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区区一个宦官为何能权倾朝野陷害大臣呢?
宦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太监。古时帝王需要人手充实皇宫,照顾自己和后妃们的起居,又怕他们对后妃照顾得太过分,就割去这些人的SZQ,造就了本不是女人,后来也说不上是男人的太监。
一方面由于身体的残疾,太监在人群中饱受歧视,非常可怜。可是另一方面,有些太监因为接近皇帝,渐渐就有了超越一般人的威势,非常骄横。更有不少太监窃据了行政大权,覆雨翻云,只手遮天,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这就是所谓的宦官专政。
由于身体残疾,饱尝白眼,又没有子孙,随及丧失了天伦之乐和下半身的希望,所以绝大多数太监有些变态的心理。这表现为外忍而内猜、刻毒而无情,只注重物质的享乐,而没有能力体验精神生活的愉悦。又因为太监多是贫苦人家的子弟,因为实在没办法才辱及先人入宫去做太监,所以很难受到完整的教育。而他们自小就脱离俗世,长期困于深宫之中,所以他们熟悉的不过是勾心斗角的所谓的宫廷政治,对社会基本上没有了解。更可怕的是由于耳濡目染的尽是人与人诬害相斗的丑恶事情,很少有太监还能在心中保留着判断是非善恶的道德准绳。所以他们做事多是出于私欲,谁对我好便是好人,谁反对我便是坏人,而非出于公心,更难有从天下苍生的角度做出长远的考量和规划。
所以中国古代凡有太监专权干政,都受到世人的唾骂和指责,这不能说是没有道理。既然太监的社会地位如此低下,在人们眼中是如此不堪,那么宦官专政的权力又是如何得到的呢?当然是皇帝给的,皇帝总要保持高高在上的姿态,保持自身的神秘,让人难以揣测,让人在他面前倍感压力。可是皇帝有血有肉也需要伙伴,这样的伙伴自然是与他同长于深宫、朝夕相对、形影不离的太监。尤其是东汉中后期皇帝多是幼年登基,大权遂旁落于太后手中,太后一个妇道人家,不得不依靠父兄来支撑局面。久而久之,外戚权重朝野,人们只知有外戚而不知有皇帝,这叫渐渐长大成人,名为天下之主,而实为外戚傀儡的皇帝情何以堪?不得已之下,皇帝只有联合宦官重夺大权,皇帝倚重宦官,则群臣奏事莫不要经过宦官之手,这就是宦官权力的来由。
虽然宦官专权的根子都在皇权专制,但历代的宦官专权却各有特点。比如汉代的宦官多是因为皇帝为了对付外戚而有意扶植,明代的宦官专政,则多是因为皇帝怠慢政事而致大权遗落在宦官手中。汉、明两朝的宦官专政情况虽严重,后果也可怕。但若追本溯源,则可发现,只要皇帝强势一点,对朝政多花一些心思,多与大臣亲近,诸葛亮的说法是亲贤臣、远小人,则可杜绝宦官与权力的那丝联系。比如明朝崇祯帝一道圣旨就叫魏忠贤,死无葬身之地。最猖狂的要数唐朝的宦官,安史之乱后,宦官李辅国因为扶持肃宗登位有功,渐渐掌握军权。李辅国以后的宦官更加嚣张跋扈,自鱼朝恩开始,竟掌控了当时中央禁军的神策军,以至于皇帝成了包围在宦官和他们领导的军队中的笼中小鸟,稍有差池则被宦官随意废除。
到了这一步,国家之兴亡,宗庙之断续,已不问可知。这也许也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