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01)261

按照一般观点认为,崇祯帝是明朝灭亡前的最后一位皇帝。可以说,对他的评价是众说纷纭,既有同情也有责难,既有惋惜也有诋毁,但无论哪种看法,对其尚属一位勤奋的帝王,几乎没有异议。毕竟,据史料记载,崇祯帝继位时,年仅17岁。面对父兄留下的一个危机四伏的烂摊子,他能颇思振作,是有想干事、干大事的决心与劲头的,所以总是鸡鸣就起床,深夜才入睡地经常召见廷臣,探求治国方策。甚至在崇祯十五年(1642年)七月初九,他因“偶感微恙”而临时传免早朝,遭到内阁辅臣的批评,也能既感激又羞愧,特亲笔写手敕,对辅臣进行褒奖,对自己进行批评。足见其力挽狂澜的决心和勤奋执政的程度。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 配图

再者,崇祯帝能牢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古训,对自己要求甚为严格。他自幼养成俭朴的习惯。初习字时,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曾有段这样的记载,说他某日听讲官讲书,因所穿内衣袖子已破损,露在外面很不雅观,不时把它塞进去遮掩。这讲官看到了,奏道:“衣之敝虽过于位,然美德也,何必讳?”足见其克勤克俭的品德和励精图治的毅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称得上以身作则的帝王,却最终落得个亡国之君的下场,何缘故也?按照唯物史观的分析 *** 看,人民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失去了民心的君子与 *** ,是不可能成为顺应历史潮流的代表的。按照辩证法的理论观点看,事物发展变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一个既有内因又有外因起作用的过程。基于这样的原则,我们再来分析崇祯帝何以极为勤奋却无力回天的现象,就容易多了。以下概略谈谈笔者对此的一些看法。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 配图

其一,崇祯帝自身是矛盾体。他决事果断、雷厉风行,如处理庵党一案,也有多疑多虑、优柔寡断之一面,如关于是先攘外抑或先安内,一直拿捏不定,遂误国家;既有刻薄寡恩翻脸无情之一面,如对一些大臣的处理上,也有多情柔肠之一面,如对周后互敬互爱;他既自制极严,不耽犬马,不好女色,生活简朴,也大肆敛财、以国为家,挤占财政,关键时刻不肯多掏一文钱;他既经常征求左右的意见,也刚愎自用,不能做到虚怀纳谏、择善从流;他既知人善任,如重用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等具一代文武全才之人,但却任用他们时,言听计从,优遇有加,一旦翻脸,严酷无情,果于杀戮,导致用人不专,出现崇祯朝五十相局面;他既悯恤黎民疾苦,常下罪己诏,但又搜刮民膏,加派无度,置百姓于水火;他既励精图治,常平台招对,咨问政之得失,与臣下论讨兴亡之道,为政勤奋,事必躬亲,欲为中兴之主主,但求治心切,责臣太骤,以致人心恐慌、言路断绝,常谓所任非人,终成孤家寡人,以至于煤山殉国,从死者唯一太监耳。由此看来,崇祯之所以成为亡国之君,其内在因素,不是已经一目了然了吗?

其二,明朝此刻已积弊太重。就医学观点分析,病入膏肓再高明的医生也无能为力。200多年的明朝到了崇祯时期,显然已经积重难返。政治上的腐败、军事上的失利、经济上的衰落,是崇祯帝面临的更大困境和难以逾越的障碍。政治上,经过近300年的风雨侵蚀,大明王朝的统治机器已经从内部腐烂,有能之人纷纷被排挤被诬陷被关押被砍头,而无德的人却越来越多地占据了显要位子,既然整个 *** 机构基本是“不肖者集,贤者逝”的局面, *** 机构的功能焉能不彻底丧失?军事上,正值国家内忧外患最严重之际,内有黄土高原上百万农民造反大军,外有满洲铁骑,虎视耽耽,山河冷落,风烟四起。到后来,在辽东失守,清军直接面对山海关,牵制了明朝的精锐部队。而且当时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备废弛的明军根本不是其对手。加上,崇祯手下几位重臣洪承畴、吴三桂等纷纷倒戈降清,大势已去……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 配图

