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靠诸葛亮:三国之一家族的结局究竟如何?
汉末三国是中国历史上士族门阀开始兴盛并最终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因此这一时期的天下政坛上涌现了很多颇具影响的大家族,比如“四世三公”的袁氏、笑到最后的司马氏等等。但要说三国时期的“之一大家族”非琅琊诸葛氏莫属。
汉末三国是乱世,很多大家族往往只能在某个政权内兴盛,哪怕曹氏、刘氏、孙氏这三家皇族也不例外。但琅琊诸葛氏却在曹魏、东吴、蜀汉三国都拥有位极人臣乃至独掌权柄的地位,世称“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这在三国时期的大家族中是绝无仅有的。
那么作为三国“之一大家族”的琅琊诸葛氏究竟结局如何呢?
琅琊诸葛氏发源于汉朝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汉末三国时期,由于天下大乱,琅琊诸葛氏的族人开始向外迁徙,逐渐形成了曹魏诸葛氏、东吴诸葛氏、蜀汉诸葛氏三大分支。
*** 配图
曹魏诸葛氏主要是由留在琅琊老家,没有向外迁移的诸葛族人组成,代表人物为诸葛诞。诸葛诞,字公休,诸葛亮的族弟,青年便以才德著称。不过魏明帝曹睿认为诸葛诞是“修浮华,合虚誉”,将其免官。曹爽专权后,复出的诸葛诞出任扬州刺史,负责防守东吴。
嘉平四年(252年),曹魏权臣司马师决定起兵伐吴,但没有采纳诸葛诞提出的作战计划,结果魏军被诸葛诞的族侄诸葛恪击败。司马师因此欣赏诸葛诞的才华,任命诸葛诞为镇南将军,成为曹魏东南方的一等大将。
正元二年(255年),曹魏爆发了毌丘俭、文钦之乱。诸葛诞凭借平乱时立下的赫赫战功,就任曹魏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都督扬州诸军事。曹魏的东南地区几乎都在诸葛诞的掌握之中,曹魏诸葛氏发展到了顶峰。
但就在诸葛诞走上人生巅峰之时,他与曹魏实际上的统治家族司马氏之间产生了巨大的矛盾。于是在甘露二年(257年),诸葛诞起兵反抗司马氏。刚刚执政的司马昭挟持曹魏的傀儡皇帝曹髦,率领大军亲征诸葛诞。
经过激战,诸葛诞最终被司马昭击败,在突围出城的途中被司马昭的大将胡奋杀死。曹魏诸葛氏也被司马昭夷灭三族,从此一蹶不振。不过诸葛诞之女是司马懿之子司马伷的妻子,也就是后来东晋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的祖母。
建安五年(200年),琅琊诸葛氏族人、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字子瑜)在孙权姐夫弘咨的推荐下成为孙权的属下。之后诸葛瑾凭借其出色的才华和杰出的政绩成为孙权的心腹重臣,琅琊诸葛氏从此在东吴生根发芽。
诸葛瑾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品德高尚。诸葛瑾曾出任使者与弟弟诸葛亮会谈,两人的会谈全部都在官方场所进行,没有私下会面,也没有谈及任何私事。有人怀疑诸葛瑾私通刘备,结果孙权说:“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
孙权称帝后,诸葛瑾成为东吴的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位极人臣,最后于赤乌四年(241年)去世,享年六十八岁。不过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从小就是个“神童”,长大后也得到了孙权的宠信。因此东吴诸葛氏在诸葛瑾去世后进一步发展壮大。
