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2-22)250

还不知道: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338年,商鞅被迫以一种极其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他的变法却被保留了下来。凭借着这套变法,秦国越打越强,终于蚕食六国,并吞八荒,完成了天下一统的大业。

那么,为什么商鞅变法没有像历史上大部分改革那样人亡政息,而是继续发扬光大了呢?从商鞅被车裂到秦国统一全国,相隔百年,为什么其他诸侯国不能效法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其中原因,值得深思。

秦国能够对外保持极强的攻势,主要依靠的是军功爵制,这是商鞅变法中非常外显的一部分。

简单的说,就是秦国的士兵每砍下敌军一个人头,官府就赏给他1级爵位、1倾田产、9亩宅基地、1个奴仆,军功爵位共有十八级(秦始皇时增加到二十级),达到五级及以上就能成为军官。

因为军功爵制的存在,秦兵在战争中积极性极高,甚至出现了腰间别着人头在战场上冲杀的场面,因而也有了“虎狼之秦”的威名。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六国畏秦如虎,但他们如果要效法商鞅变法特别是秦式的军功爵制,却是一件极困难的事。因为当时的六国都面临着一个几乎无解的难题:无地可分。

如果没有土地,爵位就只是一张口头支票。而商鞅变法,通过一系列配套改革,将这种承诺落到了实处。

当时的秦国,内忧外患,改革图强的呼声极高。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之一年就以强势手段重新划分了国内宗室公卿官吏的土地,所依据的就是首发先声的军功爵制。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秦孝公与商鞅

此举显然极大损害了国内的即得势力,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商鞅变法, *** 时一度发展到数千人到宫门外情愿,废新法,驱商鞅!

然而秦孝公却不为所动,坚决支持商鞅变法,并把这些宗族豪强都迁到了边城(可见当时秦国的君权已经十分强大)。甚至于,还规定了宗族子弟没有军功将会被除籍的严酷制度。

如果变法仅止于此,那么秦孝公死后,变法必然会夭折,那些被损害了的人必然疯狂反扑,商鞅岂止于车裂,其变法也必然立时崩坏。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商鞅之死

商鞅变法就是一种突破性改革。

在打压了之一轮反对浪潮后,秦国又通过一系列对外战争,让一大批新的军功贵族冒出(其中也包括了一部分旧贵族的合作势力)。秦孝公迁都咸阳后,又进一步推行新的土地制度(“废井田,开阡陌”即土地私有化)、新的行政制度(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编订户口,革除戎狄风俗(大家族群居改为小家庭单独立户)。在制度上保证了国家财税的充足,也为军功爵制的落地生根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通过一个个小家庭户口征税和征兵,又通过战争不断收进土地,再按军功爵制分配土地,让更多小家庭涌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运转的闭环。

秦国在百年统一战争中屡屡受挫,却打不垮,打不弱,反而越战越强,诚然与秦国有崤山天险的地缘优势有关,也与六国无法真正同心有关,但最重要的,还是因为有秦国这套耐力极强的制度。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秦孝公

当然靠战功获得土地不可能毫无限制,因为土地总有分完的时候。于是秦国又规定,军功爵达到九级以上就不再轻易授予土地,而是改用税邑的方式补偿。土地有极限,财富无尽头。

通过这一系列改革,秦国才真正实现了强势崛起。而随着时间推移,原先旧贵族势力也完成了转变,适者生存,强者更强,他们中有的甚至还通过军功取得了比之前更显赫的地位。

到最后,秦国举国上下都成了变法的受益人,那么又有谁还会去反对它呢?

商鞅之死,实是人们对其个人在变法过程中“刻薄少恩”的愤恨,而不是对其变法的清算。史载,商鞅死,“秦人不怜”。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那么,六国为什么没有借鉴秦国的变法经验呢?不是他们不想,而是他们不能。

六国的情况各有不同,虽然他们中也有的推行了郡县制、类军公爵制等制度,但土地制度一直没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从根本上限制了六国无法复制商鞅变法的成功经验。

战国前期曾称霸一时的魏国,其所施行的“魏武卒”制度也是一种按军功授田的制度,但获益的对象仅限于“魏武卒”,也就是军中的精英部队而已。更何况,随着魏王的滥赏(曾一次性赏赐了八千倾土地给几个贵族,而当时一倾土地就足以养活一家人了)和军事上的节节败退,最终连这种不完全的制度都无法维持,更何况秦国那种全民都能获田的制度了。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魏惠王时魏国衰落

