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吕不韦从社会更底层的商人,是怎么一跃成为丞相的?

中国历史7年前 (2018-03-31)200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吕不韦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天下大事,都可以算是一桩桩生意,无非就是钱财和名声地位的交易而已。吕不韦前期想要得到钱财,所以一直都在做生意,即使地位不高,依旧不会影响他的生活品质。而到了后期吕不韦开始需要名声和地位,于是开始在政治上做投资。

吕不韦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商人在战国时期地位不算低下

在战国时期,并没有说商人就一定地位低下。反而当时七国并存,各国的商贸交流显得十分重要。商人在各国之间穿梭,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外交手段。吕不韦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头脑灵活,又比较勤奋。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知道,利用时间差来赚钱。

吕不韦从社会最底层的商人,是怎么一跃成为丞相的?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史记》

将东边的货物,运到西边来卖,所得的利润要比在东边卖高的多。他是卫国人,却不甘心只在自己国内做买卖,所以他常常在各国游走,寻找做生意的好机会。时间一长这身价就暴涨了,早在认识秦国王子异人的时候,吕不韦就是著名的大富豪了。有钱人的日子过多了,他也想着做一做政治生意,所以主动接近异人。

异人是吕不韦囤货历史中,最贵的一笔货

其实异人在秦王子当中的地位并不高,安国君有二十多个儿子,异人只是其中最不起眼的一个。早在秦赵交换质子的时候,异人就被秦国送到了赵国,成为赵国的人质。可是秦国不太安分,总是攻打赵国,这么一来异人的日子能好过吗?吕不韦在邯郸做生意的时候发现了异人,十分惊喜。

吕不韦曰:“子贫,客於此,非有以奉献於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史记》

他开动自己的小脑筋,认为可以做一笔大买卖。于是花费重金在异人身上,跟他处好了关系。这一点我们不得不佩服吕不韦,因为异人只是安国君二十多个儿子中的一个,他敢于投资这么一个被送来做质子的异人,本身就是需要胆略的。吕不韦深知,做生意不可能稳赚不赔,只要尽人事就行。

吕不韦出手阔绰,搞关系的手段一流

要么说做生意的人脑子是更好使的,吕不韦跟异人深交以后,立刻掏出五百金给异人吃喝玩乐用,再掏出五百金出来贿赂秦国上下高层。尤其是在安国君最喜欢的华阳夫人身上,他下足了功夫。他首先游说华阳夫人的弟弟阳泉君,告诉他大难将至,一旦安国君登基,就会收拾他。而他的姐姐华阳夫人又没有子嗣,是很难保全家族未来的。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史记》

在他的劝说下,阳泉君总算是将吕不韦介绍给了华阳夫人。于是吕不韦更夸张地学异人说话,说一直将华阳夫人当成自己的亲生母亲,想要好好侍奉,却没有机会。这些话感动了华阳夫人,于是她在安国君耳边吹枕边风,使得安国君终于开始重视远在赵国的异人。

吕不韦舍得美人,最终收获丰硕

吕不韦家里有一位美丽的小妾,擅长舞蹈。在一次宴会当中,异人看中了这位小妾,就希望吕不韦送给他。吕不韦如果是一位士大夫能够当场掐死异人,可是吕不韦是商人。他知道已经为异人花了不少钱,这个时候放弃的话,实在是可惜。所以吕不韦将这个小妾送给了异人,而这个小妾随即便为异人生下了一个孩子,就是后来的秦始皇。

吕不韦取邯郸诸姬绝好善舞者与居,知有身。子楚从不韦饮,见而说之,因起为寿,请之。吕不韦怒,念业已破家为子楚,欲以钓奇,乃遂献其姬。姬自匿有身,至大期时,生子政。子楚遂立姬为夫人。---《史记》

异人回国以后,成功博得了安国君的信任和欣赏,所以在安国君去世以后,继承成为秦王。而吕不韦也因此水涨船高,成为秦国的丞相。可以说异人能够登基都是吕不韦的功劳,所以异人赏赐给吕不韦食邑十万户,光仆人就有一万人,后来更是成为秦始皇的仲父。

吕不韦从社会最底层的商人,是怎么一跃成为丞相的?

