁之战一役,曹操几欲全军覆没。他本人在大火之中抱头鼠窜,衣冠不整,慌不择路,狼狈不堪。几经九死一生,最后还陷入华容道之穷途险境之中,正待庆幸死后复生,却不料被关云长横刀立马拦住去路。心想这下死定了。在部下的提醒下,死皮赖脸的和关云长拉旧情份,求关云长放他一马。不料他这番低声下气的求情,又正好是碰着个重义气,念交情的关云长,竟然一念之慈,真的就放过了他,让他得以逃出生天。不然,那之后,还有魏的天下?
为什么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偏偏是关云长呢。大家都知道,那是拜诸葛亮有意为之。说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善观天象。他知道,此番曹操大败是天时地利使然。但他命不该绝也是天意。所以特意在他东逃西窜,陷入绝望的时候,给他卖个人情。而能帮诸葛亮卖这个人情的,也只有关云长一人。
他知道关云长此人最重意气,最念旧情,过去他落难的时候,曹操对他优待有加,他过五关斩六将,曹操也不难为他,还给他钱,给他车、给他马。还修书给他通关过卡,这番情份,他一个血气汉子岂能忘得了?且他这个人历来又是服软不服硬,在曹操亡命落魄的时候,他是绝对下不了手杀曹操的。
*** 配图
所以诸葛亮就故意派关云长去华容道等着曹操。他还有意的激关云长立下了军令状,这样他又可以要挟关云长,让关云长以后不敢得罪他。至于诸葛亮为何要卖这个人情给曹操?如果当时他把赵云或张飞派到华容道去,这三国的历史不就得改写了?所以说:曹操其后的成就,是诸葛亮有意送给他的。至于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却并不是罗贯中书里所说的,诸葛亮是出于顺应天意那么简单。其中一定有诸葛亮不便告人的用心和目的。这才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留下的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