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却失败了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11)180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景帝和建文帝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中国封建王朝诞生以来,就有郡县制和分封制两种中央管理地方的制度,一般来说郡县制的好处多于分封制。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朝代还是不得不采用分封制,却也遭到不同程度的反噬。周朝分封而王权衰落,汉朝分封而七国之乱,晋朝分封而八王之乱,明朝分封而靖难之役。

对待分封制做大的地方藩王,一般的皇帝都会削藩。奇怪的是,同样是削藩,为什么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而建文帝却失败了呢?

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却失败了

汉景帝刘启是个典型的纨绔子弟,本来是个没有继承权的儿子,可惜汉文帝四个儿子夭折,才轮到刘启继位。生于深宫大院,青少年时代的刘启是个纨绔子弟,脾气暴躁、性格冲动,一次与吴王刘濞的儿子下棋,一言不合发生争执,刘启抄起棋盘就向对方砸去,结果失手砸死了。

刘濞的父亲刘仲是刘邦的二哥,出了这样的事,汉文帝赶紧向刘濞道歉,刘濞当然不好向皇帝追究责任,可是杀子之仇可是忘不了的。汉文帝经常训斥刘启,可是收效甚微,非常失望。

好在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刘启真的浪子回头了,32岁登基后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不仅继续推行汉文帝制定的政策,还将汉朝的繁荣推向了新的高度,史称文景之治。

可惜盛世的背后仍然潜伏着危机,更大的问题就是藩王势力太强,威胁到了中央,汉景帝预感吴王刘濞早晚得反,也为早年失手杀掉他的儿子很后悔。为了消灭隐患,他采纳了晁错的削藩策略,先从楚王、赵王等开始削减封地,小试牛刀。

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却失败了

接着就是向吴王刘濞下手,剥夺了他的会稽、豫章两个郡。吴国面积不小,且刘濞一直在扩充势力,虽然有反心,却苦无造反的借口。汉景帝削藩,给了刘濞更好的起兵借口。刘濞发动多年来积累的人脉资源、战略资源,征兵二十多万,联合楚王、赵王等打着“诛晁错、清君侧”的口号发动叛乱,史称“七国之乱”。

面对大兵压境,汉景帝慌了手脚,有大臣建议杀了晁错就可平息叛军。汉景帝果断杀了晁错,没想到刘濞认为皇帝软弱可欺,反而继续推进。汉景帝十分后悔杀了晁错,也知道必须用武力才能平定叛乱,他派周亚夫带领汉军迎战。

叛军猛攻梁国,周亚夫不为所动,即使皇帝下诏也不救援。因为汉景帝曾经酒后失言要传位给弟弟梁王刘武,所以即使没有支援,刘武也拼命防守。联军无奈,只好移兵攻打周亚夫,周亚夫正面坚守不出,背地里却派人截断了叛军的粮道。

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却失败了

七国叛军粮草不济又求战不得,三个月后军心大乱只好退兵,周亚夫带领精兵追杀,只三个多月便平定了七国之乱。说起来汉景帝能平定七国之乱,多亏了周亚夫这位将军,他的父亲周勃是开国功臣,刘邦晚年大杀功臣,却唯独留下了周勃、陈平等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为汉朝的稳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然更重要的是,汉朝初期占据的版图大概就是战国末年秦国故地,整体实力堪比当年的大秦帝国。七国的版图大多是一些边缘地带, *** 军能征善战,七国联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酷似合纵的六国联军。刘邦把难管理的异姓诸侯王通通消灭,刘姓诸侯王实力普遍不是很强,七国联军只有吴国早有预谋、准备充分。

建文帝就没有那么好运了!其实明朝中央的实力很强,但地方威胁中央是早晚的事,所以注定建文帝要削藩。朱元璋曾经问朱允炆怎样削藩,朱允炆说用爱感化那些叔叔们,可真到了削藩的时候,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却失败了