其他几国,南边的楚国军政长期被昭、景、屈、项等世家大族把持,君主集权程度是六国中更低的。楚国要借鉴推动商鞅变法,很可能连之一步都走不出去。

东边的齐国,虽有稷下学宫这样的学术中心,但军政也被田氏贵族垄断,要撼动这颗枝叶繁茂的大树太难了。何况齐鲁文化也与秦国截然不同,比如齐鲁对工商业的态度,就和商鞅的重农抑商背道而驰。

韩、燕两国,实力最为羸弱。韩国最倒霉,四周都被强国环绕,谁都能来插一脚,根本无力推动改革。燕国倒是有改革称雄的决心,但可惜长期被赵国如虐狗般吊打,而且内乱不断,燕昭王之后,内政更是趋于保守。

与秦国军政最为接近的是赵国,但在土地政策上,赵国和列国一样都趋向于优先满足贵族阶层的需求,最终导致其耐力不足。而在军事上又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以宗室代替大将(赵括代廉颇、赵葱代李牧),错失了一次次大的机会,终于在秦赵争锋中败下阵来。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归结起来一句话,六国因土地政策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无法效法秦国的商鞅变法,这是根源。其他因为国内外形势、地缘、执政理念和机遇的各种不同,导致他们没有效法商鞅,则是外因。

六国除韩、燕以外,魏、楚、齐、赵都曾称雄一时,但最终衰落,被后起的秦国吞灭,不得不说,商鞅变法的不可复制性,是其中一大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2/174810.html

“为什么其他国家不效仿商鞅变法以图自强呢 根本原因出在什么地方” 的相关文章

有哪些与贺若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贺若弼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贺若弼(544年~607年),复姓贺若,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鲜卑族。北周隋朝时期名将,北周金州刺史贺若敦之子。出身将门,少有大志,擅长骑射,博闻强识。初仕北周,追随齐王宇文宪,封当亭县公。跟随韦孝宽平定淮南地区,封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后,拜吴州总管,参与隋灭陈之战有功,拜右武候大将军,封上柱国,进爵宋...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与秦朝之间有何瓜葛?

公孙衍,纵横学派的代表人物,原是秦国宰相,深得秦惠王的信任和器重,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在人们的印象中,与张仪作为政治对手的人是苏秦。还有人说,苏秦和张仪是同学,都曾一起就读于鬼谷子的门下。不过,据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比张仪晚死26年。也就是说,...

弟媳杨氏被李世民霸占后身份十分尴尬 杨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弟媳杨氏被李世民霸占后身份十分尴尬 杨氏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对被李世民霸占了的弟媳杨氏,在后宫中身份极其尴尬,最后结局如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唐太宗李世民,唐朝第二代皇帝,是历史上一位颇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全盛时期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历史上李世民弑兄杀父,足可见其性格之狠辣,因此...

曹操盗墓养活了军队好几年 曹操对谁的墓下手了

曹操盗墓养活了军队好几年 曹操对谁的墓下手了

还不知道:曹操究竟盗取了谁的墓,为何随随便便就能养活军队好几年?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无论是在什么时候盗墓,一般都被看作是十恶不赦的罪行。而封建社会为了防止盗墓的现象发生,统治者通常会制定严格的法律来限制盗墓者的行为。但是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少的就是铤而走险的人。总...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元璋把皇位传给朱允炆 最后为什么会被亲叔叔抢走

朱允炆继承朱元璋皇位,为何却被亲叔叔夺了皇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南向北,以南方军队击败北方游牧民族而统一天下的皇朝。说起明朝,自然离不开宦官、杀戮、血腥和专制统治等等,而大明的十六位皇帝更是极具“传奇”与“神秘”色...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平乱建功,稳定南中

李恢(?~231年),字德昂,建宁郡俞元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为建宁郡督邮。刘备攻占益州后,拜为功曹书佐、主簿,迁别驾从事。蜀汉建立后,任庲降都督、交州刺史,跟随丞相诸葛亮讨平南中四郡的叛乱,立下赫赫战功,拜安汉将军,封汉兴亭侯,领建宁...

元载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元载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元载,唐朝中期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历史上的元载也是穷出身。他有才名,获得了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王韫秀的青睐,死活要嫁给他。于是任性白富美官二代王韫秀,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嫁入寒门,和元载过起了穷日子。但爱情终归不能当饭吃,眼看着嫁妆被吃光、用尽了...

王浑:西晋时期名臣,曾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东吴

王浑:西晋时期名臣,曾配合镇南将军杜预灭亡东吴

王浑(223年~297年),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人。魏晋时期名臣,曹魏司空王昶的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浑早年为大将军曹爽的掾吏,高平陵政变后,循例免官,出任怀县县令、散骑侍郎等职,袭封京陵县侯。西晋王朝建立后,加号扬烈将军,历任征虏将军、东中郎将、豫州刺史等职,积...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