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死咬着合肥不放?真相是什么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1-07)150

三国时期“合肥”为什么如此重要,让东吴孙权死咬不放,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处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分属两大水系的东淝河和南淝河在逍遥津汇流。新石器时期,人们在此定居。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称:“夏水暴涨,施(南淝河)合于肥(东淝河),故曰合肥。”

三国时期,曹魏和孙吴围绕合肥在45年里爆发10次大规模战争,曹魏四越巢湖不成,孙吴六攻合肥不下,为什么孙吴紧盯着合肥不放?

上图_ 合肥地理位置

位置特殊 交通要冲

曹魏和孙吴首先看中的是合肥的地理位置。合肥,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它东挽江淮丘陵张八陵,西抱大别山余脉皖西山地,南濒长江,北枕淮河。汉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首置合肥县,时移世易,当地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

秦岭和淮河横贯东西,势分南北。秦岭余脉延伸至安徽,天柱山、白马尖、老嘉山、琅琊山自西向东组成标志性的江淮分水岭,其中位于肥西的将军岭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嘉庆《合肥县志》载:“将军岭在城(合肥)西四五十里,一名分水岭,岭下有分水田,一源二流(一流入江,一流入淮),即淝源分流处。”

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死咬着合肥不放?真相是什么

秦汉时期,北方自合肥南下,分为东、西两路。

东路经巢湖(今安徽巢湖市)、过昭关(今安徽含山)、至历阳(今安徽和县)、抵丹阳渡江,达吴县(今江苏苏州),这是联系江南的要道。

西路自群舒(今安徽庐江西),绕道衡山,从枞阳渡江,或穿衡山,到浔阳江,通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南),此路是连接闽越的捷径。

孙吴偏居东南,不论自保还是扩张,交通无疑是左右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合肥是南北交通的关键节点,因此,孙吴对合肥倍加重视。

巢湖,是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处于长江和淮河之间,分属两大水系的东淝河和南淝河在逍遥津汇流。新石器时期,人们在此定居。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称:“夏水暴涨,施(南淝河)合于肥(东淝河),故曰合肥。”

三国时期,曹魏和孙吴围绕合肥在45年里爆发10次大规模战争,曹魏四越巢湖不成,孙吴六攻合肥不下,为什么孙吴紧盯着合肥不放?

位置特殊 交通要冲

曹魏和孙吴首先看中的是合肥的地理位置。合肥,古称庐州、庐阳、合淝,总面积11445.1平方公里。它东挽江淮丘陵张八陵,西抱大别山余脉皖西山地,南濒长江,北枕淮河。汉元狩元年(前122年),汉武帝首置合肥县,时移世易,当地的区位优势日益显现。

秦岭和淮河横贯东西,势分南北。秦岭余脉延伸至安徽,天柱山、白马尖、老嘉山、琅琊山自西向东组成标志性的江淮分水岭,其中位于肥西的将军岭是南来北往的交通要道。嘉庆《合肥县志》载:“将军岭在城(合肥)西四五十里,一名分水岭,岭下有分水田,一源二流(一流入江,一流入淮),即淝源分流处。”

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死咬着合肥不放?真相是什么

秦汉时期,北方自合肥南下,分为东、西两路。

东路经巢湖(今安徽巢湖市)、过昭关(今安徽含山)、至历阳(今安徽和县)、抵丹阳渡江,达吴县(今江苏苏州),这是联系江南的要道。

西路自群舒(今安徽庐江西),绕道衡山,从枞阳渡江,或穿衡山,到浔阳江,通江夏(今湖北省武汉南),此路是连接闽越的捷径。

孙吴偏居东南,不论自保还是扩张,交通无疑是左右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合肥是南北交通的关键节点,因此,孙吴对合肥倍加重视。

其实,合肥在孙吴的战略上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长江全长6300余公里,孙吴不可能在长江沿线布置重兵,只能分兵进行重点防御。淮河东西全长1000公里,横跨豫、鄂、皖、苏、鲁等五省。《禹贡》称:“导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

淮河水系共有58条支流,流域中有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五大湖泊,沿岸遍布湾地、洼地和沼泽。孙吴以此为跳板,进能问鼎中原,退能巩固长江,陈兵淮河流域,优势明显大于长江。能为孙吴政权赚取充足的战略纵深。

