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的爱子差点与朱棣平分天下却靠喝茶保命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0-29)160

明代写茶的书很多,起码有五十余种。但其实,有真知灼见的却凤毛麟角。朱权的《茶谱》,算是少有的经典之作了。但是这本《茶谱》的作者既不是文人墨客,也不是高僧大德。出人意料,他竟然是根正苗红的皇亲国戚。朱权能文善武,可谓一位奇才。曾与蒙古骑兵对阵,也做过“朝廷反叛”。最终,却以“茶人”身份终老林泉。大明朝的“花美男”《明史》记载,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受封宁王,三年后到大宁上任。换句话说,朱权从16岁开始就负责起了大明朝北方的军事防务。如此军事要地交给他掌管,也可见朱元璋对其信任程度。宁王朱权,确实不同一般的纨袴膏粱。焦竑《国朝献征录》记载他:

“生而神姿秀朗,白皙,美须髯,慧心天悟。始能言,自称大明奇士,好学博古,诸书无所不窥。”

朱元璋的爱子差点与朱棣平分天下却靠喝茶保命

*** 配图

可以想象,朱权放在今天绝对算是韩剧中“花美男”的角色。不仅家世显赫、长得好看还有才学。这倒不是一家之言,《藩献记》、《医统》都有类似记载。怪不得他自己要自称“大明奇士”了。

但朱权这时还没有研习茶学,倒是展现出了惊人的军事才能。《明史·朱权传》记载,他统领军队“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由于手握重兵,朱权一时间风光无限。建文元年七月,燕王朱棣在北平起兵。宁王朱权,成了朝廷与燕王都想争取的对象。

险些平分天下

朝廷生怕宁王帮助燕王,于是准备先行削藩。这件事,引起了宁王朱权的不满。之后,燕王朱棣则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最终,宁王朱权被迫加入燕王朱棣的阵营。一方面,宁王手下的大军皆归燕军战斗序列。另一方面,宁王朱权也成了燕王朱棣的好帮手。可以说,燕王朱棣既解除了后顾之忧,又增添了一条膀臂。《明史·朱权传》记载,朱棣甚至想与朱权事成后“中分天下”。

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当燕王朱棣真正登上帝位的时候,宁王朱权却倒了霉。首先,原来镇守的北方大宁城是回不去了。永乐元年二月,改封朱权到南昌。而且明确规定,朱权到南昌后待遇一切从简。甚至,连王府都不必单独修建。除此之外,朱棣对朱权仍然不放心。派人监视其一举一动,好在没有发现什么蛛丝马迹。不然,估计宁王朱早就性命不保了。宁王朱权,绝不是简单的人物。《藩献记》曾说他“旁通释老,尤深于史”。熟读史书的人,怎么会不明白“兔死狗烹”的道理。要想活下去,只有将韬光养晦运用到了极致。至此,宁王朱权开始醉心于茶学。

朱元璋的爱子差点与朱棣平分天下却靠喝茶保命

*** 配图

明朝茶学之一人

想当年,宁王朱权曾经是叱咤疆场的英雄。现而今,他摇身一变成了资深茶学专家。朱权的茶学造诣,全都凝聚在了《茶谱》当中。这本书,分为《品茶》、《收茶》、《点茶》、《熏香茶法》、《茶炉》、《茶灶》、《茶磨》、《茶罗》、《茶架》、《茶匙》、《茶筅》、《茶瓯》、《茶瓶》、《煎汤法》、《品水》共十六个部分。书中的每个环节,都写得十分清晰明了。若不是茶界行家里手,是绝难有如此清晰的论述。

通读《茶谱》我们不难发现,朱权擅长的竟然还是宋代的点茶古法。《茶谱》中记载:

“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于巨瓯。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末不浮,乃成云头雨脚。分之啜瓯,置之竹架,童子捧献于前。”可以看出,朱权对于百余年前的“宋代点茶法”可谓驾轻就熟。要知道,他的父皇朱元璋对于茶业极力倡导的可是“废团改散”。简而言之,就是废除团茶提倡散茶。进一步说,就是抛弃宋代点茶法。从这点来说,朱权与明太祖的精神可算是背道而驰。

