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玄武门事变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导致的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3-15)370

因为李世民失去了和平夺权的可能性,导致玄武门之变的最终发生。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切夺储策略中,最危险,也是最后一着,要不是到了绝境,李世民也不想走这一步。实际上,在玄武门之变发生前,李世民曾经和智囊团精心策划了一次政治陷阱,几乎用和平方式让李建成垮台,可最后功亏一篑,这就是杨文干事件。

杨文干事件的结局,让李世民彻底放弃了利用政治手段谋取太子乃至皇位的打算,转向采用武力夺权。

那么,杨文干事件究竟怎么回事,为什么对李世民和唐朝初年政治格局影响如此之大?

武德七年(公元624年),李渊带着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去了长安北边的仁智宫避暑,安排太子李建成居守长安,主持日常政务。

太子李建成并非之一次主持朝政,已经有丰富经验,趁李渊不在长安,他全面掌控大局的时候,他常常夹带私货,瞒着李渊,想方设法加强东宫力量。这一次,他派手下郎将尔朱焕和校尉桥公山给长安西北方向的庆州运送铠甲,当时的庆州都督正是杨文干。

杨文干曾经是东宫的宿卫,太子的心腹,他到任庆州都督后,已经多次秘密给东宫运送过壮士(政治可靠,武力高强是必备条件),然而李建成这个举动,早就被李世民的眼线调查的一清二楚,这一次,李世民和他的智囊团精心设计了一个计划。

玄武门事变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导致的

尔朱焕和桥公山送完铠甲,回长安途中突然称有大事禀报,没有回到长安,直接去了仁智宫,他们向李渊告发说:太子指示杨文干里应外合,准备谋反。由于尔朱焕和桥公山都是东宫方面的人物,所以李渊对此事非常重视,这时凑巧又从宁州来了一个叫做杜凤举的人,来到仁智宫告发太子,内容是一样的:勾结杨文干起兵造反。

李渊到底老辣,他采取了“擒贼先擒王”的策略,派人去请太子来仁智宫。太子毕竟在李渊身边有眼线,他得到消息之后很恐慌,和他的东宫团队分析之后,认为可能是给杨文干送盔甲方面出了问题,找好了解释的借口后,太子李建成赶往仁智宫,面对李渊,“奋身自掷,几至于绝”,然而李建成撞破脑袋几乎自尽的表现,没有让李渊完全相信,李渊把李建成暂时软禁了起来。

李渊控制住了太子,就派司农卿宇文颖赶往庆州,招杨文干上山对质,李渊认为既然太子已经被控制,杨文干就没有不服从召唤的可能,可是没想到的是,宇文颖到庆州后“以情告之,文干遂举兵反”。

宇文颖到底说了什么,已经是千古之谜了,然而杨文干却被忽悠的起兵造反,形势顿时对太子非常不利。

李渊首先安排灵州都督杨师道去镇压,接着又让李世民前往镇压。李世民说道;“一个小小的杨文干竟然敢这么猖狂,一个普通将军就能把他收拾了,何必派我去”。李渊却很严肃的告诉李世民:“事情没这么简单,杨文干的事情牵连到太子,恐怕太子集团的力量群起响应。汝宜自行,还,立汝为太子。”

这简直相当于政治许诺了。李渊又继续说了下去:“吾不能效隋文帝自诛其子,当封建成为蜀王。蜀兵脆弱,它日苟能事汝,汝宜全之;不能事汝,汝取之易耳”。可以看出,李渊此时认为李建成沉不住气,迫切想夺权,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只有废掉李建成,立李世民为太子,二子相争总算是有个结果了。

然而,就在李世民出兵镇压杨文干的时候,仁智宫内的李渊却忽然放弃了之前的承诺,他不但释放了太子,还让太子重新回到长安担任留守。

为什么李渊会有这样的转变呢?因为通过他的调查,发现太子是被冤枉的,而且秦王府的人参与了整个事件,并且找到了这个人——秦王府参军杜淹。

杜淹此人,心术不正,然而却是李世民手里一个奇兵,他擅长阴谋诡计。至于李渊如何发现此事,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当时东宫集团,包括被太子收买的妃嫔,齐王李元吉,以及封德彝等人都对李渊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这也是李渊态度转变的一个原因。

