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去青楼找名妓,苏轼审判后写下一首词成骂人典范
很多人都不了解苏轼,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看。
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的杭州,此时有一间非常有名的寺庙——灵隐寺。灵隐寺是建于东晋时期的佛教圣地,烟火非常旺盛,因此吸引了无数的香客前来,其中便包括了杭州怡秀院的头魁李秀奴。
李秀奴是个烟花柳巷之人,经历多了,对于这样的生活十分厌倦,于是便有了寻找意中人寄托后半生的想法。而她来到灵隐寺的目的也非常简单,那便是求姻缘。
在灵隐寺中,了然和尚接待了李秀奴。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在交往的时候,了然和尚渐渐对李秀奴有了感情,并不惜偷偷潜入怡秀院,与李秀奴夜夜笙歌。但是试想一下,在那个时期的和尚,哪里有如此多的钱财可以逛青楼,并且他们的身份也不允许他这样做。
而当了然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之后,李秀奴就变了,不再接受了然的爱情。了然深受打击,他原本认为的真爱,竟然不过是一场空罢了。于是乎,这个难过但是却又放不下的人,在某个夜晚选择了继续去找李秀奴问个明白的道路。
李秀奴不爱了然,自然是不愿意见他的。而了然也是个偏激之人,在情绪激动中杀了李秀奴。这件事情发生在苏轼担任杭州通判的时候,因此苏轼了解了整个事情的经过后,心有感慨,写下了下面这首词——《踏莎行》:
《踏莎行》
这个秃驴,修行忒煞,云山顶上持斋戒。一从迷恋玉楼人,鹑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人,花容粉碎,空空 *** 今何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这首词很好的描绘了苏轼对这两人的看法,而“秃驴”二字则表现了他对了然和尚的鄙夷。一个僧侣,本该好好修行的,但是却陷入爱河之中,并因此而犯下大错,令人非常不齿。显然的,苏轼的想法和大部分的人一样,因此人们记住了苏轼这首词,并将“秃驴”二字发扬光大,用到了现在。
通过这首词,我们也不难看出苏轼是一位性情豪迈之人,开篇“这个秃驴,修行忒煞”这8个字,千古直白未有出其右者。另外,苏轼在审理案件的时候,短短时间便写下这样一首妙词,可见苏轼写词之快,说明其才思敏捷。
这首词中最精彩的二句就是:“臂间刺道苦相思,这次还了相思债。”既有愤恨,含有辛辣的讽刺,同时见出了幽默诙谐,由此也可见出苏轼的幽默与诙谐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