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什么是八旗铁骑?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1-08)110

说到八旗铁骑,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很多人都对八旗铁骑能力表示佩服,感觉只要八旗铁骑一出手,战争必然是胜利的,不管什么军队遇到他们都会在气势上被震撼到,可是在八旗铁骑的战争史上,也有窝囊的一战。战无不胜八旗铁骑遭遇滑铁卢

说起明朝灭亡的原因,威风鼎鼎,震慑四方的八旗铁骑必须拥有名字,虽然我们都知道战争从来不是一个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但是它的结果也会直接影响国家的命运。八旗铁骑打仗向来胜多败少,横扫江南,无人可敌。无论是遇到明朝的正规军还是遇到一些像李自成张献忠这样的农民起义军,他们都可以轻松对敌。

而八骑兵如此厉害的原因,跟他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大的关系,他们是游牧民族有着高超的骑射技术。有句话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明朝的士兵又大多都是步以兵为主,所以很难抵抗八旗铁骑。

但是,八旗也不是我们大家所想的那样不可战胜。胜败乃兵家常事,他们能一直取得胜利,当然也有失误的时候。在崇祯二年八旗铁骑和明朝人的一次战斗中,八旗就被狠狠的教育了一番。被十二个骑兵挑战了一整支六百余人的清兵。这场战役让清兵对明军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八旗铁骑失败

当时,皇太极率领着铁骑兵,绕过山海关入侵北京天津一带。北京和天津几乎都沦为他的囊中之物,任由他肆意搜刮。而这种野战明军根本无法抵挡铁骑兵,像赵率教和满桂都这样的猛将也难逃一劫,全被杀死。八骑兵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烧杀抢劫,让明军闻风丧胆。明军越是害怕,八骑兵便越发凶狠,见到这些明军如此不堪一击,便把大队人马散开到处抢劫。

有一队大概六百余来人的清兵来到了通州城外,这时他们看到了一队十二骑散兵,他们一看到便要上去与这些散兵对打。按照之前的经验就算是人多,清兵也不会害怕,因为他们知道明军不堪一击。况且,这次他们在人数上有绝对的优势。清兵的头目觉得胜券在握,对付明军岂不是易如反掌,而且还只是这区区十几个人,简直就是在搞笑,所以他满怀信心,还亲自向前冲锋。

可意外发生了,这十二骑兵不但丝毫不感到害怕,接下来的举动更加是震惊了在场的清兵,反而一箭射中了清兵中的头目,头目当场就死亡。这时,另外两个头目感到十分诧异,明兵何时有这样威武。但是他们也丝毫没有害怕冲上阵应战,没想到也是和之前那人同样的下场,双双都中箭身亡。这十二骑兵表现了前所未有的勇猛,他们箭法十分准,百步穿杨,千里不留行。剩下的清兵想马上包围他们,想仗着人多的优势,把他们围攻消灭掉。

这十二骑兵也毫不害怕,更加没有要逃跑的意思,继续射箭,很快这些清兵就惶恐了,他们想着也要拿出弓箭手来对付这些骑兵。但是,这十二骑兵不但射箭技术精湛,而且防御能力也是一流。他们没有自乱阵脚,箭来刀挡无一人中箭。清兵见到这个阵势顿时被吓蒙了眼,自己的将领已经通通阵亡,他们也都拿不定主意,也无心恋战,便做乌合之众散之。

什么是八旗铁骑?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谁曾想这十二骑兵丝毫不给清兵面子,清兵已经奋力逃跑,但是这十二骑兵便奋身追了去,一路上连连击射清兵,直到最后箭矢已经全部用完,他们才收手。后来清点人数的时候,发现被这十二骑兵射死的清兵竟然高达四百多人。

真相水落石出

那么很多人会好奇,这伙人难道是明朝的专业官兵吗?有这么厉害的官兵在,怎么还会被清兵打得落花流水。其实他们并不是官兵。他们是一伙儿响马贼,而带头的叫商敬石,他们出现在战场上的原因是他们当时听说有清军围攻北京,于是他们意气风发想来军中为国效力,希望能够立功,没想到在来的路上遇到了这些清兵,便触发了这场明朝后期史无前例的战争。

清兵虽然此战损失并不算大,但是,也不敢像以前一样肆意妄为了,便舍弃了通州,转攻昌黎县。

什么是八旗铁骑?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昌黎县的军队在这十二骑的指导下,也变得有勇有谋起来,没有以前明军的那种唯唯诺诺,开始积极应敌。县令左初到县中,积极组织守兵登城迎战,还拿出了大炮应敌。清兵来的时候,很多都被大炮炸的粉身碎骨,而后火炮用完无法使用时,守军就直接拿着火药点燃往城下扔,清兵被炸伤无数。清兵见状,形势越发不顺,几番进攻都被打退,而且自己的兵力也越来越少,根本无法接着在耗下去了。这种攻城战耗下去,他们自己可能会被反杀,于是他们也只能作罢,撤兵返回。

