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赵惠文王为什么能在渑池之会之中全身而退?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3-23)13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赵惠文王为什么能在渑池之会之中全身而退?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楚怀王客死于秦”和“秦赵渑池之会”因为屈原和蔺相如这两位历史名臣存在关系而流传甚广。然而不同于楚怀王前往武关会盟被扣,赵惠文王在渑池会谈时不但得以全身而退,还在宴会上取得了与秦王对等的地位,这是为何呢?

赵惠文王为什么能在渑池之会之中全身而退?

需要说明的是,楚怀王被扣在前而秦赵渑池之会在后。秦昭襄王正是以武关扣押楚怀王为标志,向列国表明了与楚决裂的心迹。而在渑池之会所处的公元前279年,秦国正在集中全力举兵伐楚,意图将楚国的势力彻底赶出地理第二阶梯的高地,以确保秦国的地缘优势。

此时,曾经与秦昭襄王并称东西二帝的齐湣王早已在五国伐齐的杀伐声中身败名裂,田单复齐之后因为功高震主而选择前往赵国,统帅五国伐齐的大将乐毅同样引饱受燕王猜忌而投奔赵国,齐燕两国距离秦楚太远且相互攻伐,不会影响亲昭襄王的伐楚大计。韩魏距离较近但国力弱小,其中韩国此时已沦为秦国附庸,而魏国则需看赵国脸色行事,故而赵国成为秦国能否孤立楚国的关键所在。这也是秦昭襄王约赵惠文王渑池会谈的原因,秦国此时急需稳住赵国,自然不会做出扣押赵王的蠢事。

经历了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之后,赵之精骑成为战国后期秦军所面临的更具实力的对手。然而正是因为楚怀王赴会武关被扣,秦国的名声在列国之间臭了,所以最初赵王并不敢前去参加渑池之会。但廉颇和蔺相如看出了秦国忧虑之所在,所以力劝赵王赴会,以求从声势和心理上压倒秦国。

赵惠文王为什么能在渑池之会之中全身而退?

以防意外,赵国朝臣分工明确。一方面陈兵秦赵边境,做出一副随时开展的战略压迫。另一方面则做出约定,一旦赵惠文王如同楚怀王一般被扣则另立新君,以确保赵国国内政局的稳定,期限约定为三十天。并且有忠勇果敢的蔺相如随赵王一同前往渑池,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较于赵国上下所做的充分准备,楚怀王当年亲赴秦国时,筹备工作就太过简陋了。当时的秦昭襄王刚刚上位不久,正准备更换邦交国策拿楚国开刀,以讹诈土地。当秦王许以重利之后,没有强大国力支撑的楚怀王被扣为人质也就不足为奇了。

赵惠文王为什么能在渑池之会之中全身而退?

不过,即使楚怀王在武关之会前做出充足的准备,恐怕依旧难逃厄运。相较于渑池之会前赵国的外交处境,楚怀王武关赴会前的邦交政策混乱无比,得罪了不少诸侯。当年六国合纵伐秦,楚国贪图上庸之地而撕毁合纵条约且与齐断交。此后齐魏韩三国以楚毁约为由伐楚,却被秦国出兵干涉。而武关会盟之前,正是齐魏韩再度伐楚之时,面对秦国的趁火打劫,楚国所做的联秦策略。换言之,楚怀王被扣之后秦国伐楚,并不会受到列国干涉。

自秦昭襄王的父亲秦惠文王时期,从魏国手中夺回了当年被吴起占据的河西之地后,就只剩下秦、赵两国与秦共处于地理第二阶梯。在秦赵渑池之会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78年,白起攻下了楚国郢都后,楚国被迫迁都,被彻底赶出了第二阶梯。随后秦国的战略目标就转向了赵国。

所以说,秦赵渑池之会,赵惠文王没有步楚怀王的后尘,反而能够全身而退,甚至在被迫鼓瑟的情况下享受了秦王击缶的待遇,这里既有秦国处于中原时局和自身策略的考虑,也有对赵国实力的忌惮。当然,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蔺相如在渑池之会上智勇双全的夺目表现。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3/179874.html

“赵惠文王为什么能在渑池之会之中全身而退?” 的相关文章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项羽失败给刘邦之后 项羽为何死都没有过江

还不知道:项羽败给刘邦后,为何宁死也不肯过乌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绝大多数的统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一统天下,成为一代明帝,名垂青史。但一旦有了战争,那就会产生成王败寇的结局。最终只有一人能笑着迎接胜利。至于那些失败者,也就在岁月的流逝下,逐渐被遗忘。不过...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没有在周瑜与鲁肃的建议下早早称帝?

三国时期孙权为何没有在周瑜与鲁肃的建议下早早称帝?

孙权,三国时期东吴开国皇帝,229年-252年在位。“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曹丕公元220年篡汉称帝,刘备紧接着在221年在成都称帝,而孙权则是一直“隐忍”到了公元229年才称帝。虽然孙权最晚称帝,但周瑜、鲁肃两位“野心家”,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经有辅佐孙...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宣帝当了皇帝以后,派了张敞等很多大臣去监督刘贺。当张敞把刘贺的日常作为报告给汉宣帝以后,《汉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上由此知贺不足忌。”也就是说,汉宣帝认为刘贺昏庸无比,胸无大志,因此完全不值得提...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樊於期逃亡到燕国之后 为什么差一点就成为了匈奴人

对秦国将军樊於期,因战败逃亡到了燕国,为什么险些成为匈奴?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前边谈到,韩、赵两国相继亡国,秦国大将王翦屯兵中山,兵锋遥指燕国。此情此境,燕国还能有什么对策呢?虽然有代王赵嘉盘踞代地,收拾赵国残余力量,和燕国迅速结成联盟,但这点实力并不足以跟秦国抗...

曹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不谋划之后再去刺杀司马昭

曹髦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为何不谋划之后再去刺杀司马昭

曹髦,三国时期曹魏第四位皇帝,公元254-260年在位。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魏国皇帝曹髦带着宫中的几个侍卫,想冲进司马昭家中杀司马昭这件事,现在看起来,是一件滑稽搞笑的事情。曹髦也就是几个侍卫,还那么大张旗鼓地做事,怎么可能杀得了司马昭呢?说起来,曹髦虽然年纪很小...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博览群书,以善于识人为名

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览群书,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卜静等人。名声广扬,远近闻名,孙权将孙策之女许配于他。以善于识人为名,官至豫章太守。人物生平顾邵博览群书,少年时与舅舅陆绩齐名,胜过陆逊、张敦、...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东吴后期名将,与父亲陆逊皆是吴国的中流砥柱

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赤乌八年(245年),陆抗袭封江陵县侯,起家建武校尉,统领父亲陆逊五千部众。 赤乌九年(246年),迁立节中郎将,把守柴桑。建兴元年(252年),拜奋威将军。太平二年(257年),拜...

卫青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他的整个家族

卫青功劳那么大 死后汉武帝为何要诛杀他的整个家族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卫青死了以后,汉武帝为什么诛杀了其整个家族呢?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卫子夫一家,曾是汉武帝时期最显赫的家族。卫子夫是皇后,儿子刘据是太子,弟弟卫青是大司马大将军,外甥霍去病是大司马骠骑将军,姐夫公孙贺作过丞相,显赫无比。可是,武帝晚年,这个显赫家族...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