可以推断,明代初年饮茶方式也有分层的现象。散茶流行于民间,而团茶则仍流行于上流社会。老百姓用“撮泡茶”,而像朱权这样的贵族则还是喜爱“点茶法”。由于“废团改散”的茶业政策,执行的坚决而彻底。以至于,到了明代中晚期已经没有茶学著作再去提及“点茶法”了。也就是说,朱权可能算是明代精通“点茶法”的最后一批茶人

不仅是具体饮茶手法,朱权对于中国茶文化精神层面的提升也颇有建树。他提倡,喝茶应该有一整套的流程。主人怎样泡茶,童子怎样献茶,客人怎样喝茶都有一定之规。甚至于,每个环节间的对话都有具体规定。他曾盛赞:

朱元璋的爱子差点与朱棣平分天下却靠喝茶保命

*** 配图

“茶之为物,可以助诗兴而云山顿色,可以伏睡魔而天地忘形,可以倍清谈而万象惊寒,茶之功大矣!”

固然,茶有这样那样的功劳。但对于宁王朱权来说,茶最主要是有保命的功劳。正是由于醉心于茶学,以至于给外人造成了与世无争的姿态。因为爱茶,朱权也得以平复政坛上备受摧残的心灵。可以说,茶对于宁王朱权有着救赎身心的功效。最终,朱权以70岁高龄得以善终。宁王朱权,也是整个大明王朝中最懂茶的皇族成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10/154749.html

“朱元璋的爱子差点与朱棣平分天下却靠喝茶保命”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赵云的一生有多少儿子?分别是谁

历史上赵云的一生有多少儿子?分别是谁

赵云,字子龙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赵云是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为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立下卓越功勋,被追谥为顺平侯,在《三国志》中,与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共列一传,可见其地位不低。赵云一生忠勇,身经百战,毫发无损,最终病死,善终了。赵云有两个儿子...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世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

陈祗(?―258年),字奉宗,汝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祗早年受费祎的赏拔,董允死后担任侍中,逐渐成为蜀汉后主刘禅的宠臣,官至尚书令、镇军将军,权力甚至超过大将军姜维。陈祗支持姜维的北伐中原,假意与宦官黄皓交好,导致黄皓开始...

苏麻喇姑常年不洗澡身上味道肯定重 康熙为何还能容忍

苏麻喇姑常年不洗澡身上味道肯定重 康熙为何还能容忍

对苏麻喇姑常年不洗澡,为何康熙还那么宠爱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苏麻喇姑可能是清王朝历史上最为传奇的一个女子了。第一,她几乎见证了清朝入关到建立清王朝的全过程;第二,她作为孝庄皇后的绝对心腹,了解了太多顺治、康熙两朝的历史。在后宫中,大多数人也许不害怕孝庄皇后,但...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曾获得君主大壮

徐盛(生卒年不详),字文向,琅邪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徐盛抗击黄祖,因功升为中郎将。在濡须浴血奋战。刘备伐吴地时,徐盛跟随陆逊攻下蜀军多处屯营;曹休伐吴时,徐盛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抗多,成功防御。因前后战功,徐盛先后升任建武将军、安东将军...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陈桥兵变结束后 宋朝为何没有人能够以武乱国

对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之后,宋朝为何再无人能以武乱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祖宗制兵之法,天下之兵,本于枢密,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宋·枢密院宋朝,作为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富庶的朝代,在这个时代我们国家无论是经济制度...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有哪些与毕沅相关的轶事典故?史籍中是如何记载的?

毕沅(1730年9月29日—1797年8月24日) ,字纕蘅,小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江南镇洋县人,清代著名学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幼年丧父,师从沈德潜,喜欢金石地理之学。考中举人,授内阁中书,迁军机章京。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状元及第,授翰林院编修,...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沆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李沆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李沆(hàng)(947年-1004年7月23日),字太初,洺州肥乡人,北宋时期名相、诗人。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李沆登进士第,任将作监丞、通判潭州,召直史馆。累迁至礼部侍郎兼太子宾客,辅导太子赵恒(宋真宗)。至道三年(997年),真宗...

杜衍:北宋宰相、名臣,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

杜衍:北宋宰相、名臣,支持庆历新政,为相百日而罢

杜衍(978年-1057年3月17日 ),字世昌。越州山阴人,北宋名臣,唐朝名相杜佑之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杜衍登进士第,补扬州观察推官,历知乾、扬、天雄、永兴、并等州军,以善于治狱闻名。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兼判吏部流内铨。历任知审官院...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