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害得两个国家亡国,死后世人却很怀念她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息夫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历史上有很多女人,她们站在亡国之君的背后,背负着的就只有红颜祸水的千古骂名。然而,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女子却很特殊:她因自己的美丽导致了两个国家的灭亡,但是,她却能逃过后世之人的口述笔伐,反而,成为了他们文字中缅怀的对象。
莫以今日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的大概意思是说:“不要觉得你给了我那些理所当然的宠爱,就能使我将旧日的那些恩情一一放下。面对如此的良辰美景,明明鲜花是那么美丽,而我每每看了都会满眼噙泪,满脸愁容。可是,哪怕这样,我也不肯与楚王倾诉自己的苦闷,半句都不愿多说。”
其实,这首绝诗是唐代的大诗人王维写下的,大家印象中的王维作诗风格,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合适不过了,因为,他非常擅长叙述描摹,写景抒情,又有着其他文豪学不来的独辟蹊径,诗文整体下来意境高远。
而这篇绝诗充满了怨妇式的嗔怪,带有一丝愠怒,絮絮叨叨得毫无文雅,而且,激言澎湃,似乎看不出意味在哪里。其实,这是他在刚中进士的那一年写下的,这时候的他才21岁不到,又是在唐玄宗哥宁王府上创作的,实际上,说起这首绝诗还有一则故事。
在公元721年,年轻有为的王维成为太乐丞,在宁王府里从仕。而当时,作为唐玄宗兄弟的宁王为人十分强势,有有着养宠妓的癖好,收了十来个,可以说是个个都美艳绝伦。但是,宁王依然不满足。
这不,宁王府门口左侧就有个卖烧饼的摊点,而摊主的妻子比宁王的宠妓们长得还要漂亮许多,可以说是天姿绝色。宁王之一眼便将其相中了,于是,给了摊主一些银两,也顾不上摊主是否同意,就强行把这个女人带进了府中,对待她竟比那些宠妓还要宠爱万分。
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一年,这一天,宁王在厅堂和十来位文人喝酒贪欢,不知是不是酒喝多的缘故,忽然就当着所有人的面问了问这个女人:“你可否还记得你那个卖烧饼的男人吗?”她没有说话,就这么沉默着。
直到宁王把在屋内的烧饼摊主又叫了过来,女人一看眸子里很快泪花点点,随着如断了线的珍珠般的泪珠往下嘀落,整个人几乎都要站不稳了,似乎随时都会晕倒过去。看到此番情景的文人们都觉得,这女人的经历未免太凄楚了些。
而宁王不然,他却则命令文人们要以这样的情景来作诗,以消自己的雅致。过了一会,王维之一个就写完了诗,并当众吟诵了出来,也就是文章一开头的那首《息夫人》:
莫以今日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在这短短的四句诗里,王维只是用了一种敦厚的方式,温柔地将千古艰难唯有死的况味道了出来,又概括了现今这样的社会悲剧。其实,这并非叙述诗,但是,却很绝妙地以“息夫人”的史事来设喻,十分恰切,故事又比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扣人心弦不少,是带有故事性的抒情诗。
一位如此娇弱的女子,为了保全自己丈夫的性命,甘愿含垢忍辱独身去直视这残酷的现实,她唯一能做的便是:对眼前的一切不言不语,面对大富大贵也依然不被迷惑。可以说,这样的品德,在当时的社会,也算是数一数二的难得了。
而这个故事也恰当地讲出了卖饼人的妻子对旧日的夫君依然不曾放下,哪怕眼前的宠幸是千万女人所羡慕的,但她对往日与夫君的贫贱之交,还依然挂念在心上。就这么短短的二十字,句句看似叙事,实际上,句句却是情语,尽管诗中表达委婉,但是,又不失情理俱到。
这里,非常棒的一个点就是:王维既吟咏了史事,又暗暗讽喻了现实,将一个受着耻辱而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完美塑造出来了,又很好的概括了某些由统治阶级者在荒淫 *** 下造成的一种社会悲剧。
宁王在听完王维念的诗句之后,也对息夫人的故事知晓一二,于是,他接受了王维的劝告。就这样,他放下了这份执念,一并放走了这个卖饼人之妻,圆了他们夫妻团聚的梦想。
那么,这个故事的女主角“息夫人”,这个“息夫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奇女子,在逝去之后居然还能让诗家传唱千百年?
