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汉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才知道李广为什么难封了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19)180

很多人都不了解汉朝爵位制度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有句名言从我们的高中时期陪伴我们至今那就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这句话多被比喻某人慨叹功高不爵,命运多舛。不过这句话虽然经典,但却并没有披露“李广难封”的真相,李广之所以“难封”其实还要从汉朝的侯爵制度说起。

汉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才知道李广为什么难封了

之一、 汉朝的爵位制度一直沿用秦制,但却并没有很好的执行,以至于“李广难封”事件的发生

从历史记载来看,西汉建立后在赏罚制度方面一直沿用秦二十等爵,除此之外还增设了王爵,因此形成了独具汉朝特色的的爵位制度。

汉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才知道李广为什么难封了

到了武帝时,又特地设立武功爵十一等,其大致分为:一等造士,二等闲舆卫,三等良士,四等元戎士,五等官首,六等秉铎,七等千夫,八等乐卿,九等执戎,十等政戾庶长,十一等军卫。

不仅如此汉朝历代统治者还对其特定:

“大者封侯,小者补郎。”

不过,虽然在汉朝前期想要轻易爵位很简单,但想要获得侯爵之位却是不太可能的。

从封爵制度的特征可以看到汉代侯爵是各大臣的更高待遇、甚至是更高荣耀,这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其一生所能达到的更高境界。对于进入朝廷的人来说,这份荣耀对他们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

可惜的是封侯本身却是一件变幻莫测的事情,在通往封侯的道路上有的人一帆风顺,轻易地实现了自身目标,有的人虽然一生功绩不小,名声也大,结局仍与侯爵失之交臂。例如李广就是这样一个人。

李广将军的一生可谓是风光无限而又遗憾终身,说他风光无限是因为其威名远镇八方,说他遗憾终生是他虽一生为国然最终都没能封官进爵。他前后共经历了三代帝王的统治。

在这期间三个朝代的发展中获得封侯的人数如下:汉文帝时代封侯十人、汉景帝时代封侯十八人、最可怕的是汉武帝时代共封侯七十五人。三个朝代封侯人数共计上百人,却次次没有李广。

对于此事,李广曾十分郁闷地跟一个算命先生倾诉:

“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是我面相不好,还是我命中注定与封侯无缘?

根据史书记载李广出身于将门世家,李广出生在将门世家,家中有许多叔伯兄弟都封侯在他之前,唯独李广自己从开始上战场直到逝世,打了一辈子仗,依然未能如愿,空有一身名望却没有站到他应该得到的位置。

汉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才知道李广为什么难封了

这让万人称颂的李广不免心生怨气,也正因如此李广临终时曾今感叹道:

“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李广一生为国征战与匈奴打了大小七十余战,至今六十余岁了,非但没能封侯,还得去面对刀笔吏的羞辱,不如死了算了!

由此也可以看出汉朝的封爵制度根本算不上公平,在这种爵位制度下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封爵,想要成功不仅仅是自己拼搏,还需具备各种机遇甚至还含有运气的成分。

第二、汉朝封侯的要求对于并不得皇帝赏识的李广而言并不友好,这是“李广难封”的主要原因

那么,汉朝时期想要成功封爵有哪些可行的 *** 呢?根据历史的记载主要 *** 如下:之一依靠血缘、第二花钱买爵、第三特殊条件、第四战场立功、第五统治者赏识。

汉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才知道李广为什么难封了

史书中记载刘邦曾留有遗训:

“若无功(或)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其中心思想就是如若封侯,要么是立有军功者,再或者就是符合皇帝另外设置的条者。除此之外其他人是没有资格随意享受封侯的。

但是历代以来总会有人“钻空子”,规定是订给那些愿意遵循规则的人的,也就是说想要封爵总会有一些投机取巧的办法的。那么什么样的情况属于另外设置的条件呢?

有历史学家曾推断除了血亲、外戚、随父(父死子封)之外,在汉武帝一朝被封侯的七十五号人之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虽然是军人,也上场打仗,但并没有为大汉朝立下任何军功,却也被封侯了。那么为何会有这类特殊人殉的存在?