玄武门事变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导致的

更可能的原因则是,桥公山和尔朱焕方面可能被逼供出了缘由,否则杜淹怎么会被牵扯进来。而宇文颖在被抓住之后,曾被押到李渊面前,李渊问他:“朕因为杨文干反叛,所以遣卿家去,你怎么就与他一起谋反了呢?”,宇文颖无言以对,被诛杀。

杨文干事件发生后,最终结果是,东宫的王珪和韦挺,秦王府的杜淹同时被流放边州。而太子依然当他的太子,李世民依然是秦王,李渊对李世民的许诺就像过眼云烟。

有意思的是,李渊处罚杜淹,李世民并没有去为杜淹辩白,而是在杜淹临行之前,给杜淹送去了三百两黄金,这个行为细节,充分说明了李世民不但知道杜淹的策划,而且自己才是杨文干事件的主谋。

然而,李渊和李建成并没有真正取得胜利,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杨文干事件是李世民和平夺权的最后也是最有希望的一次机会,错过了这次机会,李世民就只能依靠武力了。

经过李世民及秦王府亲信们两年多的策划和布局,终于,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六月初四那一天,玄武门之变爆发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3/178495.html

“玄武门事变的原因是什么 主要是因为什么样的事情导致的”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历史上朱元璋为何会受到后世皇帝的推崇?与宰相制度有何关系?

朱元璋,明太祖,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宰相制度是在朱元璋的手上废掉的。朱元璋最初废宰相制度的时候,他可能没有想过,他由此创造了一段历史。他的做法,对中国古代的皇权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最初之所以那样做,其实初衷并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因为他不满意自己选...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徐晃能被曹操奉为战神 徐晃最后为何死得如此憋屈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徐晃曾被曹操奉为战神,为何死得如此憋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众所周知,在《三国演义》当中,有着许多优秀的武将。而在这其中徐晃作为曹魏势力当中五子良将之一,可以说也是非常优秀的一名武将了。而纵观徐晃的一生,可以说是纵横沙场,战功赫赫。为曹魏的建立与壮...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屈突通是什么人?他选择归顺唐朝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屈突通(557~628年),复姓屈突,北周到唐朝时期名将,北周邛州刺史屈突长卿的儿子。屈突通出生于长安刚毅武略,善于骑射。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谚有曰: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服三斗葱,不逢屈突通。民谚内容形容的就...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历史上朱元璋是如何评价元朝的?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开国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太祖宝训》中说过“元以宽失天下,朕救之以猛,小人但喜宽”这样一句话。这句话是有些让人费解的。有哪些让人费解的地方呢?其一,我们知道,古代统治者都追求“德政”。尧舜时期的德政,是后期历代统治者的样板,是历代统治者...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喜好典籍,擅于安抚部下

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瑜初以恭义校尉的身份统领士兵,曾跟随周瑜、孙权等人征战,擅于安抚部下、招降纳顺。孙瑜爱读古籍,又请学者马普来为将领官员的子弟讲学,于是...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雍正为什么和十三弟胤祥关系那么好 究竟到什么程度

历史上雍正为何对十三弟胤祥那么好?他们俩关系好到了哪种程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自古以来伴君如伴虎,更何况陪伴的还是在历史上向来以对待兄弟刻薄出名的雍正,别看雍正对待其他兄弟动辄夺爵圈禁,甚至将八弟胤禩和九弟胤禟折磨致死,连同母的亲弟弟胤禵都被...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刘备作为三国一方霸主 刘备是伪君子还是仁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是仁君还是伪君子?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天下三分,天下陷入了魏蜀吴三国竞争的时期。放眼三国的君主中,除了吴国孙家的后代子孙算是封疆大吏的后代,受到了祖辈的福泽,其他两人几乎都是出生卑微。东汉末期宦官把持朝政,曹操背后有着宦官...

王曾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曾留下了哪些作品?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曾(978年12月27日~1038年12月12日),字孝先。青州益都人,北宋名相、诗人。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曾少年孤苦,善作文辞。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发解试、省试、殿试皆第一),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累官吏部侍郎,两拜参知政事。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修宫殿之事。宋仁...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