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死咬着合肥不放?真相是什么

明朝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明确提出:南方政权“其时之盛衰,大约以淮南北之存亡为断。”这是对孙吴更好的注解。作为江淮流域的中心城市,合肥的得失,关系到孙吴守淮战略的成败。曹魏显然意识到这一点,魏明帝曹容坦言:“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之于三城之下。”可见,合肥和襄阳、祁山并列为曹魏三大战略重镇之一。曹魏和孙吴争夺合肥,无疑是服务于全局的战略措施。

顾祖禹总结:合肥“府为淮右襟喉,江南唇齿。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则可以西问陈、蔡,北向徐、寿,而争胜于中原;中原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附其背矣……盖终吴之世曾不得淮南尺寸地,以合肥为魏守也。”一番话将提高了合肥的地位。

曹魏在江淮地区扎根合肥,牵制了孙吴的军力,为最终一统天下埋下了伏笔。纵观历史,合肥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发挥的作用非但没有削弱,反而与日俱增。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1/166908.html

“三国时期东吴为什么死咬着合肥不放?真相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曹丕篡汉登基称帝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汉献帝

曹丕篡汉登基称帝 曹丕为什么还要优待汉献帝

还不知道:曹丕篡汉之后,为什么还要继续优待汉献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曹操在去世之前,始终保留了汉臣的身份,他一直在是否称帝之间犹豫徘徊,直到最后也没有走向这一步。不过这并不是他对汉室的忠心,而是把使命留给了自己的后代曹丕,由下一代来完成称帝的伟业。果然在曹操去世...

曹参有何才能?历史上他都有哪些作为?

曹参有何才能?历史上他都有哪些作为?

曹参是西汉时期的当朝宰相,以“萧规曹随”而闻名。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参和萧何都是秦朝沛县的县吏,曹参是狱掾(狱曹的下属官员),萧何是主吏。刘邦在沛县起事,就有萧何和曹参的帮助,之后曹参开始了他的征战生涯,他最开始跟随刘邦和秦朝作战,楚汉相争之时,被刘邦派去做韩信的副手,直至天下平...

刘昉是什么出身?杨坚能建立隋朝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刘昉是什么出身?杨坚能建立隋朝他扮演着什么角色?

公元581年,杨坚以“受禅”为名,废北周静帝而自立,改年号为“开皇”,建立了“隋朝”。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开皇六年(586年),隋文帝以谋反罪诛杀大臣刘昉。刘昉曾在六年前力助隋文帝掌控北周,为他以后篡周建隋立了大功。那为何隋文帝会逐渐疏远刘昉,还诛杀这个有功之臣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孙策要是没有英年早逝的话 东吴最后能统一天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东吴能一统天下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沧桑与诗意的历史交相辉映,仿佛可以看到东汉末年风雨飘摇,群雄争霸,悲喜交错,情义血腥交错,一招一式,满盘皆输,千百年后,对于那段历史,人们各执一词,各执一词,有人问,如果孙策不是英年早逝...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人称“船山先生”,湖广衡阳县人,明遗民,明末清初思想家,与顾炎武、黄宗羲、唐甄并称“明末清初四大启蒙思想家”,学者王朝聘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崇祯五年(1632年),考中秀才,组织“行社”、“匡...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蜀汉的灭亡与姜维有关系吗?他最后为何没能阻止

263年,邓艾攻下绵竹,直逼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在《三国演义》的塑造下,姜维是“幼麟”,是诸葛亮倾心培养的接班人,以至于有人都认为诸葛亮死后,蜀汉大权就是姜维在掌握。历史上诸葛亮去世,继任的是蒋琬(234-246年),然后是费祎(246-...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乾隆生前对和珅如此宠爱 乾隆临死前为何不保护和珅

还不知道:乾隆为什么不保护和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死后没多久,嘉庆就刺死了和珅,最终和珅在狱中自尽身亡。乾隆生前为什么不保护和珅,乾隆宠信和珅不假,但是他也明白和珅是怎么样的人,他更明白如果和珅不死,政治天秤失衡,嘉庆也难以掌握实权,嘉庆杀了和珅既可以重振朝...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

曹操和司马懿都篡位了 司马懿为什么会被骂了千年之久

曹操篡汉,司马懿篡魏,为何只有司马懿被骂了一千多年?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至三国鼎立,多年的战火,华夏人口锐减至只有十分之一。这时的天下,上至世家,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天下一统,做那盛世之犬。但是,统一天下的司马懿,原本该被世人所称颂,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