大家都说她是“桃花夫人”,之一个想到的便是是《诗经》里的句子:“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在春秋战国时期,她的美是出了名的,据称:这位美人拥有无人可比的绝代容颜,明眸又如秋水般纯洁清澈,而面庞好似桃花模样,迷醉了不少男人的眼,再加上,她后来的成就,于是,她又被尊称为“桃花夫人”。
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这位美人出生的那一天,正碰上开得正好的桃花,加上,她这一生的成就与身份,才又被称为了“桃花夫人”。
这位桃花夫人,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有名有姓的,故事也详明。她在还未成为息夫人之前,是陈庄公的女儿,还是春秋时期的美人之一,后来嫁给了息国的国君,以夫君的头名为性,改称为:息妫。
在这里,就有必要介绍一下息国的那些战乱故事,这和息夫人也有关联。
根据历史记载,在鲁庄公十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的时候,妫姑娘就嫁给了息国的国君为正妻。在出嫁时,她需要路过蔡国,但她有个姐妹,正是蔡国国君蔡哀侯的妻子。于是,蔡哀侯出于礼仪的考虑,加上面对妻子的请求,便告知路过的送亲队伍:自己理当尽地主之谊。
当然,顺便也算是好事一件,因为,这样的话他便能满足自己妻子姐妹相见的愿望。
就这样,息夫人被留下了。谁知,这个蔡哀侯只是话说得好听,但是,为人却十分不着调,居然在妻子姐妹见面的间隙,有意对息夫人无礼。更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个蔡哀侯居然仗着在自家的地盘上,明目张胆对息夫人无礼,即使有旁人看到也不避讳。
当然,这件事很快就传到了息侯的耳朵里。
息夫人的丈夫息侯哪里受得了这种屈辱,于是,他就想着一定得治一治蔡哀侯。息侯很快就想了一个主意,他立即派人告诉楚国的国君楚文王一个灭掉蔡国的好办法:“请您假装进攻我国,我向蔡国求援,蔡哀侯一定会派军队来,此时,楚国再乘机攻击蔡国,定可建立战功。”
当时的楚国很强大,因楚武王在位长达51年,所以,楚文王继位时已人到中年,其性格是锋芒毕露的。很快楚国就按照息侯的办法假装进攻息国,于是,息侯向蔡国求援。最终,楚军在莘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汝南县境内成功的击败了蔡军,并且,将蔡哀侯给俘虏了。
最终,战败了还被俘的蔡哀侯,终于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息侯摆了自己这一道,所以,总想着找个合适的机会要狠狠的报复一下息侯。
终于,在鲁庄公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前680年的时候,蔡哀侯有意无意在楚文王面前晃悠,并且时不时的还称赞息夫人的容貌是如何如何的倾国倾城,而且,她还有着寻常女子比不了的笑貌温柔。
楚王可能和蔡哀侯都是一路人,对美人向来是垂涎欲滴的,所以,他在听过小人蔡哀侯对息夫人的形容之后,便立马进行了一次智取息夫人的谋划。
很快,楚文王以巡游为理由,来到了息国。
息侯对楚国一向是敬重的,在热情款待的同时,他还不忘还喊上自己的夫人息夫人一同参与这次会见。楚文王在见到息夫人后,才发现蔡哀侯的话果然没有半点虚假,说是倾国倾城,这些话一点都不为过。
此时,动了歪心思的楚文王,在第二天就以“要还息侯的厚待之礼”为由,设宴招待息侯。结果,在招待客人时,楚文王便乘机以武力胁迫息侯。
很快,息侯被俘,息国也跟着灭亡了。
自此,一场为了女人而展开的东方特洛伊战争落下了帷幕。
当息国已经不复存在后,昔日风光的息侯,此刻却成了一名楚国守卫城门的士兵。
国家没了,夫君又沦为一个小小的守卫,息夫人对人生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希望。她原本打算投井自杀,好在斗丹及时阻拦了息夫人自杀的步伐,并说息夫人有必须活下去的使命。息夫人一听,为了保住丈夫息侯的性命,更是为了避免避免生灵的涂炭,只能无奈地嫁给了楚文王。
“余舟一芥”无边无际无着落的时候,一个女人只能孤独的去面对。人生实难,难在不得不经历,且又不得不去接受。
在进入楚宫三年后的息夫人,很快为楚文王生下了两个儿子:楚堵敖和楚成王。虽然,一直都在楚宫生活,但是,息夫人从未主动和楚文王说过一句话。直到有一次,楚文王忍不住问了息夫人:为什么你从不主动跟本王说话呢?
