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斩首到底都有哪些讲究?为何有秋后问斩呢?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1-11)530

斩首作为古代五刑(笞、杖、徒、流、死)中死刑 *** 之一,从隋代一直延续到明清,规矩还是很多的。

首先,犯人不是你想砍就能砍的。

古代刑罚不仅是为了惩罚罪犯,也具有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一些极其特殊的犯人,可以“斩立决”,比如战争期间的罪犯,或者皇帝命令要立刻处决的罪犯。其他的,在审判定罪之后,还需要层层上报,请朝廷批准执行死刑。

古代斩首到底都有哪些讲究?为何有秋后问斩呢?

举个例子,清代普通死刑犯,都要暂时监禁起来,等候“秋决”。三法司会进行复审,有些罪犯在复审中就可能会免死。比如清末著名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余杭知县刘锡彤不仅判杨乃武死刑,还上下打点,在杨乃武家人不断上诉的情况下,拖了两年时间,依然不改判决。最后案子闹到刑部尚书亲自审理,在慈禧的干涉下杨乃武才免死。

所以,正常情况下,砍一个人的脑袋,在古代没这么容易。

就算是判了死刑,并且案情重大,毫无回旋余地,也必须等待“秋决”。这种“顺应天时”的习惯,至少从春秋时期就有了。《左传》中就有“赏以冬夏,刑以秋冬”的说法。历史上大多数的朝代,都规定处决犯人要在立秋以后,立春以前。

如果有官员不在这个时间段处决犯人,是要追究责任的。比如在唐代,不按时间处决犯人要判一年徒刑。到了明代,不按时间执行死刑,官员也要“杖八十”——原因很简单,立秋之后草木凋零,一派肃杀之气,可以杀人。但是一旦立春,万物生长,执行死刑就是违背自然规律了。

实际上,真正执行起来,连具体时间都有很多讲究。以明代为例,虽然规定是秋分以后,立春以前执行死刑,但是在这期间也不是每天都可以。每月的初一、初八、十四、十五、十八、二十三、二十四、二十八、二十九、三十,还有节气日、祭祀日,或者是其他重要日子,甚至下雨天未晴,都不可以执行斩首的。

具体到斩首的时辰,则是电视剧里常演的“午时三刻”。古人认为死者阴气太重,必须要选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刻斩首才行。午时三刻,大约为11点45分,太阳最盛,犯人被斩首后阴气瞬间消散——意思是罪大恶极之人,连鬼都不让你做。

所以,不管是绞刑、斩首,还是凌迟处死,都要讲究时间,不可能随便就咔嚓了。

古代斩首到底都有哪些讲究?为何有秋后问斩呢?

另外,斩首的地点也很讲究。古代执行死刑,要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所以会选择公开场合。一般来说,王公大臣被斩首,会选择在朝门之外,比如明清时期,就是北京的午门。而普通罪犯,会安排在集市,比如清朝就是在菜市口。行刑的日子人山人海,围观者非常多。所以像包大人那样,自己在公堂上就把犯人砍了,起不到震慑作用啊……

那么“刀下留人”会在现实中存在吗?

电视剧中古代好像随便犯点错误,都会被砍了。可实际上,除了少数嗜杀成性的暴君之外,大多数时期死刑都很谨慎的。真遇到冤枉的,临刑前“刀下留人”,完全有可能发生。

比如著名的唐朝宰相魏元忠,曾被周兴陷害入狱,押赴刑场即将斩首。结果武则天觉得他还是有功劳的,特意下旨免死。传令的人怕耽误时间,还真派了个跑得快的,先去喊“刀下留人”了。估计要是晚一会儿,魏元忠就被砍了。

虽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但我们必须要明白,正常情况下,历代统治者都不会随便杀人的。死刑犯,往往都是罪大恶极之人。

另外,古代死刑的方式不仅仅是斩首,还包括绞刑、凌迟,当然还有一些不常见死法(如赐毒酒、气毙之刑)。这其中,斩首是最常见的。罪行稍微轻一些的,可能会采用绞刑的方式,留全尸。重一些的,就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01/167574.html

“古代斩首到底都有哪些讲究?为何有秋后问斩呢?” 的相关文章

古代妃子来例假时遇到皇帝侍寝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古代妃子来例假时遇到皇帝侍寝 古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对嫔妃身体“不方便”时,又遇到皇帝的宠幸怎么办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俗话说一入宫门深四海,皇帝后宫三宫六院的,更是有三千佳丽,她们可能有的人一辈子都没能被皇上宠幸一次,但还是乐此不疲的挤破头皮想要进入这深宫之中,。正所谓事情都有两面性,那么那些挤破头皮都想进入的...

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 两人真实关系是什么

刘禅认诸葛亮为相父 两人真实关系是什么

对刘禅和诸葛亮的真实关系,是君臣,师生,还是彼此争斗的政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导语:刘禅与诸葛亮的关系可谓错综复杂,那么他们之间到底是权力之争还是主义之争呢?我们都知道刘备非常重视诸葛亮,生前便委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临终时更是将自己的儿子刘禅叫到跟前,...

陈尧佐:北宋宰相、书法家、诗人,在水利上颇有成就

陈尧佐:北宋宰相、书法家、诗人,在水利上颇有成就

陈尧佐(963年—1044年10月26日),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郡人,北宋官员、书法家、诗人,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枢密使陈尧叟之弟、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

历史上真实的独孤伽罗是什么样的?有何贡献?

历史上真实的独孤伽罗是什么样的?有何贡献?

独孤伽罗,别名庄严,鲜卑族人,隋文帝杨坚的皇后。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电视剧《独孤皇后》的播出使得人们开始认识到独孤伽罗这个人,除了影视剧中的她之外,人们还会去了解历史上真正的独孤伽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过,对于这个女人,却有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她被后世成为了“一代贤后”,但是却并不...

历史上真实的李从珂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历史上真实的李从珂是个什么样的人?最后的结局如何?

后唐,定都洛阳,传二世四帝,历时一十四年。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在中国古代史上,战神级的武将,不在少数,然而战神级的帝王却屈指可数,西楚霸王之后,有汉光武帝刘秀、魏武悼天王冉闵、前秦宣昭皇帝苻坚、宋高祖武皇帝刘裕、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唐太宗文皇帝李世民、后唐庄宗皇帝李存勖、明...

欧阳询: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

欧阳询:唐初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

欧阳询(约557—641),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欧阳纥之子。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欧阳通:书法家欧阳询第四子,他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

欧阳通:书法家欧阳询第四子,他在书法方面有哪些成就?

欧阳通(625年—691年),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天...

与父亲欧阳询相比,欧阳通的书法有何特色?

与父亲欧阳询相比,欧阳通的书法有何特色?

欧阳通(625年—691年),字通师,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唐代宰相、书法家,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门荫入仕,起家秘书郎,迁中书舍人。历任怀州刺史、卫尉卿、殿中监、兵部尚书、太常卿、刑部侍郎、金紫光禄大夫、同平章事,册封渤海县子。天...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