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动不动就辞官回家 他们为何不用对生活发愁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辞官生活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古代官员辞官回乡后,绝大部分是不用发愁日常生活所需的,原因很简单,在古代,百分之九十九的官员都不缺钱,像明朝海瑞那样的官实在是稀罕物,所以海瑞才那么出名。
宋代以前,能当官的基本上都是贵族和名门世家,或者是有一定身家的地方豪强,这样有家族支撑的官员是不缺钱的,在任或辞任,只要不是因犯罪被抄家或发配,他们是绝对不用担心没钱过日子的。
从宋代开始,当官的变成了勋贵和士大夫,勋贵不用说,他们的官位和爵位是世袭制,当官与否都不会缺钱,士大夫就分两种,一种是本身家世不错的,是官二代或富二代,家族有资产供养。
另一种是寒门出身的士大夫,可寒门是指他们没有成为士大夫之前,当他们科考高中,加入到士大夫阶层后,钱财就源源不绝的随之而来了。
宋朝的科举进士在高中后,首先是马上会被权贵家族选做女婿,比如民间传说中的陈世美,权贵家族大把的嫁妆砸下去,直接砸晕你,就问你从不从?
当官后,宋朝的官员待遇是有史以来更高的,干上个几年,养老的钱就有了,即使辞官,也不会缺养老钱。
而且,宋朝既不抑制土地兼并,还鼓励经商,稍微有点头脑的官员都不会缺钱,明朝能出现海瑞,宋朝绝对不会出现,包青天和海青天一样有名,可包青天仅仅凭借俸禄就已经是标准的大富翁。
明朝的官员在俸禄上不如宋朝,但明朝的士大夫和士绅名下的土地是能免税的,当他们做官后,哪怕仅仅只是个举人,朝廷就要分给他们一定数量的土地,还可以收受乡里乡亲的土地投献,就有抽成可拿,闭着眼睛就把钱挣了。
另外,明朝的商业基本上是官员和士绅们在把持,明朝的商业税收低的可怜,即便如此,他们也用不与民争利的名头,拒绝朝廷以官办的名义进入到商业运营中来,全体官员和士绅们集体垄断了大部分的商业经营,有这个保障,明朝的官员基本上也不会缺钱。
到清朝时,就更不用担心官员缺养老钱了,满族官员在所属的每个旗,每年都有固定的收益可拿,不当官也有,后来荒废掉的八旗子弟就是怎么培养出来的,汉族士绅更是继承了明代士绅的土地特权。
而且,清朝从雍正时期开始就给官员发放养廉银,到乾隆朝更是发明了议罪银制度,可以用钱抵罪,简直就是公开鼓励官员们贪污。
所以,《儒林外史》中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何况,清朝还允许买官,能买得起官,该官员的家族里又怎么会缺钱?比如,电视剧里描述成叫花子出身的雍正朝名臣李卫,历史上的他,出道时的官职,其实就是买来的,李卫是个富二代。
再比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里面描述的,刘罗锅辞官时,仅仅骑着一匹小毛驴,随身只有一个随从,回乡后自己种地养活自己的情况,这是影视剧的虚构,是一种美好的幻想,而不是事实,人家刘罗锅家族世代官宦不说,还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怎么可能让当过宰相的刘罗锅如此落魄的回乡?
因此,古代的官员们,不管是五代以前的贵族式官员集体,还是宋朝及其之后的士大夫集体,只要当了官,进入到该阶层之中,就有了各种福利,不管俸禄的高低,都绝对不会缺钱。
辞官回乡,不过为了躲避某些风波,或者是换个地方继续过好日子而已,何况,很多人辞官还能为自己挣来名望,有了名望还怕没有钱?随便收几个富豪家庭的学生,就有大把的束脩送到手,束脩没准比俸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