周王朱橚被贬为庶人禁锢南京,代王朱桂被贬为庶人,湘王朱柏自焚而死,齐王朱榑被贬为庶人禁锢南京,岷王朱楩被废为庶人。一年之内就削掉了朱元璋的五个儿子,朱柏还是被士兵伪装成商队突袭王府控制住的,手段比较狠,当然燕王朱棣才是最终的目标,可惜在面对怎样处理朱棣的问题上,朱允炆的核心团队出现了分歧。

朱元璋大杀功臣,但也留下了几位辅国之臣,包括黄子澄、方孝孺、齐泰,齐泰主张擒贼先擒王,削藩从朱棣下手,黄子澄却主张先问责其他诸王,最后才向朱棣开刀。经过一番争论,才有了一年之内削去五王的做法。朱允炆派亲信防范朱棣,朱棣只好装疯卖傻,背地里却充实卫军、加紧练兵,坦白说如果之一个削朱棣,用对付朱柏的办法,说不定早就成功了。

朱允炆命张昺为北平布政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司掌控北平,其中张信是朱棣的老部下,当削夺朱棣王号的诏书送达北平,张信立即就投降了朱棣。朱棣趁机擒杀了张昺、谢贵,部将张玉、朱能连夜夺下了北平九门,朱棣以“诛杀奸臣齐泰、黄子澄为名,为国靖难”,誓师出征,这场长达四年之久的权力之争被称之为“靖难之役”。

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却失败了

建文帝很慌,朱元璋把能征善战的武将杀光了,开国大将只剩下耿炳文,擅长防守,这是他没有被杀的原因之一。朱允炆派耿炳文挂帅,出兵30万讨伐朱棣,却遭遇突然袭击,先败于雄县后败于真定,朱允炆只好派李景隆代替耿炳文。而朱棣亲自袭击了宁王朱权,得蒙古骑兵朵颜三卫,实力大增。

整个靖难之役,朱棣胜多败少,但损失惨重,反观朝廷虽然损失更多,但兵源、粮草不断,盛庸、铁铉、徐辉祖等也让燕军吃了不少苦头。朱棣得知京城空虚兵力不足,于是率军一路南下直指南京,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城引入燕军,南京城破,建文帝下落不明。

朱允炆的失败有很多原因,朱元璋文臣武将杀得太多,只留下三个“书呆子”,根本不懂打仗。武将前面说过,只留下了擅长防御的耿炳文,但凡留下与朱棣有过节的蓝玉,靖难成功的几率就得降低一大半。其次擒贼先擒王,削藩应从燕王朱棣开始,之一年削五王的藩地,给了朱棣充分的准备时间。

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却失败了

朱允炆任用李景隆,却不信任徐辉祖,他俩和朱棣都沾亲带故,咋就不能一视同仁呢。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是朱棣的表哥,那么李景隆得叫朱棣一声四表叔。徐辉祖是大将徐达的长子,他的大妹妹是朱棣的皇后,因此朱棣应该称呼徐辉祖一声大舅哥。但李景隆是个坑货,却受到建文帝的重用,徐辉祖忠心耿耿,却不受建文帝重用。

再者就是宦官的问题,其实还是朱元璋的问题,朱元璋防止宦官干政,所以非常不信任宦官。到了建文帝一朝,对待宦官仍然管教很严格,他们才会出卖建文帝,向朱棣报告南京空虚。靖难之役中后期,如果不是直取南京,以朱棣战场上的耗损来看,拖得越久胜算越低。

七国之乱与靖难之役是汉朝与明朝面对削藩叫上的答卷,背后反映的是一个朝代政治制度融合的问题。开国初期需要自家人管理封地,几十年以后君臣、亲戚关系生疏,皇帝想要加强君权,最后只得兵戎相见。