这些人相对于李广这类元老级的功臣而言难免显得有些难以平众,当然这部分人比较特殊原因就在于这些人原本都是匈奴、朝鲜、南越等国的大小王侯,他们被封爵的原因大都是因为率部来降,因此被追封。

令人意外的是这些人竟然占去了全部汉朝封侯名额的一半有余,不过因其身份特殊,所以很多人对此都是敢怒而不敢言。

总而言之,在那个有仗可打的年代,不得皇帝赏识的普通人如果想要封侯只有以下两个途径:之一,拥有上阵杀敌的本领,然后用首级换爵位。第二,自身是身怀绝世奇才,能够坐镇中枢帮更高统治者提供决策参谋。

汉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才知道李广为什么难封了

李广将军作为一个并不得皇帝赏识的老将,想要获得封侯,别无他法,只能在战场上拼杀,可是即便是拼杀了大半辈子,依旧无法封侯。这也间接说明了汉朝的封爵制度对李广这样不得赏识的普通人并不友好,其要求之严格,成功之困难让许多人对封侯一事皆是望而却步。

第三、历代侯爵的变迁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驾崩以后由吕太后执政,身为女人的她为笼络人心,以惠帝名义发布了一个大规模的赐爵诏令。在《汉书·惠帝纪》中有记载:

汉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才知道李广为什么难封了

“赐民爵一级……中满六岁爵三级……中郎不满一岁一级。外郎不满二岁赐钱万。”

此次赐爵和刘邦时记载的制度有明显不同:

之一,它取消了以军功赐爵这个根本条件;第二,把“民爵”与“赐吏爵”两种制度细化分开;第三,它取消了以爵级赐与田宅的规定,从此后民爵仅仅是一个空衔,这对于下层阶级的军官来说等同虚设。

到了文景时期,赐爵制度更是日趋轻滥。每当朝廷有所谓的“大事”之时,都要赐民爵一级以此来彰显各个大臣的虚荣,吏爵则更多。

另外,除大规模赐爵外,汉朝后期又开始正式实行卖爵制度,具体的做法为:

置办大量财物买爵、运用家中的粮食米粟买爵,利用家中的奴婢也可以买爵。这些行为必然引起爵位的泛滥成灾的现象,不仅如此还威胁到各级 *** 的官兵、徭役来源,为后的汉朝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灾难。

在汉武帝时期,由于抗击匈奴战争的需求迫在眉睫,朝廷又拟用军功爵制来提高军队的威信力与战斗力。但是因为旧有爵制已滥,人们对于加官进爵一事都不以为然,所以汉朝统治者于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又置武功爵,以宠战士。

由此可见可见军功爵制在东汉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不过作为二十等爵的前两级,即关内侯和列侯,还保留一些实际意义,以分封制的残余形式存在下来。

虽然对于那时的各级将领来说封爵制已形同虚设,不过此行为却被后世嘉奖制度作为标杆。

但是,到了东汉时由于统治者奉行征辟、察举和任子等各项制度,基本上垄断了先前的侯爵制度,不仅如此包括当时风靡一时的秦二十等爵也受到了压迫,虽不能说是被废除大但是其作用已是微而益轻。

而且根据历史记载,在汉朝后期除却列侯、关内侯两级外,剩余的爵位在后期都是名存实亡的地位,能够流传至今已经实属不易。由此可以看出汉朝侯爵制度其选拔日渐松懈,直至后来各级将领对于加官进爵越来越不以为然,渐渐失去初心。

