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文化 > 正文内容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历史文化7年前 (2018-02-17)530

对古代使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华夏数千年的发展史,也是数千年的成长史。

在和平与战争的发展过程中,慢慢有了“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宣言。这似乎了给使臣一块免死金牌,保证使臣在古战争中来回穿插,游刃有余。不少使臣借此大放异彩,甚至决定了战场胜败、国家兴亡。

可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真的具备决定意义么?古战争中对于使臣又有着怎样的看法和态度呢?让我们揭开历史的迷雾,细细的窥探下吧。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01 春秋乱世的战争规则

夏商周之后,便是春秋战国。而春秋战国又可以称得上是华夏历史上一段分裂时期。相比于其它的分裂时期而言,春秋战国的分裂时间要更长,从公元前770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221年。

纵观整个春秋战国时期,都在尊崇侠义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士为知己者死。在这样一种风气和精神的塑造之下,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不断,尤其是在战国时期。

而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官方宣言”,正是发生在那一段时间里面。

外交使节的不可侵犯性

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着对应的外交使节,不同的使臣来回穿插于不同的领地,谈谈心,交交朋友,通过语言的魅力来达到国、家军事政治等多方面的目的。只不过在春秋战国之前,并没有明确的文字约束,也没有明确的对使臣的全方位保护,即便有约束,也很难查询。

外交使臣这四个字以及这四个字背后所拥有的概念,其实在古罗马时期、古中国时期都有着对应的制度和条例。使臣拥有着部分特权,他们在出行、他们在向首领汇报任务、汇报任务完成之后需要回复某些消息时,都有着一系列的规章制度。

而在当下,流传最广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则是发生在楚国,齐国,宋国三个国家之间。那么我们来看一下,具有明文规定的保护使臣对应的官方宣言,究竟是怎么得来的吧。

1。申舟出使,揭开帷幕。

郑昭宋聋,晋使不害,我则必死。

楚庄王曾经派遣使臣出使齐国,相互之间巩固一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因为楚国和齐国的地势原因,导致臣子们出使齐国必须过宋国。

于是楚庄王对申舟发布了最后的一条命令,这也是申舟领到的最后一条命令,因为自此开始申舟的命运已经不在楚国的手中,也不再齐国的手中,而是在宋国的手中。

申舟说:我和宋国有仇,咱们走他那边的路,但是不要给他们汇报。

这也就有了开篇引用的那句话:我们这样做不地道,宋国一旦反应过来,我必然会死无葬身之处。

在这里需要点明一下:在诸侯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尽管领土名义上说是周天子的,但是私下里内斗得非常厉害。如果经过人家实际控制土地,然后不对实际控制土地的主人交代一下,是国家的莫大耻辱。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正因如此,申舟说出了自己的疑虑。

2。楚庄王保证,却狠狠打脸。

你若死去,我为你报仇。

楚庄王听到申舟的言论不以为意,毕竟弱小的宋国很难向强大的楚国叫嚣,于是楚庄王说:放心大胆的去吧,如果出了事情我将会为你报仇。

申舟见事情没有挽回的余地,只能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楚王,大踏步而去。

往不假道,来不假道,是以宋为野鄙也

这件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毕竟当时的众诸侯也不敢对楚庄王怎样,但是在这个可大可小的事情当中又有了一个新人物,他叫华元。

华元说:楚国使者经过咱们这边,却连声汇报都不打,这不是把咱们这边当做楚国的后花园了吗?如果不杀掉他,怎样能够树立国威?

宋昭公一听,言之有理,于是出兵灭了申舟。

3。楚庄王的怨气。

投袂而起,履及诸庭,剑及诸门

楚庄王向申舟保证:能保他平安,可事实却并没能保证,非但没能保证,还直接被宋昭公派出来的人给斩杀了。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对楚庄王来说,是一件非常丢面子的事情,既然丢面子,那就得抓紧时间为申舟报仇。

除此之外,还与申舟本身的地位有关。在楚庄王时期,申舟在楚国的地位之大常人难以想象。因为申舟是楚文王的后代,春秋时期楚国的左司马。就这样一个身份地位,在任何朝代当中都属于如日中天的人物。

宋楚之战引出使者之争

每一次回顾历史,看到宋国直接把楚国的使臣杀掉,总会惊愕万分。宋昭王究竟有什么胆子和能耐,他又有怎样的靠山感,敢和楚国这样面对面硬刚呢?