同时刘邦和朱元璋都是中国古代大杀功臣的开国皇帝,如果仔细看的话,还是有分别的。刘邦杀的大部分是后代难以掌控的异姓诸侯王,他们大部分都掌握着封地的税收和军队,刘邦的这个后代也就是相对懦弱的汉惠帝刘盈。而朱元璋杀的也是后代难以掌控的文臣武将,而这些文臣武将都是早期和朱元璋同甘共苦的人,他们大部分只有爵位没有军队,只有食邑没有封地。

刘邦大杀异姓王尚且留下了陈平、周勃保驾护航,而朱元璋留下的黄子澄、方孝孺、齐泰、耿炳文,撑不起建文帝一朝。所以汉景帝有惊无险地平定了七国之乱,而建文帝就很难摆平靖难之役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2/172970.html

“汉景帝能够削藩成功 建文帝削藩为什么却失败了” 的相关文章

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怎么样?整个清朝皇室都敬重她是为何?

苏麻喇姑在后宫的地位怎么样?整个清朝皇室都敬重她是为何?

苏麻喇姑,孝庄文皇后的侍女,出身于普通的蒙古族牧民家庭,随孝庄陪嫁进入后金宫廷。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苏麻喇姑是蒙古人,于1612年前后出生在科尔沁大草原一个贫苦牧民家庭。最初的名字叫做苏茉儿,意为“毛制作的长口袋”。幼时的苏茉儿活泼机灵,阳光爽朗,整个草原上都充斥着她天真无...

马宫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马宫是什么来历?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马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出自嬴姓。在远古的舜帝时代,东夷部落首领伯益因佐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姓,而他的后代造父最终被周穆王封于赵城,从而成为赵姓始祖之一。战国时期赵衰子建立起了赵国,赵文王二十九年赵奢因战功卓著被赵惠文王封在马服,称为马服君,他死后便葬在封邑。他的...

什么是密折奏事制度?雍正为何要采用这种制度?

什么是密折奏事制度?雍正为何要采用这种制度?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康熙帝第四子,年号雍正。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在雍正办公的地方,有一个小房间,里面的柜子里,有一个个上了锁的小盒子,这些小盒子中,装有官员们给雍正上的密折。雍正会用对应的钥匙分别打开小盒子,然后...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家有没有想过,“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典型的一个例子,隋朝隋炀帝杀兄弑父、荒淫无度,身背骂名千年,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呢,非也!可为啥隋炀帝的种种不堪会流传这么久远呢?你...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刘备取益州庞统有上中下三计 刘备为何会选择中计

还不知道:刘备取益州时,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为何刘备只选用中计?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庞统提供了上中下三计后,刘备之所以只选择中计,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上中下三计刘备前半生,一直颠沛流离,虽然他有关羽张飞这种绝世猛将相助,但苦于没有长远的规划,所以他...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跟随姜维一同投降魏国

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诸葛亮开府治事,以为丞相府令史,迁相府主簿,赞为“良士”。累迁尚书仆射,封南乡侯。尚书令陈祗去世后,继任尚书令。景耀四年(261年),迁任辅国大将军,与卫将军诸葛瞻并为平尚书事,连同侍...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是什么人?最后的结局怎么样?

王处直,五代十国初期北平国的统治者,王处存之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王处直是晚唐五代的义武军节度使、北平王,实力弱小,因此在朱温与李存勖之间左摇右摆以求生存。后来李存勖大败后梁,称雄河北,王处直只得死心塌地的跟随前晋。那他为何又要引辽人入侵,对抗强大的前晋呢。一,立足义...

樗里疾:不仅是秦国宗室大将,也是丞相,擅长外交、军事

樗里疾:不仅是秦国宗室大将,也是丞相,擅长外交、军事

樗里疾(?―前300年),又称樗里子、严君疾,嬴姓,名疾,战国时期秦国宗室将领,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异母弟,其母为韩国人。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秦国的成功不是偶然的,他有着无数先辈为之奋斗,不管是宗亲还是外戚,都有着十分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这次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