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包拯也曾判糊涂案:被小吏犯人联手蒙骗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12-18)140

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一向被认为是科技著作,实则其里面的内容十分庞杂,除了“高科技”之外,还有很多人文记载,譬如我们鼎鼎有名的包拯包大人,也有幸入了大科学家沈括的法眼。说的是一个平民,犯了法,将要被处以杖打脊背的“杖脊”重刑。恰好又是开封府尹包拯审理此案。包大人是“黑脸”,从不讲情面的,此君要大受活罪了。

但这位老兄不是坐以待毙的主,便买通了府衙内一位负责杖责犯人的小吏。此小吏告诉罪犯:到时候包老爷的判决书当庭发下来,一定是我去执行杖责之刑,还没有开打之前,你就必须之一时间拼命地喊冤。然后,小吏便大声训斥他说,老老实实接受惩罚吧,废话怎么那么多。如此一来,马上就会有转机。

包拯也曾判糊涂案:被小吏犯人联手蒙骗

*** 配图

罪犯当然言听计从,在临受杖责之前,便与那个小吏合作唱了这出戏。包大人一听小吏口出狂言,有仗势欺人的举动,就气不打一处来,把小吏打了七十大板。而对那位罪犯,包大人却有了不忍之心,将其轻判,随便打了几下便收工。小吏虽然挨了板子,但也算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只是包大人,活生生被小吏骗得好惨。

沈括写《梦溪笔谈》时,包拯才去世二十多年,他俩算是同时代人,沈括的记载应该不会太夸张,可信度很高。不知沈括到底是在告诉大家,包青天审案也有糊涂的时候,还是在揭露小吏这种人的阴坏。中国专制时代的行政制度是“皇权不下县”,即县级以下的地方,根本没有朝廷命官,基本由乡间士绅自治,再委之以县衙的小吏,县太爷便可高枕无忧。而且,从县衙开始,每一级 *** 机构里,都有很多不入流的小吏,来执行官员的命令,如刚才那位玩弄包拯的高手。

古代实行流官制,官员干几年就走了,对当地事务本就不熟。而且本县本府人士要避嫌,不能在原籍任职,可小吏都是本地人,对家乡物事人情了如指掌。所以,地方上的事,县太爷或许是个“昏官”,小吏却异常“清醒”。

正是这种很不利于官员主政一方的状况,才造成了小吏成为中国历史上极为嚣张贪渎的一个整体形象。古代很多“公家事”,都坏在他们手上,而官员的名声,也会一不小心,被他们搞臭。《聊斋》上有一篇《梅女》,讲到一小偷,行窃于一户姓梅的人家,却被这家待字闺中的姑娘“梅女”抓了现行,并叫家人将小偷扭送县衙。可惜,县衙里负责治安的某“典史”收了小偷的贿赂,便反诬梅家 *** 与那小偷有私情,此乃风流案,并非盗窃案。接着,还要将梅 *** 羁押审问。梅 *** 恐受侮辱,便悬梁自尽,以示清白。

包拯也曾判糊涂案:被小吏犯人联手蒙骗

*** 配图

聊斋上说的“典史”一职,本是不入流的小吏,到了清代,一度被提拔为级别更低的“朝廷命官”。蒲松龄笔下的这位典史,参加工作之前,乃当地一个泼皮无赖,是花钱买的这个典史之位,故此人与小吏亦无太大差异。此典史作恶多端,在聊斋先生的如椽大笔之下,当然使其全家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只可惜,中国漫长的专制时代,小吏们几乎都是对上哄瞒“朝廷命官”,对下欺诈盘剥老百姓,又有几个会得到所谓的“报应”。

我们敬爱的包大人,也是因小吏捣鬼,才留下了一个污点,大大有损其一贯高大上的形象。其实,《梦溪笔谈》里的这位小吏,只是相当准确地抓住了包大人审案的之一逻辑与法则,即同情弱者。所以他故意狐假虎威,在包拯眼皮子底下大声呵斥罪犯,让包拯认为他正在作威作福,欺压弱者。于是包拯同情心大发,宽恕了那名将要面临重罚的罪犯,也上了小吏的道。包拯的这种心态,让人会忍不住联想到海瑞。比包拯晚个五百年的明代大清官海瑞,遇到疑难案子时有三大原则:长辈与晚辈,或者兄长与弟弟闹矛盾,一般站在长辈与兄长这边;贫民与富民之间的诉讼,一般站在贫民这边;老实人与刁钻者打官司,一般站在老实人这边。

