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仁义著称的刘备,真的为了刘禅竟亲自逼死了义子吗?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刘备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刘封可能是三国历史中最憋屈的一个人,哪里憋屈?他对义父刘备忠心耿耿,最后却被义父用莫须有的罪名通迫着自杀了。
什么莫须有的罪名呢?不过是谋臣诸葛亮担心刘备死后,自己难以驾驭这个义子,就劝说刘备借着刘封战败丢失土地的缘由除掉他。刘备听信了诸葛亮的建议,逼迫义子刘封自杀,消弭了儿子刘禅继位更大的阻碍。
《三国演义》里写到刘备收罗侯意氏之子寇封为义子时,关羽就表示两个人发生继承人之位争斗,不是闲着没事找事做吗?发出强烈的不满,刘备收刘封为义子时,还没有诞下子嗣,关羽很有可能说过类似的话语,毕竟刘备还未年老体衰,正是三四十岁的壮年,完全有能力开枝散叶,真要等到刘备诞下儿子,极有可能发生关羽担心的事情。
有野史记载寇封是个器宇轩昂的英俊少年,颇有仁义之心,很得刘备喜爱。也不知道刘备出于什么样的考量,收下刘封为义子。这一举动恼怒了关羽,关羽一开始就不喜欢刘封,甚至很防备刘封。要说关羽这个人,就是太骄做,喜恶全摆在脸上,把对刘封的不喜欢,搞得人尽皆知,这也是为什么后来他深陷麦城“弹尽粮绝”时,刘封想救援却又被孟达劝说住的原因一一即便你救了关羽,他也不可能感激你,又何必浪费兵力去救一个原本就对你不利的人呢。
刘封这个人,不仅长得帅,而且文武双全,在刘备攻取益州的过程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颇得刘备军事谋臣将士的喜爱。如果刘备没有子嗣,刘封如此优秀是极好的,问题是刘备后来子嗣有好几个,那下场就可想而知。也难怪孟达会劝说刘封投降曹魏保全性命了。刘备这个人,真的很有意思,据历史记载,他逼迫刘封自杀后,曾度非常伤心,为刘封哭泣了好几次。既然心疼刘封之死,何必赐死刘封呢?
既然衰伤义子,身为皇帝,也可以荫封刘封的儿子刘林,可惜刘林终其生不过是个牙门将。至于牙门将,也是他自己努力凭借军功获取。刘备并非心中怀念文武双全的义子,有可能是拿义子与亲儿子比比,突然发现自己蹉跎大半辈子,竟没有培养出一个如义子刘封一般文武双全的儿子。
刘封的悲剧是刘备一手造成的。如果刘备只是赏识刘封的才俊,完全没有必要收为义子,就像关羽所说,给自己添麻既然你收刘封为义子,就该把刘封当成几儿子看特,事实上,终刘封一生,他都是真心实意地把刘备当成父亲看待。想想也是,一个寒门子弟,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被贵为皇叔的刘备看上收为义子,颜有点鲤鱼跃龙门的感觉。刘封骁勇善战,为刘备蜀汉的建立贡献了不菲的功勋,不管谋士朋友多么劝说他背刘投曹,他都始终相信父亲刘备。义无反顾回到成都的刘封,并没有收获父亲的谅解,反而被刘备责骂怨恨,最后更是被诸葛亮以莫须有的理由劝说刘备赐死了。
有人说,刘封可能是想与刘禅争夺继承人而被诸葛亮猜疑,我觉得刘封应该是有自知之明的,父亲刘备有亲生儿子,不可能有谋士将领支持他,更何况关羽一直不待见他,谋士将领们不可能不知道这一情况。刘封,根本不可能有这个奢望,顶多就是想出人头地谋得父亲的赞赏罢了,刘备没有真心把刘封当成儿子看待,既然已经执意收刘封为子,作为父亲,就应该出面摆平叔父关羽,至少也要让关羽不在表面上处处针对义子刘封,此为其一。其二,对待刘封,要公平公正,有功必赏,既然不列为继承人,就应该早与刘封明明白白说清楚,何必搞一些外放、明升暗降的把戏。这一点上,刘备不如曹操许多,曹操一辈子收了许多义子,也没听说逼死义子的情况,刘备就收了一个义子,结果还被自己逼着自杀了。
义子也是儿子,既然下定决心收了,就应该公平公正的关心和爱护他,更何况刘封从没有背弃父亲,刘备怎么可以因为莫须有的原因通迫他自系。再说关羽之死,与刘封也无太大关系。真正害死关羽的除了他自己,还有刘备,刘备不是不知道关羽骄做成性,即便能为帅,也只是武将的命根本没有镇守一方的本领,却还把镇守荆州这么重要的任务交给他,即便是平定益州称王以后,也不考虑派遺有才之士去替换,说到底还是自私心太重,生怕别的人不如关羽对自己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