*** 配图
神凤元年(252年)孙权去世后,继承皇位的孙亮年幼,身为托孤大臣的诸葛恪成为东吴实际上的掌权者,权力超过了父亲诸葛瑾,与二叔诸葛亮不相上下。诸葛恪执政后广施德政、惠民以实,因此在东吴深受士人百姓的拥护。
建兴元年(252年),诸葛恪成功击败了曹魏司马师的几路伐吴大军,声望达到了顶峰。但在建兴二年(253年),被胜利冲昏头脑的诸葛恪轻率地起兵二十万讨伐曹魏。当时很多人反对出兵,然而都被“神童”诸葛恪驳倒。
结果东吴大军在合肥新城(今安徽合肥西北)下遭遇惨败,诸葛恪的威信也大受打击。从小就是“神童”的诸葛恪害怕被人耻笑,于是在东吴国内大兴严刑峻法,滥杀公卿百姓;穷兵黩武,加重百姓负担,结果搞得是满朝愤恨。
建兴二年(253)十月,东吴宗室孙峻、孙綝兄弟联合东吴皇帝孙亮发动军事政变,诸葛恪在政变中被杀,享年五十一岁。之后诸葛恪的兄弟和儿子都被孙峻杀死,全家也被孙峻夷灭三族,东吴诸葛氏从此灭绝。
幸运的是,诸葛瑾很早就发现“神童”诸葛恪存在严重问题,称之为“将大赤吾族也。”因此诸葛瑾将自己的次子诸葛乔送到蜀汉做诸葛亮的养子。诸葛恪灭族后,诸葛乔之子诸葛攀重归诸葛瑾一系,东吴诸葛氏在蜀汉诸葛氏的庇护下得以延续。
蜀汉诸葛氏的创始人,就是琅琊诸葛氏最著名的成员,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智慧与道德的化身——武侯诸葛孔明。诸葛亮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本鬼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兴十二年(234年),汉丞相诸葛武侯薨逝于五丈原。当时诸葛武侯的儿子诸葛瞻还不到八岁,因此辉煌的蜀汉诸葛氏暂时离开了政治舞台。但蜀汉诸葛氏依然保留了巨大的影响力,诸葛瞻在十七岁的时候成为后主刘禅的女婿。
从延熙七年(244年)开始,才思敏捷的诸葛瞻历任羽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等官职,正式登上蜀汉的政治舞台。出于对诸葛武侯的崇敬与怀念,蜀汉之后出台的每一项良政都被百姓认为是诸葛瞻的主意。因此诸葛瞻的声望也日渐高涨,成为蜀汉末年的执政者之一。
*** 配图
诸葛武侯很早就觉得诸葛瞻过于早成,恐难成大器,临终前还写下《诫子书》给诸葛瞻。但可惜的是由于诸葛武侯的影响,导致诸葛瞻从一开始就处在不正常的政治环境之中。因此诸葛瞻的问题并没有得到纠正,也为他日后的悲剧买下了伏笔。
炎兴元年(263年),曹魏征西将军邓艾偷渡阴平,攻入蜀汉腹地。由于大将军姜维当时在剑阁阻挡钟会率领的曹魏军,因此诸葛瞻与张遵(张飞之孙)、黄崇(黄权之子)、李球(李恢之侄)等蜀汉名臣之后率军抵抗邓艾。
黄崇在战前多次建议诸葛瞻迅速抢占险要地形、阻止邓艾进入平原,可是犹豫不决的诸葛瞻没有采纳这个建议,竟在涪县(今四川绵阳市涪城区)盘桓数日,坐视邓艾进入平原。而黄崇自知此战已无希望,只能放声大哭。
之后诸葛瞻严词拒绝了邓艾的劝降,在绵竹与魏军展开了最后的殊死决战。由于失去了地利,拼死作战的蜀汉军最终还是被邓艾击败。诸葛瞻、诸葛尚(诸葛瞻长子、诸葛亮之孙)、张遵、黄崇、李球等人全部战死沙场。
不过蜀汉诸葛氏并没有因为诸葛瞻、诸葛尚父子的牺牲而消亡。诸葛瞻的次子诸葛京在蜀汉灭亡后迁居中原,历任郿县县令、江州刺史等职。由于曹魏诸葛氏和东吴诸葛氏的衰微,之后的琅琊诸葛氏一族基本上都是蜀汉诸葛氏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