包拯也曾判糊涂案:被小吏犯人联手蒙骗

*** 配图

这一套理念,完全是儒家不讲技巧,只顾抽象道德诉求的一种体现。孔子所谓的“不患寡,患不均”,影响实在是太大了,海瑞不是在具体的案件中去死抠细节,以事实真相作为之一准则,而总是一味地照顾弱势者,想着强势者即便受点委屈,也只是把某种“不均”的状况,稍稍减弱了一些。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海瑞当然认为自己的理念无可厚非。

包拯与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且不分伯仲的两个青天大老爷。沈括笔下的包拯,又让这两人为官办案的理念如此接近,这恐怕不是一种巧合。仔细一想,包拯是一个被后代小说和戏剧严重神话的人物,他杀陈世美、查明“狸猫换太子”真相的故事,本没有史实做依据,但其中隐约透出的还是同情弱小的那种套路。推而广之,古代很多所谓的清官,很多都是只讲道德,不顾事实真相的“昏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12/163334.html

“包拯也曾判糊涂案:被小吏犯人联手蒙骗” 的相关文章

朱标作为太子却能手握重权 朱标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权力

朱标作为太子却能手握重权 朱标哪里来的那么大的权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标为什么作为太子可以手握重权?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朱标是朱元璋的嫡长子,也是明朝的太子。成为太子之后他的权力日益变大,朱元璋也没有打压,甚至发展成了明朝最有权势的人。甚至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都是少有的权力最大的太子。那为什么他会拥有这么大的权力?...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一个男人陪葬 这人到底是谁

康熙临死前为何点名一个男人陪葬 这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陵寝中除了妃子外,为何还多了个男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皇帝的种种故事,经常被改编成各种影视作品,相信喜欢历史剧的人,都不陌生,而在清朝的盛事期当中,康熙皇帝就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成为清朝颇具代表性的一位皇帝。如同多数皇帝一般,康熙死后...

杜僧明:南朝梁时期名将,以陈朝开国功臣的身份配享于太庙

杜僧明:南朝梁时期名将,以陈朝开国功臣的身份配享于太庙

杜僧明(509年~554年),字弘照,广陵临泽人人,南北朝时期梁朝名将。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杜僧明早年担任新州防助,效力于卢安兴、卢子雄父子,后因卢子雄冤死而发动兵变,攻打广州,被陈霸先俘虏,遂归顺陈霸先。他随陈霸先收复交州、攻杀元景仲,击...

杜袭: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杜袭:三国时期曹魏重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初年,投奔司空曹操,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军咨祭酒、魏王侍中、丞相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累封武...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刘邦如此宠爱戚夫人为何不处死吕后来保全她?

无论是在正史里还是野史中,刘邦对戚夫人的宠爱就连吕后都无法相提并论,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吕后即吕雉,是刘邦的结发之妻。刘邦虽然喜欢戚美人,也了解吕后的心狠手辣,但刘邦从政治上考虑,始终没有将吕后处死来保全戚姬母子。我们从三个角度来分析此事。一、刘邦没有理由处死...

胤禔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什么

胤禔的一生是什么样的?都经历什么

胤禔是康熙皇帝皇长子,被圈禁26年。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据统计,康熙帝一生共有35个儿子,20个女儿,虽然有夭折,但康熙仍然算是大清拥有子女众多的帝王之一了。在康熙众多子女中,有一个儿子却比较福薄命苦,其后半生遭康熙囚禁终不得出。话说虎毒不食子,那么这位皇子究竟是...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刘恒被拥立称帝后,是如何抓稳权力免于被权臣架空的?

汉文帝刘恒(前203年~前157年7月6日),西汉第五位皇帝,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180年,身为代王的刘恒,终于抵达了长安城外。望着眼前巍峨的长安城,刘恒不禁心生感慨。十五年前,他离开长安城的时候,仅仅只有八岁。当时还...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东晋时期大臣,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谢裒(282年~347年),本名谢魮,字幼儒,陈郡阳夏县人,东晋时期大臣,散骑常侍谢衡的儿子,太保谢安的父亲。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出身陈郡谢氏,才兼文武。永嘉年间,起家琅琊王(司马睿)掾、丞相参军。晋元帝即位,授丹阳郡尉。永昌元年(322年),授太常卿。永和三年(347...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