当我们回顾历史,尤其是系统的回顾春秋战国诸侯之间的关系时,就会发现:宋昭公是有靠山的,而且这个靠山实力不可小觑,就是晋国。

1。晋国的退缩。

宋国的想法不不错,本身晋国和楚国两个国家就可以相互较量一下,再加上当时的地势原因,如果楚国长久的围困宋国,那么粮食供给会出现大问题,只要晋国能够派兵来救援宋国,那么楚国必然会撤兵。

但是当时的情况又有那么一些特殊,因为晋国刚刚被楚国打败,打败的年限为一年。也就是说,一年之前楚国已经把晋国击败了,这个时候的晋国心里还有阴影,他们不愿意为了宋国在让自己的子嗣去拼命。而且,晋国更害怕的是:如果这一次再输给了楚国,恐怕在中原逐鹿的时候就没有晋国的话语权了。

2。宋楚之间的胶着。

宋人易子而食之,析骨而爨之

楚国这一次发了力,直接把宋国的都城给围住了,而宋国都城内人多粮食少,慢慢成为一个大问题。

在当时,围困之日越来越久,甚至一眼望不到头的时候,宋国彻底崩溃,军心涣散,而且出现易子而食的场景。这一段时间对于宋国来说非常难熬,但是楚国也好不到哪去。

因为楚国长途跋涉,围困宋国的都城,四周没有粮食的前提之下,只能源源不断的从自己老家运送粮食。可是运送粮食中途的损耗以及围困城池时所耗费的物资慢慢让楚国也吃不消了。而楚国这个时候也害怕自己围困宋国时间长久之后,晋国或者其它国家会趁机敲打自己一下。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3。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签订。

在宋楚之争长达几个月之后,楚国想要撤退,而宋国再也坚持不住。在这个关键时刻,华元又一次站了出来。

华元走到楚国的大本营,明确表示现在姿态:宋国已经到了即将灭亡的时刻,国内也出现易子而食,用骨头来起火,崩溃只在一线间。如果楚国愿意和宋国签订友好协约,宋国愿意给楚国大量的补偿。可如果楚国想要占领宋国或者让宋国签订城下之盟,宋国宁愿亡国,也要和楚国作殊死搏斗。

楚国表示退军三十里和宋国进行和谈,而此次战争也伴随着签订协约而彻底结束。

02 斩使以 *** 登上历史舞台

我们经常能听到: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和枪打出头鸟这样一些完全相对立的俗语或者俚语。同样的道理,像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也是一个样子,在它的旁边也会有一个完全相对的俚语,并且以此来反驳: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而这个反对两国交战,不斩来使的俚语,就是斩使以 *** 。

简单讲的话,就是通过斩杀这个使臣来确定自己的威信,来让自己的所作所为服众,来让自己的做法更具有影响力。

1。《满江红》的经典引用。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满江红当中,这句话的知名度非常高,而在这句话中所描述的场景,其实就是斩使以 *** 的经典案例。

东汉时期,匈奴和汉帝国的关系非常紧张,时有时无的就要打上一仗。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而匈奴对于汉帝国的将军以及血脉的传承非常看重,所以经常会招一些投降的士兵将军,通过他们繁衍子嗣来获取更加优良的血脉。

当匈奴大军团团围住耿恭的军队时,使臣也依次前来,并且告诉耿恭:只要你现在出城投降,我们就会给你一个王的称号,还会给你很多女子。

而耿恭拒绝了诱惑,直接把使臣杀掉,挂在了墙头上。这一下子引起了极大的骚乱,因为在任何一个情况之下杀掉对方的使臣往往就意味着和对方展开殊死搏斗,已经灭了自己的后路。士兵们一见生存无望,只得奋勇杀敌,希望能拼出个春天来。

不久之后,汉帝国的其他大将军奉命前来,解救耿恭,由此流传出一段佳话。

2。蒙元折鞭之处。

元朝挥军南下与宋朝名将在钓鱼城展开殊死搏斗,而这一次搏斗直接关系到了宋帝国未来一段时间究竟是生存还是团灭?