东汉后期,皇帝滥行封赏,为适应外戚、宦官、豪强、军阀势力扩张的需要,又添加了县侯、乡侯、亭侯等各项爵位,此次是封爵制的又一次分化。

汉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才知道李广为什么难封了

到了汉末曹操当政,实行“以赏军功”。除原有的列侯、关内侯之外,但新增的这四等按规定“皆不食租”。这种空有名号,而不食租税的封爵,即后世所谓“虚封”。

这也导致了军功爵制对于广大士兵毫无用处可言,甚至对一些低级将官也毫无实际利益,封爵制自此逐渐开始走向没落。

西汉、东汉社会,整个社会处于军国体制向日常行政体制转变改善的历史背景中。这对于许多功臣将领来说封侯制度越来越不值一提,

不仅如此昔日贯通上下,作用重要的社会身份序列逐步弱化、消亡,这也封爵制度在后期逐渐被弱化的组的主要表现之一。

不过不管怎么说,封爵制度始终都是我国先民的卓越政治创新,在封爵制度创立之初,爵位奖励直接 *** 了地处偏远之地的秦国成为一统天下的霸主。即便是在两汉之际,封侯依旧是无数朝廷重臣梦寐以求的更高赏格。虽然随着时代的变化,封爵制度已经逐渐没落,但它的历史意义确实不容抹杀的。

参考文献:

《汉书》

《后汉书》

《史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2/174319.html

“汉朝爵位制度到底是什么样的 看完才知道李广为什么难封了” 的相关文章

八王之乱爆发后最后的大赢家是谁?为何是司马越?

八王之乱爆发后最后的大赢家是谁?为何是司马越?

司马越,西晋惠帝至怀帝时期权臣,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八王之乱”是晋朝皇室内部相互之间的一场血腥残杀。在这场残杀中,司马家族内部的人,几乎都参与进去了。算起来,介入程度最深的,却只有八个王。在这八个王中,司马越是活到最后的人。那么,...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郭孝恪:唐朝初年名将,屡立战功,最后以身殉国

郭孝恪(?~649年),本名郭敬,字孝恪,许州阳翟人,唐朝初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早年参加瓦岗起义,跟随徐世勣把守黎阳。归降大唐,授宋州刺史、阳翟公。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时,献上“固守虎牢,军临汜水,随机应变”策略,取得虎牢之战的胜利,拜上柱国、贝赵江泾四...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对徐敬业的评价如何?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李敬业(636—684年),本名徐敬业,曹州离狐人,唐朝大臣,司空李勣的孙子,梓州刺史李震的儿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李敬业善于骑射,颇有才智。总章二年(669),承袭英国公,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迁柳州司马。光宅元年(684年),面对武太后废除唐中宗李显...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明朝时期郑和为何要七下西洋?真相是什么

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郑和下西洋绝对可以算得上是重彩的一笔,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明朝有一项壮举不得不提,那就是郑和下西洋。郑和为何七下西洋,他都到过哪些地方,朱棣此举的背后有何深意呢?总的来说,郑和下西洋主要是夹杂着明朝的政治和经济目的。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司马懿在害怕什么事情 司马懿为何等到70多岁才造反

司马懿活了73岁,他为何到70高龄才夺权,司马懿到底在怕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20年,司马懿盼天盼地的终于盼到了曹操死,这下,他不用时时刻刻紧盯着曹操了,担惊受怕的日子到头了,他司马懿的春天也该来了。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一切,成...

雍正和年妃合葬是因为真爱吗 雍正陵墓有没有被盗

雍正和年妃合葬是因为真爱吗 雍正陵墓有没有被盗

还不知道: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如果不是因为真爱,雍正不会与年世兰合葬的。影视作品中的年妃形象,与历史上真实的年妃,差距还是挺大的。1735年8月20日,58岁的雍正皇帝还正常在上班,21号紧急宣告病重,仅仅第...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孙权晚年执政下的东吴陷入内乱,是因为什么?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孙鲁班是吴主孙权的长女。她是吴国政坛叱咤风云的人物。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孙权晚年开始,吴国政坛一片混乱,正是因为有她在其中胡搅乱拌的结果。这是怎么回事呢?孙鲁班的生母步夫人是孙权最宠爱的女人之一。爱屋及乌,孙鲁班自幼便很得宠爱。所以...

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 李斯被腰斩时为何无人求情

李斯作为秦朝的丞相 李斯被腰斩时为何无人求情

还不知道:秦朝丞相李斯被腰斩,满朝文武为何没有一个人为他求情?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秦国丞相李斯,原本只是一个平头老百姓。他曾经拜师荀子门下,学习如何在朝廷为官,辅佐君王治理天下。出师后,他来到秦国,成为官场最底层的小小门客,凭借着满腹才学和把握关...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