此时,息夫人不咸不淡的回答道:“一个女人家一生就应该只伺候一个丈夫。但是,我的这一生却伺候了两个丈夫,有这样的遭遇也没有去死,自己都觉得惭愧难当,哪还有什么话可说的呢?”
后来,又过去了一年,到了秋风送爽的时节,空气都有着桂子的飘香。
楚文王一高兴,就要出城打猎,而且,要两三天后才能回宫。息夫人一看,这是个能探望自己丈夫息侯的机会,于是,就悄悄地跑到城门处,去看看还在当守卫的前夫息侯一眼。两人一见面,忽然觉得恍若隔世,情不能自已。
哭得不行的息夫人踉踉跄跄地对着息侯说:“你知道我在楚国的王宫忍辱偷生了多久吗?起初,我是为了保全大王您的性命,才受着这莫大的屈辱。再后来,其实能够在今生再见大王一面,我就足够了。终于,我的心愿已了了,哪怕此刻死去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息侯听着息夫人的这番话,内心满是心碎肠断的苦,但还是安慰着息夫人说道:“如果,老天爷对我们俩还有半分同情,相信我们将来说不准还能再重聚。所以,我甘心任守城卫士,尽管是做一个楚国的小吏,但这些也都是为了等待能和你再次团圆的机会啊。”
息夫人听了丈夫的一番真心话,心却如刀绞般的疼痛。她忽然觉得与其偷生苟活,还这么的痛苦,倒不如爽快一死,这样一了百了。于是,在息侯还沉浸复杂情绪当中,息夫人便头也不回朝城墙跑去,一头撞死在了城墙根上。
此时,还来不及阻拦的的息侯怔了一下,眼看着自己的妻子就这么死在了自己的眼前。息侯面对此情此景,万念俱灰,于是,他为了不辜负息夫人对自己的一片深情,也跟着一头撞死在了这城墙之下。
再纷乱的场面,终有落幕的时刻,生命亦然。生存,有时,犹如走进一个雾夜,却看到一朵烈艳的花。也可以说,这是生命中理所当然的一段流程。对于此事,后人有诗云:“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过了几天,楚文王打完猎才回来,听闻了息侯夫妻的事情,不禁黯然神伤。他更是感慨道:“此二人的真情的确是自己远远比不了的。”于是,便命令官员要以诸侯之礼将息侯与息夫人合葬,坟墓的位置就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
后来的后来,后人们在这个桃花山上建了一座祠堂四时奉祀,并且,还称这个祠堂“桃花夫人庙”,简称:“桃花庙”。有一次,唐代大诗人杜牧正途经汉阳时,还曾到桃花庙中凭吊过,并且,以息夫人的故事题了一首诗: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感旧不言常掩泪,只应翻恨有荣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