蒙元和匈奴一样,采取了招降的方式,通过使臣劝解王坚,希望王坚能够开门投降。

王坚在看到那个使者之后,直接把他推到了阅兵场,并且当众斩首示众。

王坚此举之一树立了威信,第二已经明确表态,和所有的士兵同生死共进退。而这样一个城池,竟然能够坚守三十年,极大地阻挠了蒙元向南宋的碾压。

3。斩使以 *** 的三国。

古代将士们在极端情况下也会采取斩使以 *** 的方式,只不过斩使以 *** 这样的一个词语正式出现的时间要比绝大多数人想象的早一些。

瑜曰:斩使以 ***

这件事情如果从头来讲实在是太复杂了,简单说:曹操通过使臣和周瑜联系,只不过和周瑜联系的这个时间节点非常微妙,周瑜害怕别人怀疑或者出于其它目的,直接把这封书信扔在了地上。

紧随其后终于说道:斩杀使臣。鲁肃觉得不妥,于是又把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这句话搬上台面。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而周瑜以斩使以 *** 反驳鲁肃所说出来的名言,当然至于这句话究竟是谁最开始说的,最开始的时候又是如何转变的,不得而知,只不过周瑜说的这句话颇为知名。

03 不斩使臣的背后意义

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在古代战争当中,使臣所起到的作用极大?甚至能够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呢?既然这个使臣的影响力这么大,那么直接把这个使臣灭掉,是不是可以极大的削弱敌方实力呢?

使臣究竟是怎样拥有这个免死金牌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背后又有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1。使臣属于稀有资源。

和大家想象的不同,古代的使臣往往属于稀有品种,而且一个国家当中如果有2~3位顶级的使臣,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

大家看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经典刊物,比如毛遂自荐。一个人挽救了一个国家的危机,当然在后期的时候毛遂下场比较惨,可是在毛遂当使臣的时候,的确发光发热,帮助一个帝国续了命。

这样的故事非常多,在历史上我们会发现:一些使臣能够凭借着三寸不烂之舌搅的天色大变,之前的朋友变成敌人,之前的敌人变成朋友。

诸葛亮舌战群儒也属于使臣的一种优秀表现,能够看得出来,使臣最起码口才好,思维敏感,而更多的时候它能够改变一个国家的战略方针,能够改变一个国家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

2。使臣代表的是国家。

我们在谈论使臣的时候,总会在使臣前面再添加两个字,叫做外交使臣。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任何一个使臣,他永远都不是代表个人的,尤其是他穿着对应的礼服,拿着对应的礼节,带着对应的礼品前往一个国家,他所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尊严,代表的是整个国家的面貌。

如果说这个使臣卸下自己的衣服,那么和这个使臣为难,也仅仅是和这个人为难而已。可是如果这个使臣代表的是这个国家,一旦和这个人为难,就意味着和这个国家为难,这个时候不经意间就有可能引发一场混战。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比如楚国和宋国的那一次胶着战役,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使臣绝对不是轻易敢惹的存在。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往往会把整个国家具体化形象化或者弱化,把国家托付在一个使臣身上,这个时候的使臣也需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可以丢脸。因为这个时候丢的脸不是自己的脸,是整个国家的脸。

3。做事留一线,日后好见面。

大家会发现,使臣能够发光发热、能够拥有较大影响力的绝大多数情况,都是在一个相对乱世的状态。

因为在盛世的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地位基本确定,某一个国家强,某一个国家弱,那么使臣也需要表现出对应的姿态,他们没有太多的可发挥余地。

而在三国乱世、五代十国、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各样的使臣都有,他们眨眼之间甚至能够形成纵横联合之势,形成一股又一股庞大的势力,这些势力能够直接指挥或者间接指挥一个又一个的诸侯国。

我们以春秋战国为例,春秋战国绝对不是七个国家,事实上还有很多很多小的诸侯国,只不过并没有把他们计算在内。

一旦一个诸侯国和另一个诸侯国之间有矛盾,他们两个诸侯国想要死磕的话就需要谨慎一些,因为这个时候自己的四面八方都有可能随便来个人踹自己一脚。所以在这个时候,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往往是今天的朋友,明天的敌人,相互之间都不敢把事情做绝。

而如果在这个时候,直接把使臣给斩杀了,那就意味着和对方的关系已经彻底分开,为自己日后的发展增添很多困难。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04 历史启示录