吕不韦效法战国四公子,食客遍及天下

当时战国四公子每个人家里都养着几千个食客,基本上都是比较有才能的人。吕不韦认为秦国如此强大,也应该有这样的标配,所以他自己也养了三千多个食客,让这些帮助他编写一本《吕氏春秋》。一时间风光无限,无论是权力还是金钱,吕不韦全都追求到了。他从商十多年,这一笔买卖是他做的更大也是最成功的。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吕不韦以秦之彊,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史记》

即使后来他被贬谪到了河南地区,依旧可以享受十万食邑,门客们全都愿意跟随吕不韦一起前往河南。这对秦始皇来说是一种威胁,如果不是这些门客跟随的话,吕不韦绝对可以在河南地区安度晚年。

总结:吕不韦是商人中的极品,做了一单天大的生意

1、吕不韦早年经商,积累了不少钱财。他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因为他有足够聪明的大脑,能够找到商机所在。2、所以他发现异人的时候,立刻敏锐地察觉到了这是自己发达的一次机会,他大胆地做起了这笔买卖。3、他做生意胆大心细,出手十分阔绰,花重金与异人交好,又花重金去秦国打点关系。4、异人看中吕不韦的小妾,吕不韦都愿意忍痛割爱,最终得到丰厚的收获。5、他不仅成为了秦国的丞相,更是成为秦始皇的仲父。在权力达到巅峰的时候,他开始培养大量食客,这些食客最终也是他丧命的主要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803/181175.html

“吕不韦从社会更底层的商人,是怎么一跃成为丞相的?” 的相关文章

刘楚玉是什么出身?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她的故事

刘楚玉是什么出身?历史上有哪些关于她的故事

南朝宋,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正统王朝,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公元420年,承袭东晋,时间来到刘裕建立的南朝宋。南朝宋(420—479年)在南朝4个政权中,是疆域最大、实力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短短60年,换了8位皇帝,而且,其中有6位...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刘备临死前真的想对诸葛亮下手吗 实际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刘备临终前,到底有没想过除掉诸葛亮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一个草根阶层出生的汉室宗亲,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从卖草鞋的一步步成长为蜀汉的开国之君。他为践行桃园结义同生共死的诺言,不顾蜀汉上下群臣的反对,率倾国之兵伐吴,为二弟关羽报仇雪恨。时运不济,演义...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还不知道:关羽兵败走麦城时,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督临沮,他为何见死不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三国演义》中,马超给人的印象中规中矩,他虽然武艺高强,但为人不孝顺,在父亲和弟弟被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发兵讨伐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家人。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从背后偷袭,与...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有哪些与夏侯霸相关的趣闻轶事?他的生卒年是什么时候?

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夏侯霸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嘉平元年(249...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崇祯皇帝生前都没有修建陵墓 崇祯是怎么葬在十三陵的

对崇祯生前并未修建陵寝,他自缢而亡后,是谁将他葬于明十三陵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明末帝崇祯皇帝自缢殉国时他并没有给自己修建陵寝,但是他死后还能归葬于明十三陵中,这件事说起来还真得感谢逼得他自缢殉国的农民起义军领袖李自成和清朝的顺治皇帝。崇祯生命中的最后一天崇祯是...

嘉庆上位为什么要除掉和珅 嘉庆是贪图和珅的钱吗

嘉庆上位为什么要除掉和珅 嘉庆是贪图和珅的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嘉庆上位就要除掉和珅,是因为和珅钱多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首先是嘉庆帝为什么要这么急着杀了和珅,一七九九年的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在三年前就去世了。和珅还在为乾隆的丧事忙碌着,正月十三就被嘉庆皇帝抓住,而且还被判了二十条大罪。又过了五日,也就是正月十...

孙权既然已经得到荆州了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孙权既然已经得到荆州了 孙权为什么还要杀关羽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孙权得了荆州,为何还要杀关羽,难道不怕刘备出兵报复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无论是小说《三国演义》还是正史《三国志》,都能找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感情很好的文字描述。刘关张三人虽不是亲兄弟但胜似亲兄弟,有着过命的交情,感情超出了君臣范围。关羽和张飞...

商鞅最后惨死的原因是什么?

商鞅最后惨死的原因是什么?

众所周知,商鞅变法使秦国有了与其余六国争霸的实力,更为秦国吞并其余六国奠定了深厚的基础,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商鞅变法在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对当时的秦国及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变法者商鞅却没有获得英雄的待遇,反而被杀,让后世长叹不已。那么,这样的悲剧是怎么造成的呢?商鞅生活在战国七雄争霸时...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