清军撤兵后,明朝马上对这十二骑兵的战功大肆称赞,并对他们进行了轰轰烈烈的表彰。这十二骑兵们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军中的一员。

但是,这场战斗只是局部中的一个小战斗,它的胜利并没有很大的实际影响,更加也没有让千疮百孔的明朝重新站起来。对于清明双方来说,这其实都不是一件很大的事情。所以,历史上关于对这场战斗的记载也十分的少。只有《明季北略》这样的私人性记载中有提及过。而明朝和清朝官方修正的《明史》中根本没有提及到这件事情,当然也没有提及到这十二个英勇善战的骑兵。

什么是八旗铁骑?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军队的强弱是相对而言的,只要组织得法,指挥有当明军也不是我们之前想的那样弱,明军也是可以战胜清兵的。但是,又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一场战争的胜利或失败是无法决定整个王朝的生存或毁灭。明朝国事衰微,就算有再多像这十二骑兵一样的猛将义士,也是无法挽回明朝会灭亡的这一事实。

所以,我们看待战争也要十分理智,它或许能影响一个国家短期的生存发展,但它绝不是决定因素。建国安邦的政道是其他的惠民政策,是发展强盛国力,是百姓安居乐业,是民有所依,战争绝不是维持国家王朝生存的法宝。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1/167064.html

“什么是八旗铁骑?他们的战斗力怎么样” 的相关文章

汉武帝在位55年却打了44年匈奴战争 汉武帝有什么意义

汉武帝在位55年却打了44年匈奴战争 汉武帝有什么意义

还不知道:汉武帝在位55年,却花44年攻打匈奴,有什么意义?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谥号”是了死后,后来根据其生平事迹给予的评价,商纣王名帝辛,在位期间残忍暴虐,人们就用“纣”取作他的谥号,汉朝汉武帝的谥号是“武”,从这个字就能看出他在位期间尚武,经常对外征讨。用...

蜀汉后期国力衰退,武将之中只有廖化苦苦支撑

蜀汉后期国力衰退,武将之中只有廖化苦苦支撑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蜀国后期猛将廖化的故事。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被吕蒙活捉,最后在临沮斩首,关羽手下的士兵得知他死后,纷纷投降孙吴,不过关羽死前还替蜀汉留下一名猛将,这人之后也继承忠义的品德,屡屡替蜀汉立...

三国时期许褚与颜良的实力怎么样?谁更胜一筹

三国时期许褚与颜良的实力怎么样?谁更胜一筹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颜良是袁绍手下第一号猛将,和文丑一样勇冠三军,战斗力非常强悍,颜良在白马大战徐晃,二十合让五子良将之一的徐晃找不到北,直接败走,而且,在这之前,颜良还连续秒杀了吕布部将宋宪和魏续,简直无人可敌。试想,当时如果许褚出战颜良,能打过颜良吗?许褚有没...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蜀汉统一天下刘禅会是明君吗

都说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 蜀汉统一天下刘禅会是明君吗

还不知道:如果蜀国统一,刘禅会被视为明君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豪雄迸发,天下英雄逐鹿大江南北,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据时势,孙家三代占据江东,天险护佑,民意顺遂,落魄皇室刘备知人善用,从微末之中崛起,占据富饶的巴蜀之地,国富粮食足。天下三分,孙刘联合...

曹丕即位后七年就驾崩了 曹丕为何如此短命

曹丕即位后七年就驾崩了 曹丕为何如此短命

还不知道:曹丕在位7年就驾崩?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三国争霸的历史中,魏国毫无疑问是历史的主流,因为这个国家在三国之中最像一个国家,而且有了基本的国家构架。正因如此,这个国家虽然故事比较少,但是却是发展势头最好的一个,未来统一天下的希望也都在这里。不过可惜,在曹...

汉献帝要是换成汉武帝的话 汉武帝能够翻盘吗

汉献帝要是换成汉武帝的话 汉武帝能够翻盘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东汉末年,如果汉献帝刘协换成汉武帝,汉朝还有没有机会翻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汉献帝如果有汉武帝的英明,汉朝是有机会再次中兴的。公元192年,王允和吕布倒戈杀掉董卓后,汉献帝的机缘就来了。如果操作得当,汉献帝就能把关中变成中央直辖地。然后以关中为本钱,拿下整个西北...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董卓作为挟天子的权臣 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董卓之死对汉献帝是好事还是坏事?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董卓是东汉末年群雄中的一位,作为第一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董卓无疑有群雄一哥的地位。之所以董卓能够取得如此地位,是因为时势造英雄,外戚势力的代表人物大将军何进引董卓进京对抗宦官势力的十常侍,结...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晋朝时期官员、名士,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谢鲲(281年~324年),字幼舆,陈郡阳夏县人。晋朝时期名士、官员,“江左八达”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他是国子祭酒谢衡的长子,太常卿谢裒的兄长,太保谢安的伯父。年少知名,生性豁达,喜读《老子》《易经》,成为名士王衍所亲善的“四友”之一。西晋末年,授太傅(司马越)参...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