回顾华夏战争史,尤其是乱世时或者大集团军规模作战时,使臣他们的地位要比和平时期的地位更高一些。

而使臣通过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各个诸侯、各个国家、各个区域游走,展现自己存在的意义。

一些优秀的使臣,弹指间就能够影响一次战争的走向,也可以影响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

正是因为使臣有着超凡影响力,所以在封建时期,使臣的影响力不可小觑。慢慢的伴随着使臣的战略地位,以及使臣所产生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个诸侯国、各个封建国家也发现:保护使臣的重要性。

于是就形成了一定之规,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只不过这个两国交战不斩来使,是在绝大多数正常情况下、常规情况下的操作,一旦遇到非正常或者非常规的情况,就极有可能出现斩使以 *** 的画面。

当然,因为使臣的超脱影响力以及使臣的重视程度,就导致这样的画面很难出现。因为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往往就已经做好了鱼死网破或者破罐破摔的决心。除此之外,也不乏有某些特殊政治目的、军事目的的情况出现。但整体来看,使臣的安全系数还是极高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2/173914.html

“古代两国交战,不斩来使 打着仗的使臣就真的安全吗”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王彦章的真实实力怎么样?有何作为?

历史上王彦章的真实实力怎么样?有何作为?

王彦章,五代时期后梁名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大唐灭亡之后,中国的历史便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后梁是五代的第一个朝代,由梁王朱温在公元907年篡唐称帝。本就是各路王侯藩镇割据的时代,后梁的建立同时也加剧了各国之间的纷争,期间难免会有艰巨战,而这时一位...

在古代什么是九锡?三国时期有哪些人得过这份荣耀?

在古代什么是九锡?三国时期有哪些人得过这份荣耀?

三国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古代,九锡其实是九赐,因为锡与赐是通假字。它是中国古代皇帝给予大臣的最高礼遇,主要包括车马、衣服、虎贲、乐器、纳陛、朱户、弓矢、铗钺、柜鬯九类物品。历史上,许多开国皇帝都接受过九锡,因此,九锡成了篡逆的...

历史上真实的子夏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作为?

历史上真实的子夏是个什么样的人?一生有何作为?

子夏,姓卜名商,卫国温人,是孔子晚年的得意弟子之一。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在先秦思想史上,卜商子夏乃是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思想家,和许多被历史长河淹没的重要人物一样,也是一位长期被忽视的人物。说他被忽视,一是因为其学说主要靠口耳相传,没有系统整理,秦代以后多失传。二是因为现在通...

历史上真实的睿真皇后沈氏是什么身世?她最后去了哪里?

历史上真实的睿真皇后沈氏是什么身世?她最后去了哪里?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电视剧《大唐荣耀》的播出,将女主角沈珍珠推到了大众的眼前。但真正的历史从来没有戏剧那么温情和有趣,沈珍珠在历史上的原型是唐代宗李豫的宠妃沈氏,因安史之乱而下落不明,后在其二人之子唐德...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最后是什么样的下场?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最后是什么样的下场?

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时期越国美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当中,大多都是男权统治的天下,虽然在唐朝的武则天时期,女性的地位有所上升 ,但是从总体上来看,女性大多数时期都没有社会地位,而她们的角色更多的是作为男性的附属品存在,有的被作为传宗...

作为冉魏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真实的冉闵有多厉害?

作为冉魏的开国皇帝,历史上真实的冉闵有多厉害?

冉魏(350年~352年),十六国时期冉闵所建政权。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冉闵是十六国时期冉魏的开国皇帝,他的父亲冉良,被后赵石勒俘获,时年只有十二岁的冉良被石虎收养。冉闵出生后,石虎对冉闵特别好,史书记载,石虎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孙子一样,丝毫没有区别对待。冉闵从小就比较特别,长大...

南宋藏书家陈振孙简介:对古代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宋藏书家陈振孙简介:对古代目录学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盘点四位二婚才嫁给皇帝的女性,她们的结局如何?

盘点四位二婚才嫁给皇帝的女性,她们的结局如何?

中国古代虽然有严苛的封建礼法,但也有不少例外。对于至尊天子而言,他们的皇后理应温柔娴熟、地位尊崇,但也有皇帝非要喜欢二婚女子甚至寡妇。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二婚嫁给刘邦的薄姬薄太后名字不详,史家以薄姬称呼之,她原是项羽部将魏豹的妾室,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因貌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