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本来可以成为千古一帝,三年征战后背负了千古骂名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杨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为何仅仅三年时间,大隋王朝就摇摇欲坠了?这得从杨广登基开始说起。
公元604年,杨广终于把老皇帝杨坚给熬死了,登基称帝之后的第二年,马上就开始了他的宏图伟业。
先是在洛阳建了东都,此举一下就征召了百万民夫,而修建东都的10个月中,每月征调达200万人。
同时,为了南北军事物资运输的方便,杨广又下令开凿大运河,从公元604年到610年,这6年间,杨广在大运河这个庞大的工程上总共调用达300多万人。
而且在公元606年和607年,两次征调120万人去修建榆林东面的长城。
几项基础建设的大工程已经征调了全国上千万的劳动力。这还没完,杨广的雄心并没有止于基础建设,他大搞民生只是他宏图大业的之一步,接下来的军事行动才能满足他日益壮大的野心。
于公元608年,西征吐谷(yù)浑,打通了西域和丝绸之路,把青海纳入大隋王朝的版图之中;两年后,又发兵东南,攻打流求,直至把大隋的版图扩大到印度、越南等地。至此,大隋版图空前壮大,此刻的杨广确实配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然而,自信心爆棚的杨广并没有看到此刻的大隋已经被他这几年的大动作搞得疲软不堪,如果休养生息几年时间,或许历史就会被改写。但当时的杨广就像站在泰山十八盘上往下滚,想刹也刹不住。
于公元211年,杨广做足了准备,第二年2月便亲征辽东高句(gōu)丽,统领113万大军,浩浩荡荡往东北方向进发,结果大家都知道,即使有百万雄兵,杨广还是败了。
其实杨广并不擅长带兵打仗,就算几年前打过一些胜仗,但那根本不算什么硬仗。而此次出征,由于杨广管的太宽了,手下将领根本发挥不出自己的才能,最终辽东小国击败了这百万雄师,留下了这千古笑话。
而由于此次出征,他再次征调了200多万的民夫来保障军队的后勤供应,所以便出现了一些小规模的叛乱。再看此刻的杨广,自尊心极度受挫的他,根本无法冷静下来观察整体局势,反而血腥镇压了反叛军。
筹划半年之后,于公元613年1月份,便又发起了第二次远征高句丽的军事行动。这一次更严重,直接导致杨玄感起兵造反,而得到消息的杨广却慌了,马上率兵撤退,回去收拾杨玄感。
此举同样犯了兵家大忌,两军对阵,岂有仓促撤军之理,虽然杨玄感的反叛军被镇压下来了,但更多的农民起义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起。
其实这次的信号已经很明显了,但杨广就像杀红了眼的疯子,根本不顾大隋朝大厦将倾之势,于614年4月,发动了第三次征讨行动。
经过连续三年的征讨,高句丽同样也吃不消了,便主动向杨广求和,杨广终于心满意足的班师回朝。但任谁都知道,隋朝内部已经战乱四起,杨广主要精力自然要放在国内了,所以高句丽王高元便毁约,不向杨广的朝廷纳贡称臣。
综合这三次远征辽东,杨广总共征召了将近400万的军队,保障后勤供给的农夫更是上了千万之众。不仅辽东小国没有打下来,还逼得中原腹地战乱四起,大隋王朝摇摇欲坠。本应该是千古一帝的杨广,但这三年的征讨,无异于自掘坟墓。
杨广自认天之骄子,大业初期,国富民强,版图扩张,基础民生建设,一路顺风顺水。
但这三年的征战失败,杨广这颗玻璃心被击得粉碎,从此他就成了一只将头埋在沙子里的鸵鸟,回到了他当太子那4年的扬州,荒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