经济上,当时天下饥馑,疫疾大起,本应赈灾济民,却不断加重税赋,搜刮民脂民膏;辅以明末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大量集结在大地主及贵族的手中,更使得农民流离失所。故饥民暴动,不仅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定性,反壮大了农民军的主力军。自然就形成了一种明末农民起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恶性循环。试想,这种环境下,这种趋势里,崇祯帝即便是再勤奋勤俭又能起到多大作用?我想此时此刻,以心有余而力不足来形容他是再合适不过了。毕竟,明朝末年已经是政治的失德、军事的失败、经济的失衡、民心的失去,任是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了!不过,这里笔者并没有为崇祯帝开脱的意思,他身为帝王,必须也应该为明朝灭亡负主要责任,这是不可能推脱得了的。明朝灭亡的教训,很值得我们今天深思,很值得我们时刻铭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12/160427.html

“明末崇祯帝为何如此勤奋却仍无力回天?” 的相关文章

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 刘备为何会传位给刘禅

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 刘备为何会传位给刘禅

对刘备一共有四子,刘禅只是庶长子,为何刘备还传位刘禅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219年,刘备自立为汉中王,立刘禅为王太子。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一个月之后,刘备病逝,享年六十三岁,随后刘禅在成都继位称帝,史称“汉怀帝”。不过,刘备一共有四个儿子,分...

朱粲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粲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四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武德二年(619年),朱粲设宴款待前来招抚的大唐使臣段确。结果席间二人发生冲突,朱粲就将段确杀害并烹食。那朱粲有多么残忍一,起兵反隋朱粲是亳州城父县人,早年在本县担任佐史,辅助城父县令处理政务。大业...

孙夫人当初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为何再也没有回去

孙夫人当初离开刘备的原因是什么 之后为何再也没有回去

对孙夫人为什么要离开刘备?为什么不回到刘备身边?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离开刘备,不能怪她,她也是被骗了。从《三国演义》里的描写来看,孙夫人对刘备,感情是很好的。孙权在周瑜的建议下,以国太生病为由,要接孙夫人回娘家探母——接出嫁的姑娘回家省亲,这在古代社会,也是很常见...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汉献帝退位后什么事情都没有 刘备为什么还要汉献帝发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献帝退位后,一直安然无恙,可刘备为何要为他发丧?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期,汉献帝刘协做了一辈子的傀儡,最终退位,将皇位让给了曹丕,后来,刘协被封为山阳公。身为亡国之君一般下场都比较凄惨,但刘协却是其中的一个特例,能够得以善终。在公元234年...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曹休为何会被周鲂所所骗?

石亭之战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一场著名的战斗,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三国演义》中有“周鲂断发赚曹休”的经典桥段,描写的就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石亭之战。228年曹魏方面出动十多万大军,陆逊率五万人在石亭大破曹休,不久曹休羞愧而死,第二年孙权凭借此战声势称帝。石亭之战的主角是陆逊和曹休,...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项羽死后刘邦是如何对待他的那些亲属的?

刘邦是秦末不可多得的枭雄,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古代统治者,对于和自己竞争最终失败的人,都会有意贬损他,污化他。对其子孙后代,都会着意打击。比如李世民打败他的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后,不但杀掉他们的儿子,而且对他们进行了着意地贬损。在史书上,李建成变成了一个...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贺若敦与贺若弼是什么关系?二人的结局如何?

古人云: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贺若敦生前效力于西魏、北周两朝,以勇武闻名,尤善骑射,“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深得独孤信、宇文泰、杨忠等关陇权贵们的赏识。贺若弼为北周、隋朝两朝大臣,文武双全,“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长

康熙和乾隆在位时间都长达60年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长

康熙和乾隆为何长寿?他俩从不碰一样“嗜好”,其他皇帝却做不到,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康乾盛世”是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盛世,在这个盛世中也出现了两个非常长寿的皇帝——康熙和乾隆。康熙帝是清朝乃至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61年,享年68岁...

评论列表

夏丽
夏丽
2个月前 (10-06)

崇祯帝是一位勤勉而矛盾的君主,他以身作则,克勤节俭;然而面对国家积弊深重、内外交困的局面时却显得力不从心,明史记载其决策果断又矛盾重重,资治通鉴实录录稿存略疏草奏议汇钞合编本末记要,皆反映出他在治理国家的道路上艰难前行。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于奢,古训犹在耳旁回响之际,孤注一掷的无奈和无力回天的遗憾令人扼腕叹息!身为帝王必须承担历史责任不容推卸但教训深刻值得深思铭记于心引